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写一篇读后感《踏上心灵幽径》康特菲尔德著,尽量写的有深度,带哲学感悟些。明天中午之前。

1000-2000字就行

读后感《踏上心灵幽径》康特菲尔德著;

踏上心灵幽径》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修行和心理治疗的经验,纠正了人们对灵性修行的误解——修行是为了逃避痛苦和困难,或是为了寻求超凡的体验;指出灵性修行与占有或智商无关,而是一种发现爱的能力。当你拥有这种爱,就踏上了专属于你的心灵幽径。心理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提出“超个人心理学”,从那时起,就有各式各样尝试整合心理治疗与灵性修行的学派与治疗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将东方的智慧与禅修方法,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但能够将心理学、心理治疗提升到与灵性修行对等的地位,切实以整合的观点来看待人性与人生追寻之路的人,实在不多,《踏上心灵幽径》作者杰克·康菲尔德堪称其中的翘楚,而这本代表作也可说是结合心理治疗与灵性修行的典范之作.

这本书最近让我看的心醉神迷。康菲尔德有一颗开放的心。喜欢这句话:“如同大海只有一味,盐的味道;所有真正的教诲也只有一味,就是自由的味道。”这本书的基调也正有这种自由的味道。

.............................................................

杰克·康菲尔德 《踏上心灵幽径》

光或异象的炫目效果,狂喜和能量的强烈释放,都是美妙的标志,表示旧有微小生命和身心结构的崩解,但它们不能产生智慧。

我们要如何理解伟大神秘传统的文献所叙述的许多惊人而奇特的灵性经验昵?现代人还有这些经验吗?这些经验有什么价值?前几章谈到平常意识状态里的身体能量、情绪和思考模式,当它们被释放时,会产生崭新层次的平静和清明;继续修行下去,整个意识状态有时会发生改变。通过更有系统的灵性修行,会产生强而有力的身体、心灵、心智的超常状态。本章想描述这些难以形容的经验,并视之为修行道路的一部分而加以探讨。

对待超常意识状态的态度

在了解不寻常的意识状态前,必须先了解各种灵性传统对意识转化和解放的价值,抱持着两种迥异的观点。某些灵性道路坚持我们必须达到深入的超常意识状态,才能发现生命的“超越”视野,开启超越身心的层次,了解自由的神圣滋味。这些学派认为需要走上山巅,要有宇宙性的视野,要超越渺小的自我,要有开悟的体验。许多传统专注于这种奇幻、超越的经验,禅宗的临济宗便强调有力的公案参悟和严格的闭关禅修,以突破日常意识,产生“悟”和“见性”的经验,这是深度觉醒的时刻。内观禅修也有一些学派,运用强而有力的专注技巧和长时间的密集禅修引导学生觉醒,超越日常意识。胜王瑜伽和拙火瑜伽、某些巫术修行与基督教密集祈祷的“黑暗之夜”,也都遵循这种修行精神,运用重复、密集、疼痛、强力呼吸、缩小专注的焦点、公案、剥夺睡眠和观想等技术,帮助学生超越正常的意识。

然而,许多其他学派并不要求攀登超越之山,而是把山巅的精神带入生活当下的每一刻。他们的教导认为,解脱和超越必须在此时此刻被发现,如果不是在当下,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呢?“内在”学派的观点不是寻求超越,而是教导实相、开悟和神圣都必须在每一刻闪现,否则就不是真实的。

重视在“当下”觉醒的学派,会教导神圣和开悟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欲望和贪婪的心(包括想要超越的欲望),使我们无法体验这个实相。禅宗的曹洞宗就是如此教导,他们的方法是所谓“只管打坐”的禅法,这是一种深入的开启,面对此刻的真实。练习时,禅修者要放弃得到开悟的想法,或到达任何其他境界的念头。美国曹洞宗最伟大的禅师之一铃木禅师的教导中,从未提到开悟,他妻子开玩笑说那是因为他从未开悟。在曹洞宗的传统中,所有超常知觉和异象都被称为“魔障”或错觉,而予以忽视。许多内观禅修大师也抱持类似观点,对他们而言,超常状态只是另一种经验,也是无常的现象,或如阿姜查所言:“只是另一个需要放下的东西。”吠檀多哲学、克里希那穆提、业瑜伽、为神服务之道,都跟随这种道路。

