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相邦和丞相的区别: 

1、地位不同

相邦的地位比丞相高,在先秦时期,丞相是相邦的副手。

2、存续时间不同

相邦作为官名的存续时间比丞相短,在西汉初年,因为避讳刘邦之名,相邦改为相国。

3、职责不同

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职务 。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

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相邦和丞相介绍:

相邦,先秦官名。简称相。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丞相是官名。三国以后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

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西汉第1任相国是韩信,此后依次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任相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任相国、周勃任相国、萧何第2次担任相国,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第2次继任相国。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直到吕产担任相国。

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曾两次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第2次担任相国。从汉高帝、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相国,同时设丞相,后来汉惠帝下令各诸侯国废除相国官职,诸侯国只保留丞相。

此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改称诸侯国丞相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