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

如题所述

唇亡齿寒有什么故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务必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透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但是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能够自彼帮忙,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此刻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明白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扩展资料

唇亡齿寒,汉语成语。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2

1、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2、出处:《左传·僖公五年》

扩展资料

一、出处:《左传·僖公五年》

二、引证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1]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 , 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脣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诗序:“何况 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扩展资料: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引证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 , 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脣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诗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6

公元前700年左右,晋国拟定了并吞虢国的军事计划。两国之间,有虞国相隔,虞国成了晋国伐虢的障碍,晋献公打算向虞国借路,又担心遭到虞国拒绝,为此,他向大夫荀息问计。

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很贪财,我们可以把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开采的宝玉送给他一些,作为借路的礼物,他一定会答应的。”

献公不无担忧地问:“宝玉只有一块,骏马只有一匹,都是我最珍爱的东西,如果他收了礼物,又不肯借路,我们怎么办?”

荀息说:“作为国君,他不会如此处理问题,只要他收下礼聘,肯定会借路。只要他肯借路,您送给他的骏马和宝玉不过暂时由他观赏代为保管而已,就好像把宝玉从内室放到外室保存,骏马从圈里牵出圈外放养一样,回兵时顺路灭掉虞国,宝物不还照旧是您的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献公听了,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立即派人携带礼品到虞国借道,虞国国君见宝玉光彩夺目,骏马神形俱佳,心中大喜,痛快地答应了晋国的借道要求。

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听了晋国使臣的要求,一眼便看穿了晋国的阴谋,他对虞国国君劝阻说:“晋国是个大国,绝不会白白送给我们的礼物,俗话说‘无功受禄是件不吉利的事情’。

虢国与我们一向友好,两国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齿落唇凹,唇亡齿寒,必须互相照应,谁也离不开谁。虢国和虞国都是小国,之所以至今没有被吞并,原因就在于两国的相互支持,互为唇齿。我们借道给晋国,那么虢国必亡,虢国早晨被灭掉,到了晚间,虞国也就不存在了。您怎么能因贪图两件用处不大的宝物而毁掉整个国家呢?“

虞国国君认为事情绝对不会像宫之奇预料的那样可怕,认为宫之奇诡言耸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于是荀息奉献公之命率领晋军横穿虞国,直扑虢国,一战而胜,然后统得胜之军路经虞国时,顺手牵羊搂草打兔子,把虞国一举灭掉,虞国君臣全部被俘获。从此,虢、虞二国在列国之中永远消失了。

荀息命人将两件宝物找回,送还晋献公,献公玩着宝玉,看着骏马,心中暗自得意。

扩展资料:

唇亡齿寒成语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