内在和超越的道路都是伟大之道的表现,各自的修行方式都能引导人达到深入的放下和真正的自由。对追求灵性修行的你们来说,若以虔诚的态度修持,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个时刻分别经验到这两种面向,两者各有价值,也各有危险。

超越状态的价值是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鼓励和美妙的愿景,使我们强烈地看见实相,超越日常的意识,并引导我们根据这个最高真理来生活。这种经验有时具有深刻的疗愈力和转化作用,但带来的危险和误用的情况也很大。我们会因为有这种经验而觉得自己很特别,很容易执著;而戏剧化的经验、身体的感觉、狂喜和异象都可能造成上瘾,反而增加生活中的渴求和痛苦。所有危险中最普遍的就是认为这种经验可以彻底转化我们,以为从“开悟”或超越的片刻开始,我们的生命就会彻底改善。这是一种迷思,很少是真的,而执著这些经验却很容易导致自满、骄傲和自欺。

内在练习的价值在于强而有力的整合方式,让灵性在当下实现,使整个生活充满神圣感。内在练习的危险包括妄想和自满,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活在当下”,其实只是处于半睡眠状态,仍遵循舒适的旧习。最初充满爱与光的感觉可能会变成一切都已神圣或完美的借口,促使我们掩饰任何冲突和困难。有些学生就这样修行了很久,却得不到什么真正的智慧,困在其中而不自知。他们也许感到非常平静,但生活并未转化。他们可能根本不曾完成灵性旅程,也没有在这个世界找到真正的解脱。

了解关于超常状态的两种观点后,接下来让我们检视一些可能出现的超常状态,并思考如何妥善处理。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由于我们平常的意识并不了解本章和下一章讨论的心智、情绪和灵性范畴,因此我们在这个领域航行时,必须要有老师和向导,以及适当的支持,好让我们保持平衡,这点非常重要。若要到喜马拉雅山旅行,就一定要有熟悉道路的向导。

常见的超常状态
当我们开始灵性修行时,会和身体各处的疼痛,还有多年来锻炼出的盔甲抗争,会面临情绪风暴,也会遇到五种接连出现的常见障碍。但随着持续的灵性修行,对自己最深的困难愈来愈熟悉和慈悲时,即使是因为硬撑和恐惧而有的最根深蒂固的模式,也会渐渐失去掌控我们的力量。不论哪一种修行方式,都可以发展出平静和稳定的精神。

这种平静并不是修行的终点,而只是起点。心灵和心智的集中和稳定,是通往其他经验世界的入口。通过持续的禅修或祈祷,深入而持续的瑜伽和专注练习,或是特别的呼吸训练(有时通过其他极端的状况,比如身体的意外伤害或服用迷幻药),我们会发现自己强烈地活在当下,注意力完全不受干扰。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全然专注中,我们的意识确实会转移,进人特别而全新的知觉世界。

狂喜

在灵性修行中,每当强而有力的专注和能量被引发时,就可能开始出现各式各样崭新而刺激的感官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而它对灵性的发展也不是必要的。这些崭新的状态比较像禅修的副作用,我们愈了解它们,就愈不会陷入其中,也不会误以为这些经验就是灵性生活的目标。

大部分人会先出现一连串超乎寻常的身体知觉,佛教经典大多把这些知觉归类为副作用,称为“五种深层的狂喜”。在这种脉络里,“狂喜”是个广义的名词,可含括深度专注时打开的各种知觉,如各种凉意、晃动、光明、漂浮、振动、愉快等,这些知觉也会为禅修带来极大的快乐。

