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写行书?

我的字写得不错,但要写得稍微草一点的话,就不知道像什么样了!!真的纳闷!!现在工作了,经常要写字,想学写行书……

  一、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硬笔行书主张书写流畅,字形大致上合乎规范,这就是好的行书。
  二、认真的临摩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摩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补。毛笔字是精雕细刻,硬笔字是反复琢磨,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强对书法学习的理解。
  三、读帖
  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我们起点书画班牌匾的书写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爱好和我差不多。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本来是写隶书的,但是行书也非常优秀。学书法有从楷书入手的,也有从隶书入手的,写隶书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书常常写不好,而田先生的行书,却是功力深厚,一派大家风范。据他自己讲,他的方法就是读帖。
  四、勤于练习
  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要善于从多方面吸取营养,名人题字,商家牌匾,学校老师甚至是同学之间,只要你认真观察,都可以找到别人写的好字,学会了,就成了你的字。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0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
  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
  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
  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
  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
  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
  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
  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
  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
  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
  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
  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
  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
  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
  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
  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
  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
  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
  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
  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
  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
  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
  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
  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
  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
  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
  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
  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
  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
  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
  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
  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
  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
  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
  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
  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
  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
  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
  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
  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
  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
  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
  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
  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
  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
  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
  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
  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
  讨好了。当然如果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协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
  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与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
  不容忽视的。
  选帖与临摹
  有的朋友练字,喜欢随意挥洒,尽情抒发,这就创作而言是无可厚非的,
  但练习字则不应如此。因为书法的练习,应是将前人好的字借鉴过来,掌握
  它,使之变成自己的技艺,克服自己的不足,也是钻研任何一门学问应取的
  态度。为什么要练呢?肯定是认识到自己有不足之处,但练习时不讲究方法
  还是达不到目的的。常看到有的朋友抱一本帖写了很长时间,字的变化不大,
  究其原因,不外是临习的方法问题。写字要临帖,这是常识。临就是对照字
  帖上的字体会它的运笔方法和结字规律,必要时还要用薄纸收一些字钩摹影
  拓下来熟记于心,运用于笔,从而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而不只是抄写帖上
  的文字内容,有些同志临了一遍又一遍,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
  是自己原来的模样,并无进展,这恐怕就不是临帖而是抄书所致。
  在临帖练习中,对初学者或对原帖体会不深的同志,以选字放大为宜,
  这样可以更好更清楚地体会分析原帖字的笔法与结构。对有些基础掌握了临
  习方法的人则以原大通篇为宜,因为对他们来说,笔法与结字规律已经不是
  问题,更重要的是体会原帖的气韵、章法或神采与风格了。
  对初学行书者来说,临习中对原帖字形的外观、大小、聚散、攲正,笔
  画的提按、收放、长短、角度、方圆、呼应等都是要仔细观察、分析、体会
  的。我的体会是先选出一些结构与笔画均有代表性的字,按照以上方面进行
  分析,有了印象之后即可动笔临习,临一遍后即对照原字进行比较,找出不
  合原帖处再对照临习,这样反复几遍,逐渐与原帖接近或相似了,即可移开
  原帖,背临一遍。
第2个回答  2016-02-03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不管什么书体,要想写好都必须从临习古人法帖开始。取法乎上,向古人学习。古人行书法帖有: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贴》、《二谢帖》、《孔侍中帖》、《圣教序》(该贴为集字所成)、王献之的《中秋帖》、《地黄汤帖》、《授衣贴》、王珣的《伯远帖》、欧阳询的《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等等。还有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唐寅、祝允明、董其昌、刘墉等书法家都有传世作品。
临帖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适合联系基本功的法帖,要求字迹清晰,笔画游丝引带清楚。其次,选择与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相符的法帖。临帖时候,先解散结体学笔画、再分段临摹打基础。

在临习行书的同时,必须要临习楷书。否则行书过于圆滑而失去筋骨。
临习必须要刻苦坚持,方能见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庞中华,不是吧 他的行书可不怎么样

邹慕白的写的不错

毛笔的就更是不错

字写的干净漂亮

行书先透,再临摹,再自己写

和我们画画一样

行书我也练过,没有坚持下来,

怎么写其实都好

只要你能坚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4-29
你的问题也许就是出在布局上,很多人都是写单个的字很漂亮,但是写到整篇的文字时却很难看。可以多看看字帖上那些大家怎么排布的,当然多练习肯定有好处,坚持一下,三两个月肯定不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