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是何意?

如题所述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正是阐述了“柔”与“刚”的辩证关系。第一个“柔”,是“柔和”,第二个“柔”,是“柔弱”,也就是说柔和不等于柔弱。第一个“刚”,是强大,“至刚”是最大的力量,第二个“刚”,是锋芒毕露,甚至咄咄逼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刚猛有力到了最高境界,恰恰是不会锋芒毕露的。



扩展资料:

大柔非柔 至刚无刚:越是困境中 越是大悟时 。

曾国藩年少得志,40来岁就做到五个部的副部长(侍郎)。后来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的中兴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缺少、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非常受毛泽东、蒋介石的推崇。

因为少年得志,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愤怒青年,单线思维、唯我独尊、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他刚开始带兵办团练(杂牌民兵)时,完全看不惯湖南官场的老旧腐败作风。

与长沙官场格格不入,与绿营军(国防军)矛盾重重,差点发生火并。在曾国藩最艰难的时候,他病了。那是咸丰七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围剿太平天国的部队,但面临的是“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军事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局面;又有朝中的对手暗放冷箭诬陷。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其父在家乡去世。在回家奔丧的途中,望着枯浅的河水,想起自己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乎陷于举国不容的境地。

曾国藩回想这几年,除了痛苦,又得到了什么呢?论官职依旧只是个侍郎,那些相处较好的同僚们各有升迁,一些才质庸劣、心地又坏的小人更是一个个加官进爵、手握重权,天下的事真是太不公平了。想想自己,他不禁心灰意冷。

曾国藩居丧家中,咸丰皇帝又开了他兵部侍郎的缺,命他在籍守制。次年盛夏,湘勇捷报频传,胜利已现曙光,而他却像一个弃妇被朝廷冷落。想向皇上请缨,又怕上头怪罪其出尔反尔,思前想后,左右为难。于是他脾气越来越坏,病情愈来愈严重,心情愈来愈烦躁,尽做噩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30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正是阐述了“柔”与“刚”的辩证关系。第一个“柔”,是“柔和”,第二个“柔”,是“柔弱”,也就是说柔和不等于柔弱。第一个“刚”,是强大,“至刚”是最大的力量,第二个“刚”,是锋芒毕露,甚至咄咄逼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刚猛有力到了最高境界,恰恰是不会锋芒毕露的。
第2个回答  2008-06-29
软弱到极点也要爆发,强大到极点便会衰弱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31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是何意
凡事应有度,点到即为美. 过柔就是弱,至刚则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30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意思是
凡事应有度,点到即为美. 过柔就是弱,至刚则断.
据史料记载,曾国藩在研读《道德经》之后,在书的第一页写下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几个字。从这以后,直到他生命的结束,都一直信奉着这八个字。甚至可以这样说,这八个字,造就了曾国藩一生的成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