狂喜常见于密集的禅修或灵性修行,也可能被强烈的仪式或能力强大的老师所激发。有时,狂喜会始于全身细微的凉意或愉悦的振动。

通过专注或其他修行技巧,巨大的能量会在体内累积。这种能量流动时,会产生快乐的感觉,遇到紧绷或硬撑的部位,能量会增强,然后以振动或摇动释放出来。因此,狂喜可能导致颤抖或身体能量强烈的自发性释放,瑜伽传统称之为克里亚斯这些自发性动作有许多形态:有时是单一的不自主动作,伴随体内结块或紧绷的释放,有时是长期而剧烈的动作,可持续数天。

在长达一年的密集禅修训练初期,我体验到一种非常强烈的能量释放状态,我的头开始来回摇动数小时之久,几天后,我的双臂开始像鸟的翅膀般不由自主地拍打。我试着停下,却做不到。如果我完全放松,手臂就会持续拍动,如此持续了几天。我请教老师,他问我是否保持全然的觉察,我说:“当然。”但他说:“你并没有真的觉察,要更仔细地观看,你会看见自己不喜欢这样,你隐约中想要它消失。”我发现他说对了。他说:“单纯地回去观察它。”接下来两天,动作逐渐平息,我坐着感觉手臂的抽动,带来数小时深度的放松。

这种自发性的身体释放,既不是开悟,也没有害处,只是修行中产生的能量遇到阻碍和紧绷而无法流动时造成的现象。那是身体开放过程的一部分,在第四章曾谈过。这些自发性动作出现时,我们才会开始重视硬撑所造成的身体伤害有多深。许多学生在灵性修行数月或数年之后,会出现身体的释放和开启。遇到这些动作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松,尤其是放松背部和尾椎。若只是中等强度的释放,最好是试着放松,但同时保持身体不动,让能量在体内开启新的通道,而不只是用动作来释放能量。这对较强烈的释放就没用,但还是可以缓和能量的累积和流动。当我们专注时,身体系统的能量会遵循使自己开放而平衡的自然过程,我们会感觉到热度、跳动和振动如何自发地通过脊椎,打开堵住的能量通道,然后散发到体内每一条神经和每一个细胞。我们会发现有些最深层的疗愈和身体工作,会发生在静坐着禅修之时。但要记住,这可能是一段很长的历程,所以要对自己的身体有耐性。

除了克里亚斯和自发性动作之外,还可能出现许多其他种类的狂喜,包括愉悦的全身颤抖、麻痒、刺痛、愉快的波动、喜悦的闪光等。到达某些阶段时,有的人会觉得皮肤在振动,或者像蚂蚁或小虫在全身爬行,或如同被针灸的针刺到一样。在其他阶段,有人会觉得很热,好像脊椎起火了。有些西藏瑜伽修行者将这种状态培养到极纯熟的境界,甚至能将他们周围的雪融化一圈。这种热的感觉可能会与冷的感觉交替出现,刚开始有一点寒意,后来就转为强烈的狂喜,伴随很深的寒冷感觉。这种温度变化的经验有时非常真实而强烈,以至于在大热天里冷得发抖。

除了这些动态的狂喜感觉,也可能看到彩色的光。起初是各种蓝光、绿光和紫光,当专注力愈来愈强时,就会出现金光和白光。最后,许多学生都会看到非常强烈的白光,仿佛看着迎面而来的火车头灯,或是整个天空像被闪耀的太阳照亮。不同色彩的光常与特定的状态一同出现,如绿光与慈悲、红光与爱、蓝光与智慧。某些学派专门讨论这些内在的颜色,虽然他们的解释不完全一致,却一致同意看见色彩是意识深入而纯粹的开放所产生的效果。

在更深入的专注境界中,我们会觉得整个身体在光中消融。我们也许会觉得麻痒和振动是如此细微,因而觉得自己只是光在空间中的形态,或是觉得自己在强光的色彩中消失。这些光和感觉是专注力的强烈作用,令人觉得净化和开启,并能向我们显示在某种层次上,身心和整个意识都是由光所组成的。

