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德开示,心在何处?

如题所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就是我们的真心。

  楞严经开始“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佛与阿难的对话,问“心”在哪里?往返讨论了七点,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然后佛告诉阿难,心在哪里。
  楞严经卷一: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
     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
     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
     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
     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
     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
     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他说我们为什么自己不能明心见性?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生命中有一个东西在作用,就是攀缘心,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因为我们的思想不能停止,就是睡觉时、睡梦中,还是在思想,这个叫攀缘心。一般人错把这个攀缘心认为是“心”,等于西洋哲学家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只是普通人的思想观念,但却错了,不是本“心”。要怎么样才对呢?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佛说的这个心是现象,是本体所起的作用。生命的本心、本能叫菩提,又叫本体,它所发出的现象是分段的,像电波一样的跳动的。你不要去抓住这种现象,要回转来认识那个本体。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识精元明包括了唯识的识,精是真精神,原来灵明的这一点,就是你那个能够知觉,能够感觉灵灵明明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能生诸缘,这个东西在里面一动,我们思想念头一动,心里一感觉,外面就起作用了。——
如何修正佛法追问

心在何处?

追答

真心是不动不坏不失不生的,佛陀在楞严经里,为了让国王明白真心,就问了国王一个问题:
佛陀:你去过恒河吗?
国王:去过。
佛陀:什么时候?
国王:3岁的时候去过,现在我60了,也常常会去。
佛陀:你从3岁到现在,皮肤和精神有什么变化吗?
国王:当然有了,皮肤变皱了,精神也差了。
佛陀:那么,你看见恒河的那个“见性”呢?有变化吗?有没有长皱纹,有没有变得疲劳?
国王:没有。
佛陀:所以啊,我们的色身渐渐变坏,衰老,可是我们的见性却丝毫未变,这就是我们所本有的不会变坏的东西啊!

心就是那个能知能觉,能感能应的能,它永恒不变。而一切所知所觉,所感所应都是浮云。如果问它在何处,它无在处,又无所不能在。也看你能感能应的范围有多广了。其实你一起心动念就跟整个虚空法界起感应了,可是感应的大小的程度就看个人的真诚度,心诚则灵,越诚越灵。修为越高的人心越定,定到一念不生就能明心见性,就能起最大的感应。佛法八万四千门,全部都是修定,都是为了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就是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

追问

晕,”心就是那个能知能觉,能感能应的能,“????
大哥,能感能应的能是 心的作用、功能!!!,不是心的本体!!!!
心的作用 和 心的本体 ,不要搞混呀!!晕!!!!!失望呀。。
心在何处?(不是心的作用在何处)

追答

你在看清楚点...

追问

您不会也认为,“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吧?

追答

其实心有很多种,在不同的经典裏有著不同的解释和说明,有的说真心的体,有的说真心的相,有的说真心的用.有的说妄心的体相用,总依经论所要阐述的内容不同而定义,如果印度的心加上中国的心,那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八识也是在说心.你问我月亮在哪裏,我用手指向明月,你看著我的手说不是.我也没办法呀.当年如来为表明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之所在,只是拈花微笑,并没有用语言文字说明,说明这个东西真的不可说不可说,如果真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那一定不是,不然如来一定会用语言说出来的.任何语言都有局限性的,就如你问心在哪裏.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心一定有个住处,不是在这裏,就是在那裏,一定是在某个地方,其实能所一如,真妄不二.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当突破所有的局限性时那就是真心实相之所在,就如上面所说的: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那个缘所遗者.亦如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也是说我们的真心.见非见,闻非闻,不起心,不动念.静安竭虑,言绝意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8
既然你对祖师的无心论没有兴趣,我也不妨胡说几句
心在一呼一吸中,心在抬脚起动中,心在俯仰伸展中,心在吃喝拉撒中,十二时中无不用心,十方上下无不由心,不识者见染见净,见增见减,见生见灭,见常见断,识心者见无所见,闻无所闻,觉无所觉,知无所知。无所见非无见,无所闻非无闻,无所觉非无觉,无所知非无知,能识不生不灭义,既知见无所生,亦无所灭,闻无所生,亦无所灭,觉无所生,亦无所灭,知无所生,亦无所灭。能识不增不减义,既知见闻觉知无所增益,无所减损。能识不垢不净义,既知见闻觉知无所染污,无所清净。无乌云蔽心日,无昏暗烘日明。乃至红绿蓝青,钟鼓喧哗,杂陈百味,香花秽气无不从心而出追问

您喝高了,You rest.,Please。

第2个回答  2013-09-07
若无心,何处觅?
师兄执着于心在何处,佛法正是破除执着的法门。放下执着,真心自显。
佛为执着有心的人说无心,为执着无心的人说有心,总在教人放下执着。当于弦外而听音,离言说而证法。以妄心觅真心,纵使说得天花乱坠,无有益处追问

是否 执着于“放下执着”,其实还是执着呢?

追答

是的,所以说,要离言说相

追问

那,心在何处?

追答

你能问的这个就是

追问

您不会也认为,“即能推者,我将为心”吧?

追答

若无心,谁能推者

追问

那,能推者在何处?

追答

能推者是谁?

追问

对呀,就是说嘛,大德您,就赶紧的直接了当的开示了呗,能推者是谁?在何处呢?

第3个回答  2013-09-07
“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追问

赞!心在何处?

追答

刚才你好像就问类似的问题。
心在何处?心没有方所和形象,也不在你那个心脏里。就好像电,它也没有形象,也不在电线里(如果你把电源切断,电又在哪里?)但是,就像电有照明的功用一样,心有感知事物的功用。可以说,你感知到了什么,你的心就在那里。
从佛法究竟义上说,能知和所知皆是虚妄不真。

追问

能所双泯,虽未得月,已见月影,大德佛法造诣深厚,赞! 末法时期,能见月影,已极其不易。
大德勿为月影所障,晚辈所疑惑的是:”你感知到了什么,你的心就在那里“,此句不究竟 ?
抑或,您是否是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感知到了什么,你 心的作用 就在那里“ ?
大德了然能所,且双泯之,功夫已是了得,可否开示,心在何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9-07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校。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顿悟入道要门论》)
追问

那,心在何处呢?

追答

余以为佛学是形而上的学问,因为“形而上者谓之道”。
您提出了这个问题,正需要自己思考,没有旁人能再帮助您。觉悟是自己的事,如果佛法都能说出来,那么这意义一定不是它的本来面貌了。可能这也是高僧大德多讲故事而少谈理论的原因吧。
不妨参考一番。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