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火之气衰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壮火之气衰名词解释如下:

“壮火之气哀,少火之气壮”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是以药食、饮食之气味来说明阴阳关系的,进而总结出药食、气味对人体之气的作用,经历代发展,这句经文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扩展资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相关经文指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簿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从这段经文的逻辑关系来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故经文在“水为阴,火为阳”的前提下,对药食的气味作出了阴阳属性划分,药食之气相对无形,属阳,而药食之味则属阴,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故根据药食之气的作用趋势。

还可以对其再划分阴阳,即“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故“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最后结论性的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如此,不难看出经文中“火”即药物饮食之气,“壮”与“少”为形容词,是“火”的定语。《说文》:“壮,大也”“少,不多也”。所谓“壮火”,是指药物饮食之气厚者者,所谓“少火’、是指药物饮食之气薄者。”

“之”在这里是使令动同‘有使、令的意思。气,即人体之气。所以,“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的原意是说“药物饮食之气厚者,使人体之气衰;药物饮食之气薄者,使人体之气壮盛”。

经文指出,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其作用趋势是“发热”,即药物饮食之气厚者,其性峻猛,用之不当,会因过度“发热”,而耗伤人体之气,应用时须中病即止,不可过度;而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其作用趋势是“发泄”,即药物饮食之气薄者,其性温和能祛邪外出,又不至于伤及正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