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家“仁者爱人”和墨家“兼爱”的问题

杨伯峻的浅谈《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孔子所爱的‘人’,是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十一且具有生命的人。”
可是,爱各个阶层、阶级的人,爱所有又生命的人,这难道不是“兼爱”么?不应该是墨家的思想么?而“仁者爱人”和“兼爱”有很挺大区别的啊。。十分的不解啊。。

于是,我先说了哦~我要的不是”兼爱“和”仁者爱人“区别的那一大套东西~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者爱人”之说,继续强调爱有差等。这
也是他与墨家的“兼爱”分歧最大的地方。孔孟主张爱有差
等,提出爱父子要胜过爱兄弟,爱兄弟要用胜于爱邻居。墨
子“兼爱”的则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这种爱是不分
贵贱和亲疏的。由此可见,孔孟的“仁爱”是“仁者爱人”

而墨子的“兼爱”则是“人爱人人”
。这两种爱相互比较就
可以看出,
孔孟之爱是一种有选择的爱,
墨子之爱是一种
“博
爱”
。如果说儒家“仁爱”是人世间美好的善与爱的,那么
墨家的“兼爱”则是人世间广博的“大爱”与“至善”
。正
所谓大爱无疆,止于至善。只有“人人爱人”才能达到“人
爱人人”
,只有“我爱人人”
,才能“人人爱我”
。这种大爱
与至善也正与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
求是一致的。

儒家的“仁爱”是“仁者爱人”
,墨家的“兼爱”是“人爱

人人”
。如果说儒家的“仁爱”是美好的善和爱,那么,墨
家的“兼爱”就是广博的大爱和至善。春秋滕国是中国“仁
政”和“善治”思想的试验田,
“善国”不仅是对孟子“仁
爱”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其“善治”理念也受到了墨子
“兼爱”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墨两家共同倡导的“仁政”在
这里双流归一,终成善国。因此,滕州不仅是中华善文化的
发源地,而且还是和谐文化的发源地。

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

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
《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

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

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

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
“(
《墨子
·
耕柱》
)

巫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说

爱我身于吾亲

,很可能是墨家文献的夸大其词。这

显然与儒家强调的孝道不合。除了这一句以外,巫马子的说法总的看来符合儒家精神。

因为照儒家看来,应当爱有差等。

谈到这些差等,孟子说: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孟子
·
尽心上》
)
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

信以为

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
”(
《孟子
·
媵文公上》
)
对于兄之子的爱,自

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

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
·

梁惠王上》
)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

善推其所为
”(
同上
)
。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

础上进行的。

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这也就是行

忠恕之道

,回过来说也就是





,这都是孔子倡导的。这其间并无任何强迫,因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侧隐之

心,不忍看得别人受苦。这是

仁之端也

,发展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爱人。但是同样

自然的是,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爱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观点是这样。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这会

不会弄成薄父母而厚别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爱。孟子抨击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一点。

在爱的学说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后的许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过。但是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带根本性的分歧。这就是,儒家认为,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

展出来的;而墨家认为,兼爱是从外部人为地附加于人的。

也可以说,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行仁义?

不过他的回答是根据功利主义。他强调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强迫和诱导人们实行兼

爱,也与儒家为仁义而仁义的原则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
·
兼爱》篇的话与本章

所引《孟子》论

四端

的话加以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两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学

代表的阶层不同

儒家代表的是落寞的旧贵族阶层

墨家则代表平民阶层

根本利益不一样

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墨家讲兼爱(无区别之爱,爱所有人)与道家讲不爱(不爱所有人即是爱所有人】都是一种
博爱

思想都一样

墨子本是儒家弟子,
后因认为儒家学说繁琐而自创一家。
墨家成员多为当时社会
的小手工业者与小贩,
因此主张,
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
其学说偏重于社会伦理。
而道家则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考,即偏重于哲学。

此外,
由于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阶级都有不同的利益。
墨家主要代
表中下层人民的利益,
因此提出了兼爱一说,
来保证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等基本权
益;道家则代表了在社会旧制崩解中信仰崩溃的上层人士,更关注人们的心理。
其思想实质并不相同。

因此,墨家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各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有深刻的社会因素。

关于墨家和道家
:


,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
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
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
(
至少表面上如此
),
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
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


,
墨家提倡生产劳动
,
道家则是脱离生产劳动的
;

,
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下层社会
,
而道家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
;

,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
"
兼爱
"

"
非攻”,
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
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

六,在哲学上,墨家主要贡献是逻辑,而道家的长处则体现在直觉上;

七,两家都对科技有贡献,都主张节欲.

八,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

九,墨家主张”明鬼”,而道家则从鬼神的影响中跳了出来.

十,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十一,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
全部成员只服从于”巨子”一人,
而道家则没
有严密的组织.

十二,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6
所谓仁爱,是从内心发出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人之天性。孟子说“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而墨子所谓兼爱,主要内容含有两方面,即”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希望人人都能相爱,都能互利,墨子批评那些说兼爱困难的人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也就是说天下相攻是不能兼爱交利的缘故,不能兼爱交利是因为没有人这样做的缘故,只要做就可以实行。
总之,“仁者,爱人”是从人性出发,阐明并发扬人性的善,毫无功利色彩。而兼爱只是一种治国的手段,墨子觉得这样做有利就提倡这样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