佛教八识三境三量三性指什么

如题所述

三境
  第八识 :性境
  第七识 :真带质境(缘五尘境)、似带质境(缘第八识业种
       之相分)
  清明意识:真带质境、独影境、性境(大乘立,小乘不立)
  独头意识;似带质境、独影境、性境(大乘立,小乘不立)
  前五识 :性境

  说明(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中,前五识缘五
    尘境,第八识缘自变的实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末那识
    ,缘第八识见分为自我,唯为带质境;第六识的五俱意识
    ,初缘五尘境亲证自体时,刹那之间是性境,及至分别心
    起,推理计度,或独头意识的幻想,便成为带质境或独影
    境了。再者,定中的独头意识也是性境。

● 三量
  第八识 :现量
  第七识 :非量(非现量、非比量)
  清明意识:现量(缘五尘境)、比量(计度分别)、非量
  独头意识;现量(缘第八识相分)、比量、非量
  前五识 :现量

  说明(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在现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识是根境相对直接
    的感觉,所以唯是现量。第八识所缘的是自变的实境,
    所以也是现量。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执为自我,这
    是错误的知,所以是非量。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与前五
    识俱起缘色境时,是现量;独头意识计度分别,或寻伺
    推理,或为比量,或为非量,所以第六识通於三量。

  法迄巴补充:
    三量并不是实境,它只是指出一种抽象的含意,例如
    「1」,它既不是「一张」桌子,也不是「一只」杯子
    ,它是抽象含意,可以代表所有的事物,这跟易经的道
    理一样,所以称为向量!加了单位之后,才成为有意义
    的「一张」、「一颗」、「一个」。

● 三性
  第八识 :无覆无记
  第七识 :有覆无记
  清明意识:善、恶、有覆无记
  独头意识:善、恶、有覆无记
  前五识 :善、恶、有覆无记

  说明(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在善、恶、无记三性中,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
    有覆无记,前六识通於三性。即前六识若与信等十一善
    心所相应,则属善性摄,与无惭、无愧及八大随烦恼等
    十心所相应,属不善性摄,二者皆不相应,无记性摄。八识,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后三识具有抽象感念而非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量、境、性要仔细去理解。
量,是心在量,也就是说他有点类似某种心的活动状态。比如我们常提到的念起就觉,这个“觉”就是一种现量,他与前面的“念”没有什么关联。
境,是一种境相,有点类似某一种存在状态。
性,有点类似评价,善恶标准下的某种评价状态。
量是心的量,境多是量可以去缘的对象。
阿赖耶种子原本的呈现所成之境,就是性境,性境经过各种心量等变化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新境,就不再是原来的性境了。
量缘了境之后也能呈现出境,现量所呈现的就是现量境。
唯识方面的学问很容易存在争议的,毕竟古文中每一个字都有着很深奥很特殊的含义。
(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9-12-28
三境
  第八识 :性境
  第七识 :真带质境(缘五尘境)、似带质境(缘第八识业种
       之相分)
  清明意识:真带质境、独影境、性境(大乘立,小乘不立)
  独头意识;似带质境、独影境、性境(大乘立,小乘不立)
  前五识 :性境
  说明(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中,前五识缘五
    尘境,第八识缘自变的实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末那识
    ,缘第八识见分为自我,唯为带质境;第六识的五俱意识
    ,初缘五尘境亲证自体时,刹那之间是性境,及至分别心
    起,推理计度,或独头意识的幻想,便成为带质境或独影
    境了。再者,定中的独头意识也是性境。
● 三量
  第八识 :现量
  第七识 :非量(非现量、非比量)
  清明意识:现量(缘五尘境)、比量(计度分别)、非量
  独头意识;现量(缘第八识相分)、比量、非量
  前五识 :现量
  说明(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在现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识是根境相对直接
    的感觉,所以唯是现量。第八识所缘的是自变的实境,
    所以也是现量。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执为自我,这
    是错误的知,所以是非量。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与前五
    识俱起缘色境时,是现量;独头意识计度分别,或寻伺
    推理,或为比量,或为非量,所以第六识通於三量。
  法迄巴补充:
    三量并不是实境,它只是指出一种抽象的含意,例如
    「1」,它既不是「一张」桌子,也不是「一只」杯子
    ,它是抽象含意,可以代表所有的事物,这跟易经的道
    理一样,所以称为向量!加了单位之后,才成为有意义
    的「一张」、「一颗」、「一个」。
● 三性
  第八识 :无覆无记
  第七识 :有覆无记
  清明意识:善、恶、有覆无记
  独头意识:善、恶、有覆无记
  前五识 :善、恶、有覆无记
  说明(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在善、恶、无记三性中,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
    有覆无记,前六识通於三性。即前六识若与信等十一善
    心所相应,则属善性摄,与无惭、无愧及八大随烦恼等
    十心所相应,属不善性摄,二者皆不相应,无记性摄。八识,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后三识具有抽象感念而非现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