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如题所述

最近学了这个,我试试吧。在西汉时,儒学发展由秦朝以来的低迷转向高潮,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影响:有利于汉朝完成大一统(当中董仲舒结合阴柔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爽死汉武帝了)确立儒家正统思想地位,使儒生地位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重学风气。不利的就是遏制了思想的发展(不让其他学派发展了嘛)(我觉得你要问的是西汉吧) 貌似有些废话了,东汉,就是儒学地位受到了动摇了(貌似书本上不是这么说的)主要就是一个天下纷争,那叫一个乱啊,所以就有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了(主要就是少了儒学的束缚)。 到了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东汉时期儒学受到动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到了唐朝,韩愈和李翱为儒学的兴起和理学的创立发了先声(大概是这意思吧)。言归正传,到了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首先就是北宋五子,即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也就是创立了新儒学即理学(把仁义理智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到了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啊,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总的来说,宋代的儒学就是用复兴来说明吧。 现在就是晚清了,晚清就是在是不行了啊,衰败了,可想而知。 总的概括一下吧,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启示,就是略微的衰—复兴(或者说高潮吧)—衰败(真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8
先秦时期是百家齐放,也是三教九流形成时期
后来确立秦朝的法治,即韩非的法家学说
西汉初期因为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因此也就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兴盛打下了基础
到汉武帝时,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真正兴盛
然后东汉时期佛教也开始流行,不过当时佛教还不占主流。魏晋时期则以玄学为主,主要是当时三国后西晋统一,但政治不稳定,比如八王之乱等,因此这个时期世人大多都选择逃避,所以当时盛行道学,《道德经》《庄子》《周易》被称为“三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劝人不要避世的思想)
南北朝时期是佛学的大兴,既有达摩来华,一苇渡江,少室山面壁坐禅而后留下易筋经与洗髓经
接下来的隋唐时期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家有三省六部制及科举,道家有陇中世家支持,佛教有后来的武则天支持。当时士大夫盛行儒治世,道治心,佛治身。
五代十国基本差不多
宋朝理学开始兴盛,即改变了的儒学,然后明朝八股制度,理学一直控制到近代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自汉武后一直以来都是儒法兼用,儒治表,法治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