除了这些光和力量的形式,还会出现一连串不寻常的感官知觉, 大部分都与传统所说的四种物质元素的改变有关。身体感官界的四种元素是地(硬和软)、风(振动)、火(温度)、水(黏性)。我们可能觉得自已变得像石头般沉重、坚硬和坚实,或是觉得自己被重物或轮子挤压。我们也许会失去重量感,觉得自己在飘浮,因此必须张开眼睛偷看,好确定自己仍坐着禅修。经行也有类似的经验,当你十分专注地行走时,整个房间会开始摇晃,好像置身于暴风雨中的船上,或者踏地时觉得好像醉酒一样。有时觉得每件事物都开始发亮,我们似乎能穿过地板或墙壁。我们的视觉会旋转,在四周制造奇异的图案和色彩。身体的形状也许会变化,温度、坚硬度和振动也可能一起改变,同时出现热、融化、流动的感觉。

身体可能会伸展得非常长或变得极短,有时会觉得头移位到了身体之外,或经验到奇怪的呼吸节奏,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呼吸,或是通过脚跟在呼吸。在修行中,还可能出现一百种各式各样不同于平常的身体知觉。

同样地,其他感官也会开启新的经验。听力可能变得很敏锐,听见从未听过的最细微的声音,或是听见内在的声响,比如铃声、曲调或合唱的声音。有时是清晰的说话声,或者特殊的教诲。味觉和嗅觉也会以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方式开启。有天早晨,我外出化缘,我的鼻子变得像嗅觉最敏锐的狗一样,当我走在小村庄的街上,每两步就闻到不同的味道:洗东西的味道,花园肥料的味道,建筑物上新油漆的味道,中国商店里木炭燃烧的味道,下个窗口煮食的味道。走过这个世界时,能体验到嗅觉的所有可能性,实在是非常特别的经验。同样地,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及触觉,也都能达到极度敏锐的崭新境界。

深层专注也能带来各种视觉和幻觉经验!如洪水涌来的回忆、前世的影像、异国的风景、天堂与地狱的图像、各种伟大原型的能量,都会在眼前出现。我们会觉得自己好像其他生物,在另一种身体里,在不同的时代与世界。我们会看见和遇到各种动物、天使、魔鬼与神祇。这些景象以极迷人的形式出现时,会真实到有如日常的现实。虽然这些景象常是自然发生的,但也能通过特别的禅定练习来培养,作为唤起特殊领域有益能量的方法。

除了视觉、听觉、身体感官的开启,我们还会经历到最强烈的情绪释放,从悲伤、绝望到愉悦和狂喜,都有可能。我们让自己跳入潜意识的各种情绪时,禅修可能有如情绪的云霄飞车,常常出现生动而深邃的梦境和各式各样的恐惧,这些不只是个人问题的情绪,而是整个情绪主体的开启。你可能会感觉到飞扬的愉快和孤独、寂寞的黑暗,当它充塞了我们的意识时,每一种感受都非常真实。我们释放这些能量时,需要技巧熟练的老师当向导,帮助我们以平衡感经历这些状态。

脉轮

借由打开身体的能量中心,我们也许会经历极大的改变,传统上将这些能量中心称为脉轮。这个过程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也绝不是完整灵性生活的要素。事实上,身体能量和脉轮的开启,只是因为这些部位被阻塞或卡住,而内在能量试图在体内自由流动,才会产生这些经验。佛教与印度教传统的瑜伽修行有时会刻意制造和引导这些经验,不过能量的开启通常是自发的。以下介绍一些体验脉轮的方法。

第一脉轮在脊椎底部,与安全感和稳定感的能量有关。禅修时,我们可以通过骨盆底部的强烈感觉来体验它。它开启时,会带来强烈的身体释放,常引发各种与防护和求生有关的感受和影像。这些影像和恐惧可能使我们重新重视自己的身体与人世生活,或者相反——害怕死亡、失控、失去我们执著的事物。我们会在此身此地经验到回家的感觉,并学会安住在生命的真正安全感之中。

