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一脉皇位断在哪一代

如题所述

明成祖朱棣一脉一直传承到了大明王朝灭亡,“由”字辈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应天府(今南京)。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

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扩展资料

明成祖在长达二十二年的帝王生涯中, 有一些用人方面的过失。首先,对于真心归降的建文旧臣,明成祖能够做到不计前嫌、择才用之,而对于那些不肯归降的人则大开杀戒,著名的“诛十族” “瓜蔓抄” 就由此而来。其次,任用酷吏。

明成祖知道自己的皇位得来的不光彩,便疑心臣下对自己的忠心。为了更好地控制臣下,他就像当初的武则天一样任用酷史打杀异己,其中有不少朝臣就死于酷吏之手,像解缙、周新等。

第三,重用宦官,还创设了东厂这一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 东厂一经设立便终明一世不废,宦官由此可以堂而皇之地对上自王公大臣、下自平民百姓的一言一行进行侦伺,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特务组织的严密监控之中。这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有明一代最为严重的弊端之一,明成祖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燕王朱棣也算德才兼备,为何他那一脉的皇位会断?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历史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应该注意我们的价值导向。

因为,普及生活小常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们文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各位,据史料记载,从明朝第四个皇帝朱高炽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除了朱聿键和朱聿鐭是唐王子孙,其他都是朱棣子孙,燕王一脉皇位只在南明断了21个月,所以基本没断。但既然说到了这个话题,咱就来说下燕王朱棣。

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军事上,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第2个回答  2020-04-23
从明朝第四个皇帝朱高炽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除了朱聿键和朱聿鐭是唐王子孙,其他都是朱棣子孙,燕王一脉皇位只在南明断了21个月,所以基本没断
第3个回答  2020-04-17
燕王朱棣的字辈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截至目前(可能有隐居的,不算)全网查找,朱棣一脉最后一个字被是和字,叫朱和至,它的祖先是朱高炽的庶六子,荆王
第4个回答  2020-02-11
假如是嫡系,就断在正德武宗朱厚照那里,他死前没生儿子,死后杨廷和让正德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就是嘉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