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那样敢言,是什么力量保护他没有收到伤害甚至暗杀?

如题所述

建国后有人问毛,如果鲁迅活着会怎样?毛回答,他或者和我们保持一致或者呆在监狱里。
胡适在拒绝中共要他留在大陆的劝说,说自由和MZ在蒋先生那里是多与少的问题,在毛先生那里是有与没有的问题!

北洋政府时代的上访者,比现在的上访者幸运多了!

想起了北洋时代的上访者
翟羽佳

1918年,杨二姐被害。杨三姐怀疑二姐的死与姐夫高占英有关。为姐姐讨个公道,兄妹二人去滦县政府告状。高家收买了滦县主管司法审判的帮审牛成。牛成借口没有确凿证据,不予受理。杨家兄妹到天津直隶高等检查厅去上访。厅长杨以德询问了案件的经过后,决定派人前往现场开棺验尸。1919年10月5日,高占英才被判处绞刑伏法。

杨三姐告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杨三姐上访。作为一个为姐姐伸冤的杨三姐,是一个时代的幸运者。在上访过程中,没有遇到各级信访和警察的截访和围堵。在上访中,杨三姐得到了一些北洋官员的指点。在这些官员的引见下,杨三姐见到了天津警察署的杨庭长,案件得以重审。

在重申期间,自然免不了受受贿的干扰。开棺检验的尸检官员虽然接受了贿赂,但是,在良知的感召下,尸检官员交出受贿的礼金。正是北洋官员不乏良知的官员,杨三姐的上访得以落实。

有人说:假如杨三姐的案件发生在今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就当今发生的一系列冤案来推断,首先是杨三姐的尸体会在政法委或警察的看护下被火化。在没有直接证据之后,各级部门会在维护基层警察的前提下,把这个冤案定为铁案。紧接下来就是,杨三姐被一个又一个接防或截访推出大门。

与其后的几个中国政府相比,在人性方面,北洋政府是最值得称道的政府。在北洋政府时代,尽管也有北洋官员也会出现的冤假错案,可是,案件发生后,很快在全国新闻舆论之下得以解决。

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
翟羽佳

在中国近代历史教育中,最为不值得称道就是北洋政府。可是,就政府的人性而言,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北洋政府了。五四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唯一胜利的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之所以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尽管北洋政府的宽容与人性,是在张作霖、孙中山的威胁,但是,在对待平民方面,北洋军阀的确是最为宽容和人性的!

1926年3月18日,数千名学生在段琪瑞执政府门前示威情愿,执政府的卫队居然在慌乱中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遂酿成“三一八惨案”。

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琪瑞既也没有把责任军队,也没有把学生说成是暴徒或反革命动乱分子,而是顿足长叹。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惩处凶手,抚恤死难者家属,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面对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导,段琪瑞执政府也没有进一步对受害者加以清算,更没有对参加游行的学生发配边疆,而是默许了人民的各种抗议活动。

在北洋军阀时期,人民不仅有广泛的言论自由,而且还可以组织政党。正是因为宽容和人性的缘故,孙中山才得以多次起来革命。尽管在革命的炮声中,北洋政府失败了,可是,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宽容和人性足以让历代中国政府感到羞辱。

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孕育了革命的暴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革命者的残暴,而无视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道。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是中国历代政权之丰碑,很值得今天的政府学习和参照。

当然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也并非建立在自愿和自觉的人性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舆论监督和强大的民间力量制约之上的。反思北洋政府的气度,我们应该从新闻和权力制约入手。要想拥有一个宽容和人性的政府,没有权力和舆论的监督,都是一句空话。

建立一个宽容和人性的政府,其实,不要急于学习西洋,只要学学北洋——开放党禁和报禁,用舆论和反对党来制约政权的滥用。

(部分资料来源:于成玉在《段琪瑞人性中的一道亮光》一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9
鲁迅讽刺揭露的东西,仔细看看,大多是从文化层面上批判中国人和奚落政府的,并没有太多涉及反政府或者煽动革命的方面,因此在统治者看来,无关痛痒。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政治活动家,因为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反政府倾向屡遭暗杀。鲁迅不过就是文人,也没有明确的阵营,不杀也罢,杀了也没有意义。

还有一点,鲁迅生活的年代,中国社会还不是极端的专制,有相当的自由和选择——有租界可以避难,还可以出国流亡,得罪了北方军阀可以投奔南方军阀,得罪了国民党可以投奔共产党……如果鲁迅生活到解放后,估计命运就会很凄惨了。
第2个回答  2008-04-10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第3个回答  2008-04-09
谁说没受到伤害或杀害啊,鲁迅一直健康不好,很早就死掉了,估计就是被反动派下慢性毒药毒死的。
另外,鲁迅是个工具。有了鲁迅,当时的统治阶级就可以拿他来作为宣扬自己社会民主的工具。这种传统和手段延续到国民党反动派退回到台湾之后,有个类似的人物叫李敖。
第4个回答  2008-04-09
没有什么力量保护鲁迅,只是:1 找不到借口去抓他. 2 鲁迅在当时声望极高,如要暗算的话,弄不好,难以收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