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贪了8亿多两白银,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如题所述

和?跌倒,嘉庆吃饱。如果给中国历史上的贪官弄个500强排行榜,那么和?绝对能排前三位。据史料记载,他贪污的白银达到8亿多两,当真是比皇帝还要有钱。

乾隆盛世,清朝的年收入也不过6000万两以内,和?的家产,抵得上全国14年的收入,用富可敌国,实在是小瞧他了。

乾隆虽然花钱多了点,又有点风流成生,但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他能不知道和?贪污吗?

另外,朝中靠和?贪污的大有人在,为何乾隆始终对和?青眼有加,不肯查办他,反而与他结为亲家,亲上加亲呢?

和?能理财,乾隆爱花钱,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原因。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经过康熙,尤其是雍正朝的积累,乾隆可以说接过了一个比他爹当年好十倍的家底。

但是,乾隆花钱如流水。他风流好色成性,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大讲排场,大修园林,六下江南,有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他在位时修建的。穷奢极侈,必然导致叛乱不断,国库亏空,民不聊生,盛世的表象之下,危机四伏。

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钱。乾隆迫切需要一个理财的高手,帮他弄钱,以满足他那永远填不满的欲望。

和?就是这样的人才。

清朝有个机构叫内务府,主要管理皇家事务,职官在3000多人,比事务繁重的户部还多10倍以上。这么大个机构,光是每年的工资,就是笔巨大的开销,更不用说花在具体事务上的钱了。

因此,这个机构是个亏损大户,谁接手也不能起死回生。可是,和?担任内务府总管后,短短一年时间就让内务府扭亏为盈,不仅不需要朝廷往里边填银子,反而能给朝廷交银子,实在是一大奇绩。

和?称得上是个改革型人才,因此更受乾隆器重。

当然,内务府止亏,只能算是节流,要想满足乾隆对银子无休止的追求,还得靠开源。

和?的开源措施之一,是议罪银。

议罪银并非和?的首创,早在清初就有,当时称为罚俸,即今天的扣工资和奖金,主要目的是让官员肉疼一下,不再犯错。这不是一项具体的制度。

和?把罚俸改为议罪银,并且制度化。也就是说,官员有了罪也不要怕,只要交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以免罪。

这项制度为乾隆开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税源,银子如流水般涌入他的小金库。可是,官员为什么交这么多银子?因为他们贪的比交的还多。

交了这么多,他们还会再贪回来,反正交了银子,以后有罪也有了开脱的理由,那谁不贪。

这显然是个饮鸠止渴的制度,但是来钱快,来钱多,至于钱是怎么来的,已经顾不上了。

北京地铁2号线上有一个站点叫崇文门。这座城门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并加筑瓮城,改名崇文门。以前有一种香烟叫哈德门,烟盒上面的图案,就是崇文门。

崇文门既是走酒车的门,明清时将北京的税务衙门设在此处,征收商税,费用惊人。

乾隆四十三年,隆重任命和?为崇文门税务监督。和?上任后,除了收取正常的商税外,又增加了一个新项目,那就是地方官员进北京述职、办事,必须缴税。税款根据所带物品及银两的数目征收。

清朝是个大国,全国各地的官员多如过江之鲫。今天的地方官员,要到北京批项目,找资金,拜码头,投关系,清朝时也是这样。

这么多官员,每年带着银票和礼物进京,到了崇文门必须缴税。这事你还没地方说理去,毕竟你来北京的目的,带这么多钱物的目的是不可告人的。因此,崇文门的缴收收入,跃居全国三十多个税关的前几位。

一下子弄这么多钱,乾隆岂能不高兴,和?自然是更受重用。

乾隆晚年,迷上了修园林,最著名的就是修了个圆明园。修这座园子,真是用银子去填无底洞。和?会理财,主管户部,自然成了这座园子的包工头。

可是,光靠朝廷定期下拨的那点银子,圆明园恐怕在乾隆死前也修不好。怎么办?挪用。

和?管着户部,税收,国库的银子先挪过来修园子,修园子的钱拨下来再还回去。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时相当麻烦,毕竟,一旦发生个洪涝灾害,需要大把的银子赈灾,你却把银子挪到工程上收不回来,那可就是大事了。

这就充分显示了和?的理财能力,一座园子修下来,天天拆东墙修西墙,居然什么事都没耽误,当然,他也没少往家扒拉。

他最不该的,就是弄了几根金丝楠木回家修房子。金丝楠木过去是皇家专用品,只能修皇宫时才能用,其他人用叫违制,是要杀头的。

后来嘉庆杀和?,罪名不是贪污,而是违制,据说跟这几根金丝楠木和他家房子的布局有关。

贪了这么多银子无罪,却因为修房盖屋获死刑,真不知道和?临死时是怎么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