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地干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九牛二虎,要死要活,挥汗如雨 对牛弹琴 亡羊补牢,如果正确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3
九牛二虎,要死要活,挥汗如雨 对牛弹琴 亡羊补牢
第2个回答  2013-04-13
1、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结构】主谓式。
【用法】原形容惶恐出冷汗。现常指满身大汗。也作“汗流洽背”。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浃;不能读作“jiá”;背;不能读作“bēi”。
【辨形】汗;不能写作“汉”;浃;不能写作“挟”。
【近义词】挥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义词】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辨析】~和“挥汗如雨”;都形容出汗很多。不同在于:①~是直陈性的;“挥汗如雨”是比喻性的;比喻出汗的程度重;带夸张味道。②~还有由于害怕、紧张而出汗的意思。“挥汗如雨”却不能。
【例句】(1)冰天雪地里;他们却干得~。
    (2)在打扫卫生的劳动中;大家干得~。
【英译】sweat all over
【成语故事】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2、汗如雨下
hàn rú yǔ xià
【解释】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出汗很多
【近义词】挥汗如雨
【例句】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
【英译】sweat profusely
3、挥汗如雨
huī hàn rú yǔ
【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结构】兼语式。
【用法】现多用来形容劳累或热得出汗多。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汗;不能读作“hán”。
【辨形】汗;不能写作“汉”;挥;不能写作“浑”。
【近义词】挥汗成雨、汗流浃背
【辨析】见“汗流浃背”(381页)。
【例句】大忙季节;农民们虽然~;却也不肯停止劳动。
【英译】sweat like a bull
4、呕心沥血
ǒu xīn lì xuè
【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多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脑力劳动方面。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呕;不能读作“ōu”;血;不能读作“xiě”。
【辨形】呕;不能写作“沤”。
【近义词】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反义词】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辨析】~与“搜索枯肠”有别:~多用于较长时间或一个时期的工作;语意重;“搜索枯肠”用在较短的时间过程内;语意较轻;中性;正反两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
【例句】李老师~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
【英译】work one’s heart out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5、煞费苦心
shà fèi kǔ xīn
【解释】煞:委。形容费尽心思。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这煎烟方法,我是煞费苦心,三番五次的试验,方才研究得精密。”
【结构】动宾式。
【用法】多形容思索之苦。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煞;不能读作“shā”。
【辨形】费;不能写作“废”。
【近义词】挖空心思、冥思苦想
【反义词】无所用心、掉以轻心
【辨析】~和“挖空心思”都含有“用尽心思”之意;但~是中性成语;“挖空心思”是贬义成语;多用在坏事上。
【例句】他~;把这双手残废的孩子送进了高校;进入了科学的殿堂。
【英译】take great pains
6、挖空心思
wā kōng xīn sī
【解释】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例如问《十三经》是什么,文天祥是那朝人,全用不着自己来挖空心思做,一做,倒糟糕。”
【结构】动宾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空;不能读作“kònɡ”。
【近义词】搜索枯肠、费尽心机
【反义词】无所用心
【辨析】“~”和“煞费苦心”;“绞尽脑汁”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但“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是中性成语;既可以指在好事上用尽心思;也可以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
【例句】(1)国际上有那么一些人;总在~地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2)为了钻进领导班子;他~;四处游说。
【英译】rack one’s brains
7、尽心机
fèi jìn xīn jī
【解释】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与杨子直书》:“而近年一种议论,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间,问互委曲,费尽心机。”
【结构】动宾式。
【用法】用于人思虑谋划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费;不能读作“fú”。
【辨形】费;不能写作“废”。
【近义词】煞费苦心、冥思苦想
【反义词】无所用心
【辨析】~与“枉费心机”;都含有“千方百计去谋算”的意思。但~指用尽了心思但成功或失败还要看下文。“枉费心机”指白费心机;结果是失败的。
【例句】为了把领导交待的任务圆满完成;他~。
【英译】rack ones brains
8、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结构】补充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
【近义词】鞠躬尽力
【例句】臣只有一片愚忠,~。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英译】spare no effort in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duty
【成语故事】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9、筋疲力尽
jīn pí lì jìn
【解释】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结构】联合式。
【用法】形容经过一番劳动;力气用尽;身体疲倦;用此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正音】筋;不能读作“jīnɡ”。
【辨形】筋;不能写作“肋”。
【近义词】身心交瘁、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反义词】精神焕发、精神抖擞
【辨析】~和“精疲力竭”;都含有“极度劳苦;没一点力气”的意思。常可通用。但~仅表示因干活、打仗、奔走等消耗体力的活动过度劳累;“精疲力竭”除此以外;还表示劳累之外造成的精神疲劳。
【例句】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
【英译】be dead tired
10、对牛弹琴
duì niú tán qín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结构】偏正式。
【用法】对牛弹琴有讥讽的意思;但须区别对象。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弹;不能读作“炸弹”的“dàn”。
【近义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例句】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
【英译】play one\\\s guitar to an ox;waste one\\\s effort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12、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结构】连动式。
【用法】~常和“未为晚”连用。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正音】亡;不能读作“wànɡ”。
【辨形】补;不能写作“朴”。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例句】他们单位昨天发生失盗后;领导立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英译】mend the fold after a sheep is lost
【成语故事】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13、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辨析】~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英译】wait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成语故事】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14、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结构】连动式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例句】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英译】pull up the rice shoo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them to grow
15、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贬义。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辨析】~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例句】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英译】ridiculous stupidity
【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16、缘木求鱼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求;不能读作“qǔ”。
【辨形】鱼;不能写作“渔”。
【近义词】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反义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例句】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那是不可能的。
【英译】do things by the wrong method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17、水中捞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词】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例句】(1)侦探们在此处守了整整两天;却如~;未有结果。
    (2)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简直是~;徒劳无益的。
【英译】make vain efforts
18、瓮中捉鳖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解释】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于所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干起来很有把握时。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捉;不能读作“zuō”;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词】十拿九稳、稳操胜券
【反义词】水中捞月
【例句】堂堂的正规军对付一群饥饿不堪的乌合之众;就像~一样;毫不费力。
【英译】a sure catch
19、探囊取物
tàn náng qǔ wù
【解释】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结构】连动式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反义词】难上加难
【例句】点小事,如~。(梁斌《播火记》十二)
【英译】as easy as taking something out of one's pocket
【成语故事】韩熙载是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的贤才,因为明宗李嗣源杀害了他的父亲,于是他决定离开中原,投靠江南的南唐政权。韩熙载的好友李前去为他送行。临行前,韩熙载告诉李:“江南的南唐如果重用我,让我当宰相,那我一定能率军北上,迅速收复中原。”而李听后则说:“我如果担任中原国家的宰相,那我就能率军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夺取南唐各国(就是探囊取物的意思)。”韩熙载投奔南唐后不久,南唐就吞并了吴国。但是由于南唐皇帝昏庸,奸臣当道,韩熙载一直未能受到重用,也没能当上宰相。而他的好友李却做了中原国家——后周的大将。他奉命征讨南唐,屡建奇功,夺取了南唐的很多城池,受到后周朝廷的赏识。后来他虽然也没能当上宰相实现自己的誓言,但他的境遇明显要比韩熙载好得多。
20、风使舵
jiàn fēng shǐ duò
【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贬义。多用在看人眼色或势头办事;随风摇摆;没有原则。也可反映观察情势灵活对付。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使;不能写作“驶”。
【近义词】顺水推舟、见机行事
【反义词】一成不变
【例句】善于~的人;是很令其他人讨厌的。
【英译】see how the wind blows
【成语故事】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21、顺水推舟
shùn shuǐ tuī zhōu
【解释】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出处】元·关汉《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贬义。用于形容说话或行动随声附和。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顺;不能读作“sùn”。
【近义词】因势利导、趁风使舵
【反义词】横生枝节、节外生枝
【辨析】~和“因势利导”;都有“顺应趋势办事”的意思;但~为中性词;有时含贬义;“因势利导”用作褒义;指根据形势加以引导。
【例句】(1)大家都不满意他~;送人情的做法。
    (2)应该实事求是;不要看人家都说好;就来个~。
【英译】make use of an opportunity to gain one’s end; go with the current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13
意欲如何 意欲何为书 坐井观天 对牛弹琴 亡羊补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