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祭奠祖先是什么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7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会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和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撒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在东北的农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则集中在这里举行。在祭祖的日子,当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员齐集家庙,事先已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随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人按辈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有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xx(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详情

古代人祭奠祖先是什么方式?
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主要的...

古代皇帝都是怎样祭祖的?
1、古代帝王的祭祖活动是祭天、祭祖、祭社稷三大祭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夏、商、周三代已在泰山举行封禅活动,祭祀天地。南宋以后,皇帝改为“郊祀”,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嘉靖年间,天地分祭,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天坛,专门祭天祀谷。清朝沿袭明制。2、农历...

古代上坟有那些仪式?
祭祖的形式多样,其中最为普遍的方式是“上坟”,即在祖宗葬地举行,这通常是在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携带祭品、香纸前往坟前,摆放祭品、水酒,随后进行烧纸、焚香、奠酒、行礼等仪式,期间还会有压坟头纸的习俗。最为隆重的...

为什么要用袱包给祖先烧包袱?
1. 袱包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用来焚烧给亡魂的冥币封装方式,象征着向阴间发送财物的行为,类似于现代的邮寄服务。2. 袱包的书写方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随着老一辈人的离世,这些知识正逐渐失传。袱包背面通常只写有一个字:“封”,以草书形式书写,紧贴折叠纸的边缘,象征着封口,防止途中被人取走。

古代上坟有那些仪式?
祭祖的仪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普遍的上坟仪式。这种仪式通常在祖先的墓地,也就是本村的坟地举行。上坟的日子主要是传统的忌日和节日,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但中秋除外。家人男性会携带祭品和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并进行烧纸、焚香、奠酒、行礼等环节,...

中国古代的帝王家族是怎样祭祖的
祭奠的程序为:1、迎帝神:皇帝从左门进入圜丘坛,至中层平台拜位。乐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2、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奏"景平之章",回拜位。3、进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进俎,奏"咸平...

中国古代的帝王家族是怎样祭祖的
1. 迎接天神:皇帝从左门步入圜丘坛,抵达中层平台拜位。此时,演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行跪拜礼,随后前往列祖列宗配位前献香,并进行叩拜。回到拜位,对众神行三跪九拜礼。2. 献玉帛:皇帝前往主位及配位前献上玉帛,同时演奏“景平之章”,之后回到拜位。3. 进俎:皇帝...

清明节古人都怎么过?(除了扫墓,还有什么?)
后来,不再讲究禁火,人们开始将纸钱烧掉,其中“烧包袱”成为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内装冥钱、衣物,表达对亡人的思念和照顾。清明节期间,气氛通常较为消沉悲穆,人们常借酒消愁。古人认为,酒可浇愁、洗悲,是表达孝心和哀悼亲人的方式之一。此外,...

故考妣是什么意思?
故考妣是一种古代祭祀方式,有着丰富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其主要目的是祭奠祖先、神灵,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在古代社会中,故考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强化家族的凝聚力。故考妣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从古至今...

清明节祭奠祖先是说什么?
1.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扫墓时,人们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满道皆是。拜祭、洒酒、哭泣、除草添土,焚楮锭后,纸钱置于坟头。无纸钱者,孤坟也。哭祭完毕,人们不立即归去,而是趋向芬芳的树木,选择园圃,围坐畅饮。2. 扫墓在秦以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