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繁华图到底有多少张真品

姑苏繁华图到底有多少张真品

只有一张真品,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馆的镇馆之宝。苏州博物馆开馆时来过,掀起苏州城的一次文化浪潮。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扬完成了《盛世滋生图》献给皇帝。此画原藏清宫御书房,著录于《石渠宝芨续编》。画作尺寸:1225*35.8厘米,将二百多年前的乾隆时期最为繁盛的苏州城和江南的风物人情,呈现在后世观者的眼前。

这里有山川、城郭、街巷、桥梁、河道、码头、寺院、庙坛、衙署、民居、店面,有舟楫、学塾、戏台、招牌,还有婚娶、宴饮、雅集、授业、科考、出巡、演艺、田作、买卖、渔罟、造屋以及命相、测字、化缘等场面,是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一个真实的再现。

扩展资料:

《姑苏繁华图》创作背景:

清代前期,苏州是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人称“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东南的财政赋税,姑苏最重;东南的水利,姑苏最为重要;东南的文人名士,姑苏最为显著。山海所产的各种珍奇特产,外国所流通的货币。

来自于四面八方,千万里的商人,车马集聚。康熙帝为了了解地方情况,曾六次巡游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苏州素有“天堂”之称,人文荟萃,物产丰饶,风物佳丽,自然得到帝王的流连爱好。

乾隆每次南巡必在苏州停驻,逗留时间大大超过了康熙,但仍不能消解其对这座城市的相思之情,于是命自己属意的画师徐扬摹写留念,以便能随时瞧一眼这世间的繁华美景。

徐扬世居苏州,曾经参与过《苏州府志》、《苏州府城图》、《苏州府九邑全图》、《姑苏城图》等图书的编绘,并多次陪同皇帝下江南,对圣意自然心领神会,凭借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与地理的谙熟,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

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画成《姑苏繁华图》,进献给乾隆皇帝,并自书跋语说:“有感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是为“图写太平”,歌颂“帝治光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姑苏繁华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只有一张真品,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题跋中称其为《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该作品完成于1759年,历时24年,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全长十二米多,据统计,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姑苏繁华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

扩展资料:

《姑苏繁华图》的历史传承:

《姑苏繁华图》原藏于清宫,曾经被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仍居住在宫内的溥仪将一批字画文物以赏赐弟弟溥杰的名义偷运出宫,其中就包括《姑苏繁华图》。“

九·一八”后,日本建立伪满洲国,溥仪将文物秘密运到长春,存放在伪皇宫的小白楼内。日本投降后,溥仪出逃。留在小白楼内的文物遭到卫官偷抢,《姑苏繁华图》流落民间,后被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收回。

沈阳解放后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3日,该批文物从哈尔滨运至沈阳,由东北博物馆收藏,即后来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成,当时从辽宁借了4件文物,《姑苏繁华图》也在其中。这一借就是25年,直到1984年,才重新回到辽博,珍藏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0

下面的图示是百度词条对辽博《姑苏繁华图》定为国宝的专家的鉴评。清楚说明图名在清代为《盛世滋生图》。也就是徐扬的前跋中明确表明,图名是与乾隆老爷子有关联的,其表述为:”钦维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辐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也就是皇帝命令他画这幅图名为《盛世滋生图》的画卷的。现今无论是辽博的国宝还是民间不同的材质与版本的图名为《姑苏繁华图》均不否认这一历史事实的。也就是如这一事实是真,不就有了现今所有以及图名为《姑苏繁华图》的不同版本的留存画卷都应是被改了名的并被重新装裱后的作品了。

下图为辽博《姑苏繁华图》与吴题图名《姑苏繁华图》两种版本中的比较,也就是两种版本中对徐扬跋文的表述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吴题图名的《姑苏繁华图》中徐扬的跋文在辽博图名《姑苏繁华图》中徐扬的跋文中都能找见。两种版本区别只是跋文的位置的不同,吴题图名明示为前跋并与图面相向并行,有机构成一幅书画合卷的画卷。吴题图名为草书体,辽博为行书体。吴题图名无孔子的言语表述,辽博的加了孔子的言语表述。两种版本徐扬的表述图示如下:


