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出诗人的故事

如题所述

古人云:“悲愤出诗人”,它寥寥数字,点破了人的成就与所处的环境、心境有某种关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古今中外的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几乎无一不是曾有一段被排挤,诽谤,不得志和身处逆境之经历,有些甚至还很悲惨。正是在这种悲难,恶劣环境中,才使得其奋发图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通过艰苦奋斗,辛勤耕耘,最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在灯火阑珊处’而诞生了一部部流芳百世的不朽文学作品。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诗人,他的绝唱诗作《离骚》是在被昏庸的楚怀王听信谗言贬放汉水后而忧悲愁思,痛君不明,恨怀才不遇,在此境遇下所作。这样的例子举不甚举,孔子被放逐而作《春秋》;司马迁受腐刑后所作《史记》,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子膑脚,流世兵法,韩非子囚于秦,写诗作300篇……。以及曹雪芹家境败落,披星戴月,几十年才写出旷世之作《红楼梦》。至于蔡文姬,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李清照、辛弃疾、落魄秀才蒲松龄……无不例外为逆境造就伟大成果。至于普希金、梵高、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悲愤出诗人”这样的情况呢?窃以为,一是,人在逆境中,感情上会同情劳动人民。和贫苦大众有接触的机会,如杜甫,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深知下层人民疾苦,故而吟咏出千古词诗。二是有充足的时间和心境,一个人身居官位,前呼后拥,众星捧月,谄媚迎抱,花天酒地,出入灯红酒绿场所,贪色豪饮,哪有闲情逸致去做学问呢?本来写文章、做学问、读书是件苦差事,古人为何称三年寒窗呢。因而,无官一身轻,便可有时间专心致志了。而人在丰逸的精神和物质享受中大多不思进取,像温水之鱼。古代有数个少年才子,后都被厚禄和追捧而成耀眼之流星,此情景在现代也屡见不鲜。
我也曾想过:倘若屈原仍做三闾大夫,能做出脍炙人口的《离骚》吗?倘若曹家不衰败,曹雪芹定在朝廷当大官,能有《红楼梦》之旷世之作否?倘若鲁迅在日本不看那场幻灯片…能有后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或他一直在南京政府当官,何能写出那样锋利的杂文。假如蒲松龄不落第…张爱玲境况……柏杨不坐牢,能有《丑陋的中国人》之名篇……如此看来,身处逆境并非坏事,高官厚禄,养尊处优也非绝妙。
当然,我并非就此有意否定处在顺境中便无建树。因为在顺境中成才者也不在少数,特别在当今时代,只要有高尚人品,具有优秀的素养和摆正各种关系;并有一健康良好之心态;时刻不要脱离劳苦大众;与普通人民心心相印;并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执着的文学追求,也同样大有作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5
岳飞算吗?也许不是,人家本来就文武双全,但是如果没有山河破碎奸臣当道国君无能,岳元帅也不会如此怒发冲冠写满江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