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教育制度教育理论的发展

如题所述

宋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和理论发展展现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王安石强调人才是变法的关键,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全面的人才培养理论。各学派反对科举独大的现象,主张改革中央和地方学校,以培养能塑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人才。对于人才培养,不同学派观点各异。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主张德才兼备,注重封建德性修养和实用治国才能的培养。理学家如二程和朱熹则更关注道德素养,认为教育应以“明天理,灭人欲”为核心。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因符合统治阶级需要而成为主流教育思想,但也丰富了古代教育理论。北宋张载从生理角度解释人性,提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分,理学家如程颐、朱熹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强调“天理”与个人修养的关系,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但需要通过学习和修身来实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详细规定了教育目标和任务,强调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衔接,重视道德教育与实践的结合。理学家还借鉴《中庸》的教导,提出了注重知行统一的教学次序,如“朱子读书法”中的“主敬”修养论。同时,宋代理学家编纂了精选的教学用书,如《四书集注》、《小学》和《近思录》,这些书籍在传播封建纲常的同时,也蕴含了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然而,这些教育制度和理论在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对后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扩展资料

宋继五代十国,面临频繁的农民起义和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武力胁逼,现实严峻地提出如何维护、延续封建统治的问题,因而在学术领域内一度呈现出相对的活跃局面,先后形成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学派、以陈亮、叶适为首的事功学派、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以陆九渊为首的心学派。各个学派在政治上一致要求加强中央集权,而在治术上则有分歧。这一特点,明显地反映在各学派的教育思想体系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