上图是专家在百度词条上对辽博图名或仿辽博图名《姑苏繁华图》中徐扬跋文的真实表述。请注意跋文中对图卷图名的明确定义或命名。标注有红线处的文字清晰表明了徐扬作此图卷的历史背景为:“钦维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辐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其书体为行书体。再比较下图为吴题图名《姑苏繁华图》中徐扬跋文中的相同表述为:“钦维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辐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书体为草书体。

辽博图名和吴题图名相同徐扬跋文中,专家们对徐扬真实的表述进行了改动,也就是辽博图名中徐扬跋文真实表述为:“从太湖北岸介狮和两山间入姑苏郡城”,专家在对徐扬跋文的句逗时把其改为:“从太湖北岸,介狮,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也就是辽博徐扬的跋文中对古苏州的地理定名就出现了不一致的真与假的辩误了。问题就有了乾隆时苏州是否有“狮山”,“何山”与“两山”这样一些地理名称了?疑问之处就是专家们为什么要对白纸黑字的真实进行这种很明显就能被人认知的改动呢?请看下面的图示:

     上图徐扬跋文中明确表述为“从太湖北岸介狮和两山间入姑苏郡城”(见图中红线提示外)。下面是专家们在百度词条中对辽博图名《姑苏繁华图》中徐扬跋文进行白化文名逗的真实原文。其对徐扬跋文的介绍文字为:“从太湖北岸,介狮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图示如下:

见图中红线提示标明入的文字。白纸黑字,肯定是有原因的。也就是如按徐扬真实的表述就应该把徐扬的跋文逗句成现代的白化文应为:“从太湖北岸,介狮和两山间入姑苏郡城”。所以这处就有了专家纂改真实的一种证据了,而且是那样地明显。这样一来,就又出现的问题了,也就是古苏州根本就没有“何山”这样的一座山了。也就是照辽博图名徐扬跋文的的正确表述,古苏州应有一座名叫“两山”的这样一座山名了。也就有了徐扬跋文的白化文名逗应为:“从太湖北岸,介狮和两山间入姑苏郡城”才能与图卷上的真实相符了。质疑的问题也来了,乾隆时,苏州有两山这座山名吗?原因是现今留存民间的吴题图名清晰表明为:“从太湖北岸介狮和雨山之间入姑苏郡城“,而且在表述时两座山名之后还特别加了一个”之“字来表明是两者之间的准确概念。请看成下面图示中的草书的”雨“,也就有了这划书的”雨”字是否是行书休的“两”字了。如不是“两”字,就有疑问是不识草书体的人抄写时认为是“两”字了。本人就不识草书,把此字挂在百度提问中,问是否是“风”是“两”的草体书法,被懂书法的网友打脸说是“雨”字的草体。看下图:

吴题图名《姑苏繁华图》中,徐扬草书体的前跋文字的表述。见红线处“从太湖北岸,介狮和雨山之间入姑苏郡城”。

这图是专家们对辽博《姑苏繁华图》在网络上的解读,这种解读误导了现代人对古苏州的真实了解,现今人们还真认为苏州有“何山”这座山呢!
      下图是网络上,人们对辽博画面的定名为”狮山和何山“后,现代人真还认为徐扬画中真实地反应了乾隆年间,苏州”何山“是古苏州的一座名山了,请看下图


上图是辽博图卷或仿辽博图卷在网络上的画面表述。

下图是吴题图名《姑苏繁华图》中,同一画面被称之为《狮山和雨山》的图示,可与上图比对,可以肯定地说,吴题图名的黄绢设色画面长宽均不到辽博图卷画面的二分之一。请看下图:

上面几幅图示清楚表明,吴题图名的黄绢画芯这一画面宽为29厘米,长50厘米,是辽博图名的同一画面的长宽均不到二分之一的画面,区别只是一个画面是缩小的,另一个画面是扩大的。

下图是网络载图,是辽博图卷或仿辽博图卷上对上面两种版本的《姑苏繁华图》中同一古人对同一历史事实的不同的一种表述:
                              上图是网络上辽博或仿辽博的徐扬的表述。

下图是百度词条上专家对辽博国宝徐扬跋文的逗句图示:

下图是吴题图名中徐扬的表述。

下面将对网络上所出现的如此之多的吴题图名《姑苏繁华图》发表自已的意见。

第一幅图示也是百度上专家对钤印的介绍“在画卷隔水绫上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和”......印分别是七十岁,八十岁和八十五岁启用的印章“。这就有问题了,要知道古代书画的装裱是有规矩的,隔水绫处不就是装裱材料与原画材质接缝处吗,在接缝处印记,表明该画装成后所钤印的,证明该画的时代特征的。也就是辽博的徐扬作品在装订时就形成的事实。证明此画图名就是现今辽博的图名本身就原名为《姑苏繁华图》,当然根本就不存在有《盛世滋生图》为图各的画存在的。但问题是此幅名著历来有记载,是载入《石渠宝芨重编》中的,而《石渠宝芨重编》是成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有说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的,也就是在此书上应把这幅图卷的乾隆印记都应该记录在案的。另一问题是乾隆七十岁的印记出现在装裱的隔水绫上,也那来此图一入宫就钤了印之说,要知道该画卷成画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那来该画入宫就装裱成画卷就有了乾隆老爷子的七十岁,八十岁,八十五岁的印记在装裱的隔水绫上了。都是后来他人所盖的印记。吴题图名上明确表述是”从太湖北岸,介狮和雨山之间入姑苏郡城“。那有国宝连跋文表述都出错的顶端之文化作品。也就是何两山或和两山是啥意思?书画作品,跋是可以放置在前在后都无异议的,也就有了前言后跋之说,绝对没有前言前跋现者都前之说嘀,有了前跋,不就有了后跋了,为啥辽博的要把前跋放在画卷之后呢!?或为什么要加上一具明确表明跋文在画中所处位置的”前“字呢!?这应是抄时被忽略了小事后几幅图示是故宫吴昌硕签名的的图示与吴题《姑苏繁华图》的题名与故宫吴书法的对比图,不同时期的笔迹在现今高科技时代是容易辨明的。







这副图在清宫皇家编纂的《石渠宝芨重编》中是对其材质,尺寸大小及藏于清宫处何都是载明了的。只是这种资料从未在任何网络或出版物上给予显明而为人所知。就国定辽博为真迹,而且是从皇帝手中得到之物,其实都是少了一枚嘉庆帝的印记的。所以凡是与宝芨重编所述不相符的都不能认定为真迹嘀。真假图示对比:真图上吴题图名为纸本,上面钤有五枚图章,一枚龙形章,一枚铜车马,一枚《乾隆御览之宝》,一枚《翰林学士》,一枚《宣统鉴赏》。画芯为黄绢设色,上有七枚印章,《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天籁阁》,《宝芨重编》和一枚本人现今也不识之印记。此画装裱尾为纸质,为蒯淦生识图文,上有印记三枚,《宝芨重编》,《石渠定鉴》,和《淦生》。


关于清代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应该只有一幅图卷是真迹的,也说是得符合清宫档案真实记录在案的一张图为真迹,得与《石渠宝芨续编》中所记载相符。不相符不应真迹。不成熟的答案,因时间关系,待以后修改完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9
你是谁总知道就一幅
第4个回答  2019-06-28

只有一张真品。

《姑苏繁华图》(题跋中称其为《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该作品完成于1759年,历时24年,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全长十二米多,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之间,入姑苏郡城,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丘山止”。据统计,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 

《姑苏繁华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

《姑苏繁华图》原藏于清宫,曾经被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仍居住在宫内的溥仪将一批字画文物以赏赐弟弟溥杰的名义偷运出宫,其中就包括《姑苏繁华图》。“九·一八”后,日本建立伪满洲国,溥仪将文物秘密运到长春,存放在伪皇宫的小白楼内。日本投降后,溥仪出逃。

留在小白楼内的文物遭到卫官偷抢,《姑苏繁华图》流落民间,后被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收回。沈阳解放后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3日,该批文物从哈尔滨运至沈阳,由东北博物馆收藏,即后来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成,当时从辽宁借了4件文物,《姑苏繁华图》也在其中。这一借就是25年,直到1984年,才重新回到辽博,珍藏至今。

扩展资料:

清代,古城苏州“山川之奇丽,田野之沃饶,衣冠文物之风流而华美者,莫不震耀当世”。“吴郡之于天下,如家之有府库”,且其文化亦领全国风尚之先,和谐的社会生活,完备的生民保障,令人沉醉的都会流韵,姑苏城皆已具备。

《姑苏繁华图》非常可贵地为我们记录下了阊门商业繁茂的景象。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徐扬真迹姑苏繁华图是无价之宝。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