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善于运用对比变化的色彩语言
(一)景物对比的色彩语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一幅“寒江荒村归客图”,鲁迅在小说《故乡》就开篇展示给读者,作者用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勾画了冬日江南农村死气沉沉的气象,立即给读者一种阴晦寂寞、萧条凄凉的感觉,这是作者阴沉心境、悲凉情绪的反映,使整篇小说带有阴郁的气氛。作为爱国的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鲁迅,对当时农村的衰败,故乡不能不感到痛心之极。正是这种凄凉的客观色彩和悲痛的主观色彩的融合,把读者一下子带入“寒江荒村”图中去。
正因为憎恶黑暗憧憬着美好,所以鲁迅在作品中时时有意“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二)人物形象对比的色彩语言
鲁迅运用多姿多彩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对比鲜明的场景。同样也善用此来描绘人物形象,特别是用神态的变化塑造人物的灵魂,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个性特征,表现主题或表达感情。
故乡已非昨日的故乡,闰土也非昔日的闰土。那“紫色圆脸已变成灰黄。而且又加了很深的皱纹”;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头戴破毡帽,身穿薄棉衣,在寒风中瑟索着。天真烂漫的闰土已被横暴的社会压力变得木讷阴郁?作者通过色彩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势力、封建制度从肉体以及精神上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摧残,表达对闰土、对农民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善于运用具有个性化语言
人物语言是作家最喜欢使用的手段,而人物语言恰好是对人物性格的最好的刻画材料。鲁迅是最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塑造典型形象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的。
(一)主要人物的语言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已所特有的语言,它准确、深刻、生动而有分寸地突出了孔乙己的性格。从“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一句中,我们看到了孔乙已那迂腐的性格。在他看来,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人发生联系,就是一件光彩的事,不能和一般的偷窃相提并论。就算是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还要辩解说是“跌断、跌、跌……”死要“读书人”的面子。这些言语,把孔乙已心灵深处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传统观念充分地揭示了出来,这种观念是与他长期接受封建科举制度教育毒害的身份相称的。孔乙已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
(二)次要人物的语言
“鲁迅是人们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驾驭我们民族语言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为我们提供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在他的笔下,每个人物的语言也极富个性化。在《故乡》中,主要是通过杨二嫂富于个性化语言来描写来完成的她的形象。杨二嫂虽然是次要人物,但她和闰土一样,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但由于她是经营豆腐的小本生意人,因职业的关系,形成了她泼辣、机巧和精通世故的小市民性格特征。这些言语,把她那口快舌尖、能说会道、油嘴滑舌以及贪婪泼辣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很符合她的阶级、职业、经历和性格特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6
辛辣,直白,反讽,半古半白。我个人认为阅读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毕竟时代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和他不是一个时代的了。所以很多内容找不到共鸣,至于文笔,体现不出绝世的美。如果你特别喜欢他你可以看看,如果时间不充足还是拉倒
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05
犀利冷峻,不乏幽默讽刺。仔细读,说不出的好。中国人不读鲁迅,说不过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05
语言朴素 但是 注重写细节
第4个回答  2012-12-06
有时候很生硬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