第二脉轮在第一脉轮之上,位于生殖器部位,它的能量常使我们向性欲、繁殖和生育方面开放。当释放性欲的能量在这个中心开启时,我们可能会涌出性的影像和感觉,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对某些人而言,这是很愉快的经验;但对某些经历过性虐待或有痛苦性经验的人,就需要勇敢面对这些可怕而有破坏性的能量。

第二脉轮会产生各种性交的影像,伴随肉欲与狂喜的强大浪潮。有位女子在最近一次密集禅修中开启这个脉轮,一开始是长达数小时的强烈情欲和高潮的振动,接着看见各个世界中人与动物交媾的景象。对她而言,树与天空好像在交配,当她打坐时,感到整个世界在她的阴道激烈地进出。这种情形一开始非常强烈,但几天后,她渐渐放松下来,让这个过程进入敏锐而平静的状态,充满与万物结合的细腻感受。这个脉轮使我们与世界的无穷生殖能力联结。

第三脉轮位于太阳神经丛,常与意志和权力有关,它的开启可能会先出现紧张、恐惧、疼痛、紧绷、收缩或呼吸困难的经验。我们会再度经验过去硬撑而未表现的行为,或是因恐惧而屏住呼吸的情形。这个脉轮开启时,愤怒和挫折会倾泻而出,有可能造成能量大量释出。我们会感觉到生命固有的巨大力量,呼吸和行动会表现出新的清晰感与自发性。

第四脉轮位于心脏,可以在身体与情绪两个层面打开。身体层面一开始会感到疼痛,心脏周围仿佛被紧绷的带子绑紧,这是硬撑多年的结果。许多学生谈到心脏开启的感觉仿佛心脏病发作,怀疑自已是否需要救护车。心脏的情绪闸门打开时,会有深刻的悲伤、慈悲的流露, 接着可能是大笑和愉悦。爱、联结、寂寞的议题,以及心灵的重大模式都会浮现,最后甜蜜和爱会充满我们的生命。心的开启速度可能慢,也可能快,慢时有如一次打开一片花瓣,快时会伴随各种感受的爆发。最后,心会以爱和慈悲环抱整个宇宙,成为推动所有事物的中心。

第五脉轮又称为喉轮,常与创造力有关。它开启时,起初会出现所有曾被压抑的影像和能量,以及一生中未曾说出的话或未被看重的事。在身体层面,喉轮的开启会伴随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吞咽动作和咳嗽,或出现自发性的声音。这个中心开启时,我们会找到自已想说的话和真正的声音,了解什么是拥有顺畅的管道,以表现创造的冲动。

第六脉轮在双眼之间,与异象和理解力有关。这个脉轮开启时,我们会再次感到身体的疼痛、烧灼、眼睛周围的紧绷、光线,甚至暂时失明。可能会出现异象,体验到强烈的清晰感或开启灵通的能力。

我们会看见色彩、灵气、脉轮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微细生命能量。这个脉轮净化时,思绪会停止,可能会失去判断力,不知道自己是谁,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角色。在这心智澄明的空间中,我们也许能看见别人的想法,或是对自己和周遭世界有深刻的直觉与了解,仿佛彻底打开了另一种感官。

第七脉轮也称为顶轮,位于头顶中心。随着它的开启,我们会觉得头顶出现了一个开口,一开始可能感觉到压力和紧绷,会觉得头晕,但稍后就能安住在清明的意识中。能量会在头部灌入或涌出,而出现深度的核心感、幸福感,以及与整个世界的联结感。也许会感觉有强烈的光明倾注到这个脉轮,或觉得头顶好像曼陀罗或位于世界中心的多瓣莲花。从这中心望去,生命中每件事物都处于和皆之中。

除了这些主要的脉轮,随着灵性历程的进行,身体还有其他通道和次要的能量中心会被打开。脉轮的开启和能量的释放虽然有基本的模式,但也可能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发生。所有伟大的灵性传统都会描述身体脉轮的开启和能量的释放一犹太教的神秘教派卡巴拉教派,苏菲教派的苦行僧传统,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传统,以及佛教的修行手册。最完整描述能量释放的是印度拙火瑜伽的教导,拙火就是灵性能量或意识,会推动和照亮整个生命,也特别指脊椎和脉轮中的强烈能量释放,以及我们谈过的所有体内的微细通道。

