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为什么称他还是军事家?当在江西打太平天国时屡败吗?与左宗棠李鸿章相比呢

如题所述

1.曾国藩的军事才能还是比较强的,以一介文人,招募兵勇,训练成军,最后历经几十次血战,攻灭了太平军,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从纯军事观点看,也是难得帅才。
2.为什么称为军事家,是因为他既有统军作战的实践,大大小小打了很多仗,最终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而且善于总结领兵治军经验,有曾胡治兵语录传世,所以被尊为军事家。
3.曾国藩刚起兵时确实曾被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吃了不少败仗,甚至被逼的跳水自尽,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湘军刚开始编练,战斗力并不强,而且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但关键是能“屡败屡战”愈挫愈勇,队伍越打越大,越战越强,并取得最终胜利。
4.曾国藩和左宗棠,李鸿章比较而言,各有千秋。都是最受清廷信任的独挡一面的大员,也各自为清廷立下赫赫功勋。但有一点,曾国藩资历最老。名望最高,李鸿章是曾的学生。而左宗棠是曾国藩推荐才出头的,正是在曾的提携下他们走上历史舞台,可以说,没有曾,也就没有左李。此外,曾在儒学界也被公认为一代大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儒家完人的理想,只有曾做到了。因此,近代中国的领袖,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对曾十分敬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07
可以算是军事家,知道专门训练兵,布阵就行了,诸葛亮,于谦,还有袁世凯,都会练兵治军,都可以算是军事家。但是军事家的军事才干有很大区别,此外曾国藩还可以算得上是近代的【军事改革家】当然后来的【袁世凯】改革比他更彻底

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西五省都和太平军对战过,基本都是10战就有10败,更多的是太平军自己内部起内讧,在加上北方连续多次重建绿影和江北大营,吸引了大量太平天国主力北伐的火力,菜让曾国藩有了喘气的机会,他爱将塔齐布,还有包超,纷纷战死。

和李鸿章左宗棠比,除了可以比一比治军和思想工作外,其他的都不行,筹军饷都是跟左宗棠学习的向地主富人征集响银呢,在军事创新和未来军备理解上,不如李鸿章和左宗棠,左宗棠还知道借用外国的银行贷款和政治博弈,来借用日本英国的势力东西两线作战打俄罗斯呢。而且还借钱修铁路,实现最早中国的快速运兵,把大兵团的快速调动作战发挥到极致了。

治军的话,特别是思想整顿工作,曾国藩是非常厉害的,这一点后来的毛,袁,以及格局证券的许多军阀都纷纷学习过。

将清朝的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也是曾国藩建立湘军的首要一着。他说,“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因此,他组建湘军时,主张不在市民而在乡农中招募兵员。其用意就是乡农中招募的兵员朴实壮健,有利于灌输封建的忠义伦理思想和便于适应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曾国藩还规定,“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凡无保者,概不招募。曾国藩的这一做法,完全是承袭了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募兵思想。曾国藩对绿营的编制方面也进行了改弦更张。湘军的编制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湘军之始,营以上不再设官,各营全辖于曾国藩一人。其后营数增多,才有统领和分统的称谓。曾国藩要求以将必亲选、兵必自找、层层节制的原则组建军队,自统领至兵勇都是逐级进行募选,改变了绿营中“兵与兵不相知,兵与将不相习”的弊病,但也明显暴露了建立私家军队的用心,并从此就开创了近代中国“兵为将有”的先例,军阀拥兵割据的局面也就初显端倪了。
第2个回答  2018-04-12

1、曾国藩的军事才能还是比较强的,以一介文人,招募兵勇,训练成军,最后历经几十次血战,攻灭了太平军,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清。从纯军事观点看,也是难得帅才。

2、为什么称为军事家,是因为他既有统军作战的实践,大大小小打了很多仗,最终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而且善于总结领兵治军经验,有曾胡治兵语录传世,所以被尊为军事家。

3、曾国藩刚起兵时确实曾被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吃了不少败仗,甚至被逼的跳水自尽,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湘军刚开始编练,战斗力并不强,而且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但关键是能“屡败屡战”愈挫愈勇,队伍越打越大,越战越强,并取得最终胜利。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1872年(同治11年)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享年62岁。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25
之所以称之为军事家,是因为他有著作,他和胡林翼总结的曾胡治兵语录,这本书一直从清朝影响到民国时期,清朝的新军及很多讲武堂和军校都使用其当近代战争学习的范本,1924成为黄埔基本教材。他系统化的总结现代军事治兵和战法,所以称之军事家当之无愧。
至于他领兵打仗吗,这个要老天说了算。。哈哈哈
左宗棠长于政务治理,他早年3试不中,后来一直当湖南的超级幕僚,拿到“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博览群书的他在组织和管理能力是非常出众的,所以在后期对太平天国,新疆战争中,协调,管理,统御各方都是曾国藩无法企及的。。。著有《楚军营制》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下,在打太平天国时期,被委派去保卫上海,组建了淮军体系,还雇用了外籍雇佣兵,因为其手腕灵活的对付外国人,所以被冠与有外交手腕(杀降,外国人不满。。。),李鸿章治军严谨,战法稳健,从淮军时期就对现代工业情有独钟,开洋务运动,组建了北洋水师(都说是他的私兵。。。),不过在后来一系列战败的谈判中,让他失分很多。。。他作战还是执政都更偏向个保守派。。。扔下一堆烂摊子最后也成为内乱军阀化的伏笔。。。
第4个回答  2013-02-25
曾国藩的湘军很有名!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创立地方团曾国藩铜像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咸丰四年(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后沉静自省,重整旗鼓,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如虹;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国藩入南京后,信守对将士们的诺言,「……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李圭:《思痛记》)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
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明,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湘军威震天下。由此,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后人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