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什么哲理?

如题所述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的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0
您好,我觉得这个体现的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不代表第个人的意识一样。因为意识存在差异性。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有:主观因素:1.立场不同,即利益立足点不同。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
希望能帮到你。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2-12-10
是不是可以牵强的影射:当整个文学的大环境是追求商业利益的,是各种风格相互杂糅的,但也应该允许像这样耕耘在土地上的作家不随主流写自己的故事。老师哭的要求就像观众读者的需求,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描写自己的内心,而仅是附和市场口味,所以这时候更应该允许有人是面对自己的心而写作的作家存在。就像莫言自己说的,他写这么多作品都还没有深刻地触碰到自己的内心。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13
我常常是那个不哭的,很多情况下,人们是被气氛渲染哭的,足够理智的话,可能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触动又引发于一种如何的情节。不哭,只是因为没有进入到氛围内,让自己抽离于外就可以做到。应该不能算冷血,只能讲比较冷感~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2个回答  2012-12-13
讲的是自己的一种主张 坚持自己的看法做法 尤其是当知道别人是虚假的嘴脸时 这是莫言在讲自己的创作立场~ 另外 最后这三个故事 都很精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