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是诸葛亮非常认可的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可为什么要杀他呢?

据说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这其中有什么原由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马谡是个什么样的人。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马谡是马良的弟弟,擅长军事理论、战略部署和兵力安排,但是缺乏实战经验。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期间,命令马谡坚守要道街亭,但马谡不听取副将王平的意见,一意孤行,舍城上山,犯了兵家大忌,导致蜀军北伐惨败,最后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青海省博物馆考古队究竟出土了什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出土的木简提供了什么依据?

汉朝,刑法相当严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死刑的犯罪类型竟然高达一万三千多种,种类之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相对而言军律更为严苛,严苛峻法就更多。

1978年,青海考古队在孙家寨出土了一批木简,上面记载着失传已久的汉朝军律。其中有两条军律,一旦触犯只有死路一条必死无疑。

一条是——违抗将令律。正所谓军令如山,如果不听从上级命令,擅自行动,对战役造成危害的问罪斩首。

还有一条——擅自退却律。就是在战斗中主帅没让撤退,是不能擅自撤退的,如果擅自撤退问罪斩首。

从街亭一战的实际情况来看,马谡就是触犯了上面这两条必死的军法大罪。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治军严明、令行禁止。即便马谡再有功劳、再有才干,触犯了军中两条大罪,诸葛亮怎么可能不杀他呢?不杀马谡不足以取信于兵将,不杀马谡不足以立军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7
因为青海挖出的竹简里,记录了他的罪行,虽然他确实文武双全,才华兼备,但是他却触犯了军规。
第2个回答  2019-08-17

诸葛亮要杀掉马谡的原因是马谡过于自大自负,而且无视军法。

诸葛亮一直非常认可马谡,认为此人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全才。刘备去世之后,蜀国一度陷入了人才凋零时期,即使刘备临死之前万般嘱咐此人慎用,诸葛亮还是选择重用他,每次探讨军政大事都会找他过来,一讨论就是一晚上,可惜马谡最终还是辜负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让诸葛亮不得不下令斩了他。

马谡自大,违抗将令,导致街亭失守

马谡出兵,诸葛亮曾经再三嘱咐街亭地理位置的重要,叫他一定要按照指令部署军力,可是马谡到了街亭,却自作主张改了诸葛亮的部署指令,自己重新部署了兵力,当时他的副将还提醒他所选之地,非常危险,魏军很有可能会将我们困住,但是马谡十分自大,根本不愿意听从下属的劝阻,执意修改部署地点,结果导致街亭失守。

马谡作战失败,擅自潜逃

街亭失守,马谡也知道自己的失误,导致蜀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的最好时机,诸葛亮肯定不会放过他,于是他便弃下军队,擅自潜逃,让诸葛亮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把他抓回来。

在蜀国,有两条铁律一样的军律,其一是擅自退却律,其二是违抗将令律,犯上其中任意一个,那就是死罪,谁也求不了情,而马谡这番算是把两个都接连犯下了,而且由于他的自大而导致蜀军的损失,也是极为严重的,所以诸葛亮不杀掉他,估计是难以服众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07
触犯了两条军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他再有才华,也应该遵守规矩,所以杀了他。
第4个回答  2019-08-08
主要马谡是马良的亲人。诸葛亮早知道马谡是纸上谈兵的人。但要给马良面子。只有派马谡去守街亭。走是还千叮咛万嘱咐。马谡自己不听,马谡大意失街亭,诸葛亮才被迫挥泪斩马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