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的简介

如题所述

仙都位于浙江省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际民俗摄影创作基地。

仙都景区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包括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山四大景区和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朱潭山、赵侯祠等300多个分景点,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田园风光,野趣盎然,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特别是鼎湖峰高达170.8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被誉为“天下第一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仙都美妙的山水风光、赏心悦目的人文资源倍受各影视剧导演青睐,已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了外景,被赞誉为“天然摄影棚”。

丰富的文化积淀与自然风景相协调,多彩美丽的神话传说表现了仙都山川泱泱风采。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唐天宝年间,鼎湖峰周围五彩祥云缭绕,鸾鹤飞舞,云中仙乐响亮,山呼“万岁”。唐明皇李隆基闻听此景,不禁龙颜大悦:“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二字。从此,缙云山被敕改为仙都山。独峙水涯的鼎湖峰,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曾于此炼丹升天。峰侧的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祭祀朝拜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仙都摩崖石刻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唐朝小篆书法家李阳冰的“倪翁洞”、“黄帝祠宇”篆刻真迹,已有近1300年历史,属稀世之品。

仙都处于浙江中南旅游线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和缙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上海396公里,杭州240公里,温州150公里。景区除拥有好溪竹筏漂流、攀岩探险、仙都垂钓、山地野营等多种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及地方风味小吃。

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玄宗听后惊叹地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自写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传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荡奇峰怪石之神韵。
鼎湖峰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 2468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

童子峰 鼎湖峰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笋,俗呼小石笋。鼎湖峰半腰有一圆洞,像人的肚脐。这小石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近代海宁干人俊有诗云“大石气盖世,小石乐天真。天真不可复,大石误千春。

仰止亭 仰止亭,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亭内长联,吴亚卿撰书。

步虚山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舆地志>云‘缙云堂,即三天子都’。山巅平敞,有若坛,是其地也。”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凌虚洞 步虚山,奇峰嶙峋。在步虚亭下悬崖陡壁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远眺如蚁巢,近看如蛋窝,有的直径不逾一寸,有的足有二三 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据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步虚山斯原来是个小小的火山口,当喷发结束前夕,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岩浆牢牢封住。这时管道内高速运动的炽热岩浆,裹着沙石,纷纷滚动变成球形。当火山停喷骤然冷却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球,球泡和石泡。后来经过一亿多年的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火山口通道内壁也逐渐破裂坍落,慢慢露出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来。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峭壁之上,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蛹栖生的地方,故称蝙蝠洞。人们游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也叫凌虚洞。

仙水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虚山西坡的悬岩陡壁间,它上有片云亭,下临练金溪,北有滴水洞、坐禅洞,南为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仙水洞,离溪面五十多米,古时候架梯攀缘可上。洞口面溪,圆如镜子,故又称镜岩。洞顶岩窦间,有乳质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见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就用此水来炼丹。人们经常喝它,能消百病,轻体态,益寿延年,故名仙水。世世代代以来,附近的山民,都说是水仙娘娘显灵的缘故。梁代文学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写有{水仙赋)传世。后来,唐代道士周景复饮了此水而成仙。

仙水洞,古往今来吸引过许多达官贵人和文宗巨匠:段成式、皮日休、陆龟蒙、赵扦、沈括、李之仪等都留下他们活动足迹。现散在洞内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处,是我国文物瑰宝。人们游览到此,不但可以领略神秘洞府的仙山意境,而且还可以品尝到沁人心脾的玉液琼浆。宋人赵扦有诗云“路人云端步步轻,洞中涓流一泓清。不逢真侣仙踪在:犹喜摩崖纪姓名。”

忘归洞 忘归洞,在鼎湖峰西,上前湖村东,洞口朝北,正对小龟山,故俗有望龟之称。宋楼钥《(行日录)“眇视林间,有巨石屹据如雪。且行且观,遇道童问石之名,云有洞名忘归。既惩初阳之失,遂回登焉。洞中可容数十人,四旁嵌空如出镌斫,旁有小洞,又一石横陈如台。松风清微,俯和端漱,是真使人忘归也”。(仙都志)“忘归洞,在仙都山西,可坐数十人。洞外有石,耸出溪流之上。游者登览尽得仙都之胜,使人忘归,名忘归台。”明缙云知县李时孚有诗云:“天风吹我我能闲,常伴高人到此间。野草牵衣香不断,长松落影夜将阑。山云欲含龙归洞,海月初升鹤到檀。对酒横琴盘石坐,果然今日不知还。”

忘归洞,康熙(缙云县志)称:“因朱晦翁诗有‘解鞍盘礴忘归去 之句故名。”其实早于朱熹的宋奉直大夫胡志道,有《忘归洞》诗存世。缙云县历史上以忘归为名的,始于李阳冰<忘归台铭)。忘归台,缙云有二处,一在五云镇吏隐山,二在仙都忘归洞前,上建有忘归亭。

仙都山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缙云县以山得名。《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邱7),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天宝七载有彩云仙乐之异,敕改今名”。唐司马承祯、杜光庭以为三十六小洞天第二十九,名玄都祈仙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记)引谢灵运《名山记》云“孤石干云,可高三百丈,黄帝炼丹于此。”又《郡国志》云“缙云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风吹如细雨”即此;道光(缙云县志》云“又名朋峰山……山巅有石屋,世传为洞天之门。”所谓朋峰山,当鼎湖峰、步虚山和仙都井高,而得名。宋文学家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云“其最号奇秀,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栝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宋初李建中有诗云“岩岩仙都山,肃肃黄帝宫。巨石临广泽,千仞凌高穹。肇当融结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截冥鸿。云骈去路存,丹鼎遗迹空,抽润草心碧,敷香

