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军事实力全面劣势的朱棣,靠什么取得了梦幻般的胜利?

如题所述

建文帝削藩政策激化矛盾,导致地方藩王与明王朝开始出现决裂,这种情况下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就成了朝廷最大的隐患。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要图

经几次大战燕军消灭明王朝军队主力,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朱棣即位称帝,取得胜利。

靖难之役,燕军兵力约30万,朝廷兵力约100万,处于这种劣势下的朱棣,究竟是靠什么取得了梦幻般的结局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

朱棣

第一,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燕王朱棣很早就开始跟着明太祖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善于用兵,在战争中往往能够身先士卒,勇猛果断,极具军事指挥能力。

第二,建文帝用人失当,昏招迭出。

先是起用年近七十的老将耿炳文,要知道,他一生最耀眼的战绩只有一场,那就是利用7000士兵生生拖住张士诚10万大军一个多月。

但是和常遇春、徐达乃至汤和这些真正的“名将”相比,其实差了太多,要不是建文朝名将凋零,估计都没有他出场的份。

建文帝

接着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让他去统帅五十万大军,北平围城战中,李景隆不顾主将身份,撒腿就跑,导致南军兵力得到巨大消耗。

但就是这样的草包,不但没有被建文帝惩处,还接着委以重任,建文帝也真是用人失当。

第三,拥有道衍和尚这样的智囊。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尴尬情况下,道衍和尚提出放弃城池,长驱之下,直接攻打南京。

《明鉴纲目》卷二:会诏有司系治中官奉使之不法者,先后奔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王乃慨然曰:“频年用兵,何时已乎?要当临江一决,不复反顾矣!

”道衍亦力劝燕王:“毋下城邑,疾趋京师,此批亢捣虚之策也。”遂定计。

历史证明,道衍和尚的这个计谋何其明智,直捣黄龙,一举夺得天下。

第四,建文帝优柔寡断,很少自己做出决断。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几次本有机会一举击败朱棣,但是他担心会背着杀害亲叔叔的骂名,竟然命令军队作战中不得伤害燕王,结果导致南军军事上处处掣肘,节节败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