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窦癌??(请专家们进)

我想问一下鼻窦癌是不是很罕见?恶性大吗?什么人群容易得,有什么早期的症状?应该做什么检查确诊?
谢谢~

备注:粘贴资料和卖广告的拒绝.

鼻咽癌在世界范围内,以东南亚多见,尤以我国高发,大多集中在东南诸省,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男多于女,多数发生于30~50岁之间。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个体具有遗传的易感性,再受了EB病毒及镍等微量元素,环境中某种植物的烟雾等的致癌和促癌物质的作用之后而发生本病。
鼻咽癌发生于鼻咽顶部最多,侧壁次之,前壁和底最少。原发癌可分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组织细胞学类型:低分化鳞癌占86%,未分化癌占5%,高分化癌占9%。
本病可向邻近窦腔侵犯,或向颅后窝扩展,引起骨质破坏,并侵犯颅神经。此外可通过淋巴道向颈部淋巴结转移或通过血行向全身各器官播散。
鼻咽癌若能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放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压迫破坏周围及颅神经和远处转移或表面溃烂,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1.耳鼻症状:血涕较常见,特别是清晨第1口回吸痰带血丝或小血块,更有意义。较粗的毛细血管破裂,可出现鼻衄血,如肿瘤长于粘膜下,则出血较少。肿瘤压迫咽鼓管或后鼻孔,则出现鼻塞、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积液及发炎。
2.眼部症状:癌组织侵犯眼眶或颅神经,可出现复视、视力障碍和突眼。
3.头痛:70%病人有此症状,早期较轻,多为间歇性,大都与血管神经反射有关。晚期头痛较重,多为持续性,常固定于颞、枕、顶部,且夜间加重,此乃肿瘤刺激脑膜,破坏颅底骨,侵犯颅神经,或因颈淋巴结肿大,压迫颈内静脉回流障碍所致。
4.颈淋巴结转移症状:鼻咽腔的淋巴管特别丰富,与颈部淋巴结关系密切,因而颈部成为鼻咽癌第1转移站,单侧转移率为70%,双侧为34%。有40%病人是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医的。最初和最常见是颈深上组淋巴结,其次是颈后三角区副神经淋巴结链。转移主要由上向下伸展,肿大淋巴结开始没有症状,初起单个或多个,光滑活动,肤色不变,以后融合成块或如串珠状,质硬如橡胶。后期常固定,不易移动。由于淋巴引流和解剖位置的关系,除非肿瘤累及鼻腔或翼腭,否则极少向颈浅淋巴结、颌下、颏下、枕部等淋巴结转移。有极个别向腮腺转移,也有极少数先向纵隔、肺转移,然后再转移到颅底,锁骨上淋巴结。
5.颅神经受侵害症状:肿瘤向颅内颅底及周围组织、血管侵犯时,也同时累及12对颅神经,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1)侵犯嗅神经: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
(2)侵犯视神经:致眼底水肿或视乳头萎缩、单侧失明或黑蒙。
(3)侵犯动眼神经:则出现复视,眼球固定,只能往外侧移动,眼睑下垂。
(4)侵犯滑车神经:发生眼球上斜肌瘫痪,往外、下运动障碍。
(5)侵犯三叉神经:出现同侧面部麻木,口咽部、唇、舌及鼻粘膜感觉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病侧偏斜。
(6)侵犯外展神经:发生内斜视及复视。
(7)侵犯面神经:额皱纹消失,闭眼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下唇偏斜,鼓腮动作不灵。
(8)侵犯听神经:出现神经性耳聋及眩晕。
(9)侵犯舌咽神经:舌后1/3感觉消失,软腭麻痹,重者吞咽困难、咽反射减弱、悬雍垂偏向健则。
(10)侵犯迷走神经:喉咽及喉的感觉消失,以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声带麻痹,音哑,说话不清,心动过速,外耳道及耳屏皮肤感觉消失。
(11)侵犯副神经:外支受侵,引起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萎缩,耸肩无力,上肢抬举困难;内支受侵,则同侧软腭及喉麻痹。
(12)侵犯舌下神经:病侧舌肌萎缩,伸舌时,偏向患侧。
此外颈交感神经节受侵时则出现享利(Horner)氏综合征。
6.远处转移症状:远处转移率在5%~27%之间,骨转移则引起局部固定性的疼痛和压痛;转移至脊椎,侵犯椎管腔,可引起截瘫;转移至肺、肝、脑及其他部位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诊断】
1.临床表现:出现血涕、鼻衄、鼻塞、头痛、耳鸣、听力障碍、复视、视蒙、颈部肿块等病征的3项以上者,要高度怀疑,应作全面检查。
2.鼻咽镜检查:是诊断鼻咽癌的主要方法,鼻咽癌可表现结节状、菜花样和溃疡等改变,有时仅有粘膜糜烂,呈灰白色或斑片状隆起。癌长在粘膜下则表面光滑、色泽不变,如发现病灶或有可疑应作活检。活检阴性,不能轻易否定,要分析是由于钳取不准或组织太小或属粘膜下型等原因。因此,有些病例要反复多次活检,才能证实。
3.脱落细胞学检查:最早是用棉签涂擦或钢圈刮取鼻咽部分分泌物,在镜下找癌细胞,此方法简便,对癌瘤已侵犯粘膜者,阳性率达70%。后来改用泡沬塑料海绵涂片法、电动负压吸引机、乳胶头摩擦,刮取鼻咽部病灶,找癌细胞,阳性率达90%左右。
4.颈部淋巴结活检:肿瘤长在粘膜下,原发病灶较小,或难以见到,多次活检或脱落细胞检查阴性,但颈部有(特别是颈深上组或颈后三角区)转移淋巴结,应作颈部淋巴结针吸或切除部分组织检查。如属转移性鳞癌,又找不到其他器官原发灶,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鼻咽癌诊断。
5. EB病毒(EBV)血清学诊断:EBV抗体的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目前最常用的酶标是VcA–IgA。其滴度阳性指数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者以≥1:10为宜;若在人群中普查,应以≥1:5较为合适,这样可避免低滴度鼻咽癌患者漏诊。VcA–IgA指数可随本病病情由轻到重而逐渐上升,最高可达1:1 280,也随着治疗的好转,而逐渐下降,以至转阴。一旦复发或转移,抗体指数又复上升。但是由于EBV在健康人群感染非常普遍,或放化疗副反应以及合并疱疹病毒等感染,滴度指数也可增高。因此,VcA–IgA只能作为辅助性的诊断及病情的动态观察,明确诊断仍需病理检查。
6. EA–IgA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曾毅等在广西梧州市鼻咽癌高发区对45~59岁居1 2932人进行VcA–IgA和EA–IgA的普查,结果VcA–IgA的阳性率5.3%,EA–IgA阳性率为0.23%。但VcA–IgA阳性者中鼻咽癌检出率为1.9%(13/680),而EA–IgA阳性者中检出率为30%(9/30),由此可见EA–IgA抗体检鼻咽癌特异性较强,但尚须改进它的敏感性。临床上EA–IgA和VcA–IgA抗体均的阳性,则