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第六十翻译“王来,字原之...........”

如题所述

一、译文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予新建教谕。宁王府用诸生充当乐舞,王来请求用道士代替。诸王府设乐舞生由此开始。六年,因人推荐提升焉御史,出朝巡按苏、松、常、镇四府。皇上命他和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吏,敕令中有“请自上裁”的话。

王来说:“害民之吏,除去他们惟恐不迅速,如果一定要先请示然后纔行动,人民困苦就会很厉害了。”皇帝因此改变敕令赐给他。宦官陈武凭太后命令出使江南,很骄横,王来屡次抑制他。陈武回京,向皇帝诉说。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是王来。

皇帝叹息称他贤良,说:“知道他。”等到王来回来复命,奖赏告谕很多。英宗即位,因杨士奇推荐,提升为山西左参政。说:“流民在当地成家。等招回故土,每每因破产又逃去。乞请随地依附户籍方便行事。”又说:“郡县官吏不以农业为本,致使人民大多游荡懒惰,催征赋税总是招致过分的命令。

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诏免除,而土地日益荒芜闲置,租税无处出,累及良民。应选择贤良的守令,以督促务农为职责。那些荒地,令附近的人家通力合作,交租之外,听任他们平均分配,原主恢复常业就还给他。

凡是种桑养蚕可以补益农业的,听凭他规划。仍旧命令提学御史官监督,希望老百姓知道务农的重要性。”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至来居官廉洁,熟练通达政事。侍郎于谦巡抚山西,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可在皇帝身边任官。而王来执法严格,痛恨邪恶尤其厉害,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

被逮捕下狱判处受徒刑。遇到赦免,以原职调补广东。王来从此开始改变平素志行宽容待人,而政事也处理得当。正统十三年,升迁为河甫左布政使。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援救朝廷危难。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纔引军回去。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叛乱。总督湖广、贵州军务的侯璀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史代替他。与保定伯梁瑶,都督毛胜、方瑛会师进讨。到靖州,贼掠夺长沙、宝庆、武冈。

王来等分路出擎,俘虏斩杀三千余人,贼逃去。后来,贼又出来掠夺,官军连战都取胜。贼魁首韦同烈据守兴隆,抢劫平越、清平诸卫,王来与方瑛击败他们。贼败退死保香炉山,山十分陡峭。毛胜、方瑛与都督陈友三路进军,王来与梁瑶率大军继后。先后攻破三百余寨,在香炉山下会师。

发炮轰击崖石,声音动地。贼恐惧,捆绑韦同烈并贼将五十八人来投降。其余的都解散。于是移军清平,并且传檄令四川兵共剿都匀、草塘诸贼。贼望风准备牛酒而迎候投降n贼被平定,班师回朝。诏令王来、梁瑶留下镇抚。不久命王来兼巡抚贵州。

王来奏称:“近因黔、楚用兵,暂行买官之例。如今贼情稍微平定,只有平越、都匀四卫缺饷。应召商以粮换盐引,免除交纳米例。”皇上听从他。景泰三年十月被召回京,加官兼大理寺卿。梁瑶以王来功大,请求皇上给他褒奖。

都给事中苏霖反驳,纔止。王来还在路上,因贵州苗人再次反叛,敕令他回师进讨。第二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位,六位尚书都被罢免。王来回家。成化六年在家中去世。

二、原文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宁王府以诸生充乐舞,来请易以道士。诸王府设乐舞生始此。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流民所在成家。及招还故土,每以失产复逃去。乞请随在附籍便。”又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徒。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琎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至靖州,贼掠长沙、宝庆、武冈。来等分道邀击,俘斩三千余人,贼遁去。已,复出掠,官军连战皆捷。

贼魁韦同烈据兴隆,劫平越、清平诸卫,来与方瑛击败之。贼退保香炉山,山陡绝。胜、瑛与都督陈友三道进,来与珤大军继之。先后破三百余寨,会师香炉山下。发炮轰崖石。声动地。贼惧,缚同烈并贼将五十八人降。余悉解散。遂移军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匀、草塘诸贼。贼望风具牛酒迎降。

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三、出处

《明史》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至乾隆四年(1739年),清政府又第三次组织人手修改明史稿,这才形成定稿的《明史》。因为这次修书总裁为张廷玉,因此现在通行的《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

二、作品赏析

共二十四卷,就卷数而论,《明史》本纪所占不足全书十分之一,若以字数而论,则所占不及全书二十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本纪在《明史》中所占比例甚小,这是《明史》编纂体例中的一个特点。

本纪在纪传体史书中,是以编年形式叙史的部分,《明史》显然是将本纪作为全史之纲,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首列于全书之前,使人在读阅这部史书之时,首先了解到有明一代历史之概况,而不是使人在读阅本纪时便事无巨细尽览尽知。这应该算是《明史》修纂整体设计上的独到之处。

