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有哪些?(1)档案事业管理机构设置的完备性、权威性,档案管理的高度集中(就全国而言)与自成体系。(2)档案机构设置的层次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融为一体。(3)党、政档案工作统一领导。(4)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侧重点、方式方法颇具特色。就范围看,我国涉及到了所有区域和系统,范围极广,其他国家相对有限,分散式管理体制则更有限;就侧重点看,我国侧重于机关、单位的档案机构,其它国家侧重于各类档案馆;就方式方法看,我国主要为业务指导,外国主要是以监督为主。 2. 简述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1) 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如档案法规的贯彻实施、档案行政职能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可以在国家范围内得到实现,这是分散式体制难以做到的。(2) 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档案局的设立及权限设置,各类档案机构的纵向隶属关系或是横向业务联系均可得到明确规定,这有助于档案机构实现职责分明,也有利于档案馆藏建设的优化、避免重复。(3) 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集中式体制的组织和有序化使得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建立的制度和标准更易于推广和实施,从而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3. 简述各国关于档案封闭期的不同规定。档案封闭期长短不同,按照国际档案理事会的规定,档案封闭期通常情况下为30年,大多数国家都遵守这样的规定,我国就为30年。有些国家短于30年,如西班牙为25年,匈牙利等为20年,而美国虽然也为30年,但要求满20年尽可能开放,如不能开放,到30年期满就自动解密,必须开放;有些国家长于30年,如瑞士为35年,意大利等为40年,丹麦、荷兰等是50年,世界上档案封闭期最长的国家,就是国中之国——梵蒂冈80年。有些国家依据档案内容的不同,档案封闭期也有区别,如在法国,涉及国家安全、司法、人事、医疗等文件的封闭期分别为60、100、120、150年。 4. 试比较中外档案鉴定体制。档案鉴定工作体制实际上就是关于档案文件的处置批准权的归属和组织管理问题。1.从档案文件处置批准权的归属看。我国的档案鉴定权属是比较分散的。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受所在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档案专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即条块结合,多头管理。国外档案鉴定权属多是集中的,无论档案管理体制的类型如何,只要在其管辖范围内,档案的鉴定就具有集中统一性。2.从档案鉴定组织管理看。我国档案鉴定工作既无专职的领导机构,也无固定专业人员。档案鉴定工作都是由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或委员会来组织,鉴定工作完成后,自然解散。当再次需要进行鉴定后,重新组织人员。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多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档案鉴定工作。如俄罗斯、美国、意大利、韩国。由上述可见,我国的档案鉴定在各自部门分别进行,不同部门档案鉴定标准出发点和侧重点势必不同。对国外而言,档案鉴定批准处置权的集中,有利于保证对文件价值评判的全面性、专业性,特别是专门的鉴定机构与人员的设置,也有利于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宏观控制。 5. 试析导致中外档案在开放与利用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外在档案开放与利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原因包括:1.社会观念基础不同。具体讲,社会档案意识——公众对档案作用的认识的不同。在我国,公众社会档案意识还相当薄弱。档案工作者对公众档案意识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欧美各国,公众都有较强的社会档案意识。西方档案工作者较强的社会意识不仅通过服务表现出来,而且档案和社会部门也不遗余力地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2.档案工作的定位不同。我国有史以来档案工作一直依附于国家机构,以为统治阶级服务为中心,侧重保密,轻利用。欧美各国认为利用是第一位的,而且受市场意识支配,侧重在利用。3.利用的原动力不同。利用的原动力,也可称利用的目的或曰利用的触发器,我国公民对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打官司。西方国家除了档案的实际利用外,各国公民还以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把档案馆作为文化和休闲场所。4.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同。档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的管理工作,除了观念、态度等因素外,各国不同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档案管理水平,也决定着档案利用的水平,比如在检索工具、利用手段、网络服务等方面,中外是有差距的。 6. 简述电子文件的出现给档案鉴定带来的主要新问题。1.电子文件的出现,给权威性的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四阶段已不再适用,电子文件是由设计、形成、维护三阶段。2.数据库电子文件信息的关联性和动态性,导致这类电子文件的鉴别具有复杂的技术性。3.电子文件对于计算机软硬件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导致其不断地需要从一种格式向另一种格式、从一种载体到另一种载体的迁移,从而造成了鉴定领域的扩大和技术性的增大。4.电子文件管理的前控性,也意味着鉴定具有前控性,因而,如何对于电子文件进行“批处理”鉴定,是一个新课题。5.电子文件的鉴定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文件的不同介质使保持文件之间最基本的历史联系很困难;如何保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如何解决由于电子文件双重鉴定标准,即内容分析和技术分析所造成的成本加大等问题。 第二次作业:(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1.简述集中式与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承担这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或者是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是中央级档案馆。作为全国档案事业指挥中心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权力对国家档案事业系统进行管理、指导、监督,从而使整个管理结构实现组织化和有序化。分散式管理体制的特点:指的是国家不设置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责的原则。换言之,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 2.简述档案开放的意义与影响。一是利用性质和权利变化,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档案利用由少数人特权转变成公众的权利;二是丰富了利用目的,拓宽了利用范围,增加了利用类型;三是档案工作人员、档案馆与档案工作的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档案工作人员由特权保护人转变为面向大众的服务员,档案馆由政权的“武器库”,转变为科学研究的“粮仓”、档案工作由统治阶级的附属工具转变为国家一项独立的科学文化事业。 3.试分析中外档案鉴定实践存在差异的原因。1.对档案鉴定的认识和定位的不同,欧美国家将档案鉴定赋予非常现实的意义,认为档案鉴定对于档案学专业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国改革开放前,档案鉴定通常只被看作档案管理业务环节之一,并没有突出其在档案工作的中特殊地位和作用。2.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发展水平不同,我国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呈现静态的、被动的、迟滞的态势。欧美国家的档案鉴定理论呈现动态的、主动的、发展的态势,对既有理论的创新与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使其在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的探索上形成了系统的档案鉴定体系,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加强。3.鉴定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同,欧美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档案鉴定进行有序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我国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业人员对档案鉴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我国档案鉴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4.文件与档案界限划分的标准不同,欧美绝大多数国家认为文件进馆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标志,我国把文件归档看作两者转化的标志。5.文件归档与进馆的具体比例规定不同我国没有对文件归档和进馆档案的具体比例做出规定。欧美各国对文件归档和进馆档案的具体比例做了规定并严格加以控制。 4.试分析影响电子文件鉴定的主体性因素。 1.鉴定主体的组织涣散与鉴定人员素质低下,对于鉴定的影响由来已久,可以说,这是由影响传统档案、文件鉴定进而蔓延到电子文件鉴定的障碍性因素。2.法规、标准支持不足。法规、标准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缺乏电子文件的管理规则。其二是缺乏鉴定电子文件的专项操作标准。我国目前对于电子文件的鉴定,只能继续沿用传统文件与档案的鉴定标准,无专项标准。3.理论研究不够。不唯对于电子文件鉴定,对于传统文件与档案鉴定亦然,理论研究呈现诸多缺陷,突出的表现:一是研究务虚多,基础研究多;二是与实践结合不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