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才杨修真的是因为耍小聪明才死的吗?

如题所述

曹操:“鸡肋事件”说明杨修这人太厉害,在曹军的威望超过我了!

这一晚的“鸡肋事件”一下子击破了曹操的控制幻觉。曹操绝没有想到,杨修的影响力竞会如此之大,只用几句话,就可以让包括夏侯惇在内的全军将士俯首帖耳,其威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军令。

(杨修) 

曹操顿时想到,杨修曾经抹黑曹丕,等到自己死后,一旦杨修发挥他的影响力来干预接班事宜,必然会造成曹氏内乱。曹操这么一想,杨修就不可能有活路了。曹操是绝不会给子孙留下这么一个天大的“祸害”的。杨修就这样掉了脑袋。

曹操对杨修的猜忌其实早就开始了。当杨修举报吴质密会曹丕却搜查不得时,曹操对他的猜忌进一步加深。但是,杨修却毫无觉察。

以杨修之聪明绝顶,能够屡屡猜中曹操的心思,为什么却没能及早发现曹操对自己的不满,依然肆无忌惮地炫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智力负效应”。

(杨修) 

所谓“智力负效应”:是那些屡屡从自己的聪明中获益的人,往往会变得不再在意他人的需要或感受。但这样的做法最终会给聪明人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或灾难。

杨修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在曹营中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正向的反馈逐渐让他加深了过度自信错觉。杨修越来越将自己的聪明视为一种可以凌驾于任何规则之上的特权。但他却也因此日渐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这就是曹操要将他问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原因。

杨修谈“鸡肋”时,连曹操的脸面都不顾及了。杨修之死是必然。

而更重要的是,杨修甚至连曹操的感受也不那么在意了。你看他在对夏侯惇分析曹操的“鸡肋心理”时,将曹操“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的窘态全然揭露,丝毫没有顾及曹操的脸面。

杨修死于鸡肋事件,看似偶然。但是,只要杨修一天没有从“聪明负效应”中摆脱出来,他的死于聪明就是一个必然。

(曹操) 

司马懿如何看待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就像此前的孔融之死、崔琰之死一样,再次给司马懿敲响了警钟。司马懿明白, 自己没有杨修那么聪明,如果因为曹操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就掉以轻心的话,很可能也会惹来大麻烦。

当然,司马懿也不会因为这几个人的因言获罪,而不再对曹操进言。因为贾诩的成功经验早已让司马懿明白,进言是进身的必由之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说不说,而在于如何说。

(司马懿)

杨修之死,司马懿看得清清楚楚,杨修太过傲慢、自大、无忍耐。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司马懿一定会彻底放下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不做预设地审视一切可能性,而不是凭着一己意气行事。不能像杨修那样什么都不忍耐,说话不顾及上司曹操的颜面。

杨修之死,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太过于自信了,此前在曹操面前已经大展威风,聪明才智尽显,得到了曹操的大力夸赞,以至于达到巅峰时期的杨修甚至不顾及曹操的脸面,妄自猜测曹操的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鸡肋事件”看出,杨修在曹操军营的威力已经大过了曹操,所以,我觉得杨修之死是必然的。你们认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