这些过程可能发生在几小时、几星期或几个月之中,对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会持续数年的过程。它们都是深层灵性修行中自然产生的开启和净化的一部分。

处理能量与情绪开启的好方法
这些能量、视觉和情绪的开启,会引发强烈的反应,包括困惑、害怕、自我膨胀和执著。当它们出现时,我们需要特定灵修方法的协助,借助其中累积的智慧、传统和实修,最重要的是有一位亲自接触你且了解这些超自然面向的老师。我们必须找到某位可信赖的人,仰仗他或她的技巧与指导。

所有经验都是副作用

纵使有了老师,还是要牢记三个原则,以处理我们不熟悉的灵性领域。第一个原则是了解“所有灵性现象都是副作用”。在佛教传统中,佛陀经常提醒学生,他教导的目的不是累积特别的善行和善业,也不是狂喜、洞识或极乐,只是确认心的释放一生命在任何世界中的真正解脱。这种自由和觉醒是每一条真诚灵性道路的唯一目的。

光或异象的炫目效果,狂喜和能量的强烈释放,都是美妙的标志,表示旧有微小生命和身心结构的崩解,但它们不能产生智慧。有些人有这样的经验,却没有什么学习。即使是心的伟大开启、拙火的历程和异象,都可能变成灵性的骄傲或陈旧的记忆。好比濒死经验或车祸,有些人会因此产生巨大的改变,有些人却在不久后又回到旧有的狭隘习惯。灵性经验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过程中的整合与学习。

“不寻常的经验”可能会在灵性旅程中制造障碍,变成重复出现的困难和陷阱。我们对它们的反应甚至可能使我们的禅修堕落一我们也许贪求这些经验,或想重复和占有它们,然后认为自已已经开悟,这就是所谓“最后一名的安慰奖”;我们也可能发现它们造成困扰而推开它们。这些态度全都是陷阱。

有位禅修学生在印度修行,在长达数年艰辛而密集的修行之后,终于使身体达到显著的开启。每次坐下,他的身体就会消融在狂喜与光明的颤动中,接着心智会开启且平静,他非常高兴。但后来家人紧急通知他回英国几个月,他迫不及待想重返印度,但真的回到印度时,却发现身心太紧绷而阻塞,充满紧缩、疼痛和失落。因此他接受了一连串密集禅修,试图重新得到光明与狂喜的身体,却无法成功。几星期、几个月过去,他的挫折感与懊悔与日俱增,早知道当初就不要离开印度!他试着更努力地净化自已,就这样持续挣扎了两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两年来,他与障碍、挫折和困难的抗争,其实是他想重复过去经验的结果。他执著旧有的境界,拒绝现状,因此整个人都被卡住。当他了解这点而接受现状,整个修行就完全转变了。他开始接受自己的紧张和疼痛,出现了一种宽阔的平静,禅修因而再度进入新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3
 这是我精心为你搜的,你可以稍微改变一下,就变得非常好了!加油!

 以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

  
  陈寿文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的《狂喜之后》是2008年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在美国,它被誉为近三十年来描述内心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该书也入选了《心理月刊》2008年度好书(共有五本入选)。因为喜爱,所以希望了解更多,故对这本被誉为“继《西藏生死书》后又一开启智慧与慈悲的灵性巨著”的《踏上心灵幽径》 期待良久了,在这个春夏之交终于等到了!
  
  照胡因梦看来:西方社会里能兼具主观的实修体验以及客观的认知能力的精英,寥寥无几,而康菲尔德可以说是其中最擅长说故事的,语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传达灵修奥义的博学说法者,他也是将南传佛法介绍到西方的禅修大师。
  
  康菲尔德是当代美国佛教的代表人物。他跟随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五年,接受扎实的内观训练,回美国后又取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救助工作。他身兼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结合这两个领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踏上心灵幽径》(A Path With Heart)。
  
  康菲尔德主张结合禅修与心理治疗,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并且将修行重点从心智(mind)的专注力和观照力转到心灵(heart)的情感疗愈能量。书中充满灵性的抚慰,提供各类初阶到进阶的修行方法,也点出物化灵性与灵性团体的潜在危险。康菲尔德不但是个说故事高手,穿插文中的诗篇、哲语更为这本优美的灵性之书增添丰富的文学性。
  
  自康菲尔德18岁在达特茅斯学院遇到了教授佛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陈荣捷(Wing Tsit Chan)博士,受他启发开始学佛至今的这些年,他主要想尝试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活出灵性的修行,如何让它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开花结果?
  
  现代社会否认我们对事实的觉察。我们用否认来远离生活的痛苦和困难,用上瘾的行为来支持我们的否认。上瘾是一种强迫性的重复依赖行为,是我们用来逃避感受、否认生命的难题。广告怂恿我们跟上时代的脚步,继续消费、抽烟、喝酒,渴求食物、金钱和性。上瘾让我们麻木,看不见真实,助长我们逃避自身的经验,我们发现自己愈来愈孤立、寂寞,不仅与人隔离,也脱离了生命的自然网络。一个人在车内,在房子里,用手机、随身听紧紧夹住耳朵,以及深深的寂寞和内在的贫乏感,这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悲哀。
  
  许多人希望通过灵修来逃离这种内在贫乏的生活,这是对灵修的误解。康菲尔德认为投入灵性生活时,最重要的事是: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道路与心联结。因为真正的灵性生活需要深度地开放自己,直面自己的贪婪、无价值感、愤怒、妄想和浮夸,开启智慧与无畏来超越这些力量。我们需要精神勇士的心来直面自己的生活,包括各种苦痛和限制、快乐和可能性。他发现在我们所有的活动之下,深藏著对爱和爱之行动的渴求。灵性与占有或智商无关,而是一种爱的能力。当你拥有这种爱,就踏上了专属於你的心灵幽径。这条心路允许痛苦穿透我们,碎裂的心将在此得到疗愈。
  
  佛教传统教导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珍贵的;要看到所有事物的珍贵性,就必须对生活全神贯注,灵修能使我们拥有这种觉察,“当下”和“单纯”的特质开始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时,内在就会显露对地球及众生的爱。读完这段文字后,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向生命的尽头。现在回忆你的一生,然后回想两件你做过的善行。不需要是伟大的事,让回忆自然浮现。
  
  在这种冥想中,几乎每一个人回忆起这种善行的人,都发现它们是出奇的单纯。对某些人来说,良善的片刻只是很单纯地在父亲死前诉说自己对他的爱,或是在百忙中抽空帮出事的姐姐照顾小孩。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惊人或伟大的事,而是人与人彼此触动的时刻,是我们用心关爱他人的时刻。这种简单而深刻的亲密关系就是我们都渴望的爱。这些触动和被触动的片刻可以成为活出心的道路的基础,它们以最立即和直接的方式发生。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这样形容:“在一生当中,我们无法做出伟大的事,只能以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 (“In this life we cannot do great things.We can only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2:18,北京野兽爱智慧居
第2个回答  2013-04-23
的所有面向一样,自我和空性会在修行中以螺旋的方式一起发展,在崭新而愈来愈深入的认识中,两者的发展会交替出现。 有位禅学大师深知这个历程的两面,他在某年访问美国的行程中,发现一位资深学生卡在修行中无我的空性部分。这个学生能在连续数小时的禅坐中保持清明、空无的静默,并能轻易解决许多禅宗公案,但在生活中却被动而沉默,忽视家庭生活。他的居家生活过于安静严肃,子女受到忽视,禁止喧晔,婚姻濒临破碎。他的妻子向禅学大师抱怨,这位学生却说:“灵性修行的结果不就是这样吗?”禅学大师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他请这位学生和妻子一起来参加密集禅修。当其他学生在沉思传统的禅宗问题,比如“一只手会拍出什么声音”时,他给这对夫妻不同的公案:“佛陀做爱时是什么样子?当其他学生在禅坐和经行时,他却要他们一再思考这个问题,并早晚各向他报告一次。 密集禅修的时间愈久,就愈专注、静默。在这种禅修体验中,大部分学生会变得安静、清明而放空,只有禅堂最后面的这对夫妇例外。虽然他们禅坐的时间较少,但一天接一天,这对夫妻逐渐散发出愈来愈强烈美好的能量。老师每天也会向他们谈到完整性,鼓励他们像行动中的佛陀一样找到真正的满足。 密集禅修挽救了他们的婚姻,修复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并教导学生同时了解自我的完满与空性。 自我发展的过程 修行如何能帮助我们发展健康又完满的自我感呢?我们如何能达到真我?这个历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正如西方心理学的描述,最初的自我感或正向的自我力量来自早年的发展,天生的气质或业力的倾向会受到童年环境的反馈和镜像的塑造,产生自已是谁的感觉。若我们与父母有良好的联结,受到他们的尊重,就会发展出健康的自我感;反之则形成匮乏或负面的自我感。接下来,这种初期的自我感会被老师、学校、社会状态和之后的家庭生活所强化。通过这种重复制约,在早期的童年模式之上再一层层累积,以及用健康或不健康的方式不断重建,就产生了我们熟悉的自我感。如果是不健康的自我感,自我的灵性功课在一开始就是恢
复和疗愈的功课,也就是了解并释放匮乏或受伤的自我感,重新唤起失落的能量,与自己有真实的联结。自我恢复到某种程度时,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发展性格、智慧、内在力量、技能与慈悲。佛陀的教导中,把这种发展形容为“善巧特质” 的培养,比如慷慨、耐心、觉察和仁慈。 接下来,自我的发展就会导向更根本的层次:发现真我,也就是发现灵性生命如此努力培养的各种正向特质,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真实本性之中。从这种真实本性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并肯定个人的天命,我们的自我在此生有其独特的模式,借此得以觉醒。只有结合自我的发展与发现及对自我空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完全了解真我。 在佛陀的修行中,有一段特殊的经验,可以用来说明这个矛盾。佛陀在追寻解脱时,一开始是跟随当时两位伟大的瑜伽士,却发现他们的方法有其局限,于是佛陀进入长达五年的自我否认与禁欲修行,尝试以其人格力量消除或克服所有缺点。先前谈到佛陀的狮子吼曾提到这一段。在那五年的苦行禁欲中,他试图降伏身体、心灵、欲望和恐惧,由此找到解脱之道。佛陀在这条路上走到最后,却无法成功,于是坐下来省思,忽然有了奇妙的体悟,显示出开悟之路。他想起小时候坐在父亲花园的蒲桃树下,在天真的状态中自然出现一种完整而满足的感觉,其实他在儿时就已体验到他所追求的平静、清明、身心自然合一。佛陀忆起这种深邃的完整感之后,彻底改变了修行方式,开始滋养、看重身体和心灵。并了解觉醒绝不是力量的产物,而是由安住的心、敞开的心灵产生的。 在那重要的一刻,佛陀利用了健康的童年回归自然的智慧,也有人说他还运用了累世修行发展出的耐心、勇气和慈悲。大多数修行的人并没有佛陀的健康童年和强健的自我感可资运用,而是带着软弱或不稳固的自我感,即使能暂时超越匮乏的自我,达到开放无我的状态,仍然无法将之整合,也无力在生活中实现这些体悟。 所以对许多学生而言,自我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复原。先前谈过禅修是:一种疗愈的过程,复原时,我们全心全意地了解使自我感软弱、匮乏、阻塞的痛苦处境,开始看见自己的防卫和别人的期望是如何遮蔽我们最深经验的真实基础。我们逐渐能不再认同这些老旧模式,而产生比较健康的自我感。当害怕和匮乏的自我被放下,我们必须像小孩一样重新开始,认识并恢复曾受虐待或与自我分裂的身心。我们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