三、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今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宣德二年(1427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今天江西南昌市新建县)教谕(县教育局长)。当时宁王府用诸生(当地县学里的学生,相当于当地的公读秀才)当跳舞的舞伴。王来要求用道士来代替,从此以后王府里可以设立专职的舞蹈班子了。
宣德6年(1432年),因为被推荐升职成为御史,监督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的行政、司法。皇帝命令王来和当地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当地的官吏。命令中有“请上自裁”的话,(就是说你们没有处理权,只能向上级反应考察情况。)王来报告说:这些害民的官吏,只怕除去他们还不迅速,如果一定要先请示再行动,老百姓的苦难日子就更长了。皇帝因此更改了命令。
宦官陈武拿着太后的命令去江南地区办事。但是他骄横不法,王来几次抵制陈武的不法行为。陈武回到京城后,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皇帝就问都御史顾佐:这个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说我知道这个人,这个人是个贤良。等到王来进京城述职的时候,皇帝说了很多夸奖王来的话并奖赏了王来。
英宗即位后,因为杨士奇的推荐,王来被提升为山西左参政(大致相当于现在分管农业、水利、粮食生产的副省长)。王来到任后报告说:流民在外地已经成家的,等招回原来的故乡后因为破产又会逃离,为方便办事,请允许这些人在当地建立户籍。又报告说:郡县的官吏,现在都不以为农业为国家根本,致使老百姓到处游荡懒惰,而朝廷一下命令这些官吏又总会做些过分的事情来激发民怨,朝廷怜悯这些老百姓,下命免除他们的赋税但是又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导致土地荒芜,赋税又收不上来,累计正常完税的良民。现在应该选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管理者,督促老百姓安心务农。那些荒芜的土地,让附近的人来开垦,除了正常的赋税外,由他们自行分配剩余的果实,原来的主人回来了就归还给原来的主人耕种。凡是种桑养蚕可以补益农业生产的,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但是要命令官员进行监督,希望这样能让老百姓知道务农的重要性。皇帝同意了王来的建议。
王来当官非常廉洁。对于业务非常熟练。于谦当山西巡抚的时候,经常称赞王来的才能,认为他应该到皇帝身边做事。而王来执法非常严格,对于犯罪分子特别痛恨,曾经因为公事用刑打死的县令就有10个。因为这样被逮捕下狱,后来得到赦免,调任到广东地区当参政。王来因为这件事开始改变他的执法方式,因此变的宽容待人 ,而政事处理也变得更加得当了。正统十三年(1448年),升为河南省左布政使(类似河南省省长),第二年,当上了左都御史(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相当于河南省省委书记兼湖广地区书记)。也先率军逼近北京,王来率领当地的军队协助北京防务,刚刚度过黄河,就听说也先退兵了,就引兵回驻地了。
景泰元年(1450年),贵州地区苗族叛乱,当地最高军政长官侯璡在军中去世,朝廷命令王来升任右都御史接任。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一起平叛。到了靖州(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叛军洗劫了长沙、宝庆、武冈地区。王来等人分路出击,俘虏杀死叛军3000多人,
叛军逃跑了。不久又出来掠夺。官兵再次击败了叛军,叛军首领韦同烈占据兴隆地区负隅顽抗,王来和方瑛击败了他们,叛军败退到香炉山,这山十分陡峭,毛胜和方瑛、陈友分兵三路,王来和梁珤负责接应,先后攻破三百余个据点,在香炉山下合围,并用大炮轰打山顶。叛军害怕,把韦同烈为首的58名大小头目捆绑下山来投降,其余的都解散逃跑了。于是王来命令军队驻扎在清平,同时命令四川方向的官兵一起出兵配合共同围剿都匀、草塘地区的叛军,官兵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投降。
叛军被肃清后,军队退回原来的驻地,命令王来和梁珤留下处理后续事宜,不久后又命令王来兼贵州巡抚,王来报告说:前些日子因为调湖北、湖南方向的官兵前来平叛,因为资金不足,所以暂时实行的捐官现在需要停止,因为现在叛军已经被消灭了。而贵州地区的平越、都匀四郡,缺少资金,希望可以用盐引特批来换取民间的资金,并免除需要上交给朝廷的米例。皇帝同意了。
景泰3年10月(1453年),王来被召进京述职,加为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梁珤想皇帝建议:因为王来在平叛中表现突出,功劳很大,请求皇帝给王来奖励。都给事中苏霖反对,就这样没有加封。王来还在进京的路上,贵州苗族又发生了叛乱,于是朝廷命令他马上回去平叛。第二年(1454年),叛乱被平定。王来被封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位后,六位尚书都被罢免,王来也回了家,成化6年(1471年)死在家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03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遂移军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匀、草塘诸贼。贼望风具牛酒迎降。从来都是执法严明,对作恶之人更为执法厉害,因为公家事用杖打死不称职的县令等十人。后将军队派遣到清平,并且邀请四川官兵共同征剿匀、草塘等地方的诸多贼人。贼人望风而逃,百姓杀牛献酒相迎。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宁王府以诸生充乐舞,来请易以道士。诸王府设乐舞生始此。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流民所在成家。及招还故土,每以失产复逃去。乞请随在附籍便。”又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徒。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至靖州,贼掠长沙、宝庆、武冈。来等分道邀击,俘斩三千余人,贼遁去。已,复出掠,官军连战皆捷。贼魁韦同烈据兴隆,劫平越、清平诸卫,来与方瑛击败之。贼退保香炉山,山陡绝。胜、瑛与都督陈友三道进,来与珤大军继之。先后破三百余寨,会师香炉山下。发炮轰崖石。声动地。贼惧,缚同烈并贼将五十八人降。余悉解散。遂移军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匀、草塘诸贼。贼望风具牛酒迎降。 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