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鼎簋是什么?

如题所述

‍‍

簋,汉字,读作:guǐ。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器皿是用以盛装物品或作为摆设的物件的总称。器皿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做成各种形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按, 焦循 正义谓皿为“幎”之假借,器为饮食之器,皿即覆器之巾。

簋同样是当时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象征。周礼中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七鼎六簋,大夫享用五鼎四簋,不能随意超越。

饮食用具,如杯、盘及尊彝之类。后泛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①《墨子·节葬下》:“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

②《礼记·礼器》:“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

③《北史·后妃传序》:“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2] 

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

⑤《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妈妈 将一应田地宇舍,什物器皿,尽行变卖。”

⑥朱自清 《威尼斯》:“ 威尼斯 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

《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赵岐 注:“皿,所以覆器者也。”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0
‍‍

明代的玉鼎簋胎体粗重厚实,纹饰基本上完全照搬古代鼎簋的常见纹饰,重心矮,宽腹,敛口,矮足。初期精致严谨,晚期则纤细繁缛,商品化、工艺美和装饰美的格调非常明显。

《尚书•洪范》中记载:“唯辟作威,唯辟玉食”,“辟”指王,意为只有王可以作威作福,才能锦衣玉食。玉簋就是“玉食”的具体体现。这件玉簋造型典雅,气度不凡,应当不是一般的食器,而是祭祀时用的礼器,对研究玉礼器的渊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的出现,表明商代的玉器制作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

‍‍
第2个回答  2018-01-10
‍‍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也是最大的玉制礼器,以和田青玉雕凿而成.碧绿色玉料玉制莹润壁厚1-1.6厘米.此簋为绿色,平口方唇,腹部微鼓,圈足略外撇。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玉簋,侈口圆唇,下腹微鼓,圈足直矮。二件玉簋与琮、圭、璧、环、瑗、玦、盘等礼器共出175件,以璜为数最多,共73件,环次之,共24件。这与《考工记》中记载的玉礼器基本相符,除璋外,已基本齐全。“礼玉”专指璧、琮、圭、璋、璜、琥这6种玉器,也可称为“六瑞”。妇好墓出土玉礼器,对研究周代玉礼器的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第3个回答  2018-02-04
鼎是鼎、簋是簋,二种不同的器物,标题就不伦不类,世上没有叫鼎簋的东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