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及翻译注释

如题所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1、恶已:恶、丑。已,通矣。

2、斯:这。

3、相:互相。

4、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5、盈:充实、补充、依存。

6、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7、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8、作:兴起、发生、创造。

9、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写作背景: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一章。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对于美和善的定义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

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些人通过欺诈、剥削等手段来追求物质财富和表面上的美好生活,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另一些人则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追求真正的美和善。

老子认为,人们对于物质财富和表面美好的追求只会让人失去真正的幸福和价值,而只有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品德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他在《道德经》第一章中写下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美丽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时候,这说明不善良的行为已经充斥四方了。

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他认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很多表面上的美好和善良,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价值和幸福所在。他希望人们能够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善,从而引导人们去追求更加高尚、纯粹的精神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