莲叶红。升龙攀矫矫,飞风鸣邕邕。而我集仙署,尝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间,夙驾浙水东。列觉毛骨爽,坐如羽翼冲。万事皆爽埃,一气归鸿蒙。遐哉上圣道,邈与元化同。金简奠至诚,玉书铭代工。功成鲜冠剑,栖息期此中。”宋人吴说有诗云“佳住从来说鼎湖,兹游直欲到清都。参天五笋干寻许,坠地金莲十丈无。江观便思眠一柱,海山今喜识方壶。直须买取鹅城绢,要图沧州水墨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4
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玄宗听后惊叹地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自写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传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荡奇峰怪石之神韵。
鼎湖峰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 2468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

童子峰 鼎湖峰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笋,俗呼小石笋。鼎湖峰半腰有一圆洞,像人的肚脐。这小石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近代海宁干人俊有诗云“大石气盖世,小石乐天真。天真不可复,大石误千春。

仰止亭 仰止亭,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亭内长联,吴亚卿撰书。

步虚山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舆地志>云‘缙云堂,即三天子都’。山巅平敞,有若坛,是其地也。”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凌虚洞 步虚山,奇峰嶙峋。在步虚亭下悬崖陡壁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远眺如蚁巢,近看如蛋窝,有的直径不逾一寸,有的足有二三 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据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步虚山斯原来是个小小的火山口,当喷发结束前夕,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岩浆牢牢封住。这时管道内高速运动的炽热岩浆,裹着沙石,纷纷滚动变成球形。当火山停喷骤然冷却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球,球泡和石泡。后来经过一亿多年的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火山口通道内壁也逐渐破裂坍落,慢慢露出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来。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峭壁之上,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蛹栖生的地方,故称蝙蝠洞。人们游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也叫凌虚洞。

仙水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虚山西坡的悬岩陡壁间,它上有片云亭,下临练金溪,北有滴水洞、坐禅洞,南为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仙水洞,离溪面五十多米,古时候架梯攀缘可上。洞口面溪,圆如镜子,故又称镜岩。洞顶岩窦间,有乳质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见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就用此水来炼丹。人们经常喝它,能消百病,轻体态,益寿延年,故名仙水。世世代代以来,附近的山民,都说是水仙娘娘显灵的缘故。梁代文学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写有{水仙赋)传世。后来,唐代道士周景复饮了此水而成仙。

仙水洞,古往今来吸引过许多达官贵人和文宗巨匠:段成式、皮日休、陆龟蒙、赵扦、沈括、李之仪等都留下他们活动足迹。现散在洞内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处,是我国文物瑰宝。人们游览到此,不但可以领略神秘洞府的仙山意境,而且还可以品尝到沁人心脾的玉液琼浆。宋人赵扦有诗云“路人云端步步轻,洞中涓流一泓清。不逢真侣仙踪在:犹喜摩崖纪姓名。”

忘归洞 忘归洞,在鼎湖峰西,上前湖村东,洞口朝北,正对小龟山,故俗有望龟之称。宋楼钥《(行日录)“眇视林间,有巨石屹据如雪。且行且观,遇道童问石之名,云有洞名忘归。既惩初阳之失,遂回登焉。洞中可容数十人,四旁嵌空如出镌斫,旁有小洞,又一石横陈如台。松风清微,俯和端漱,是真使人忘归也”。(仙都志)“忘归洞,在仙都山西,可坐数十人。洞外有石,耸出溪流之上。游者登览尽得仙都之胜,使人忘归,名忘归台。”明缙云知县李时孚有诗云:“天风吹我我能闲,常伴高人到此间。野草牵衣香不断,长松落影夜将阑。山云欲含龙归洞,海月初升鹤到檀。对酒横琴盘石坐,果然今日不知还。”

忘归洞,康熙(缙云县志)称:“因朱晦翁诗有‘解鞍盘礴忘归去 之句故名。”其实早于朱熹的宋奉直大夫胡志道,有《忘归洞》诗存世。缙云县历史上以忘归为名的,始于李阳冰<忘归台铭)。忘归台,缙云有二处,一在五云镇吏隐山,二在仙都忘归洞前,上建有忘归亭。

仙都山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缙云县以山得名。《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邱7),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天宝七载有彩云仙乐之异,敕改今名”。唐司马承祯、杜光庭以为三十六小洞天第二十九,名玄都祈仙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记)引谢灵运《名山记》云“孤石干云,可高三百丈,黄帝炼丹于此。”又《郡国志》云“缙云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风吹如细雨”即此;道光(缙云县志》云“又名朋峰山……山巅有石屋,世传为洞天之门。”所谓朋峰山,当鼎湖峰、步虚山和仙都井高,而得名。宋文学家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云“其最号奇秀,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栝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宋初李建中有诗云“岩岩仙都山,肃肃黄帝宫。巨石临广泽,千仞凌高穹。肇当融结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截冥鸿。云骈去路存,丹鼎遗迹空,抽润草心碧,敷香

莲叶红。升龙攀矫矫,飞风鸣邕邕。而我集仙署,尝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间,夙驾浙水东。列觉毛骨爽,坐如羽翼冲。万事皆爽埃,一气归鸿蒙。遐哉上圣道,邈与元化同。金简奠至诚,玉书铭代工。功成鲜冠剑,栖息期此中。”宋人吴说有诗云“佳住从来说鼎湖,兹游直欲到清都。参天五笋干寻许,坠地金莲十丈无。江观便思眠一柱,海山今喜识方壶。直须买取鹅城绢,要图沧州水墨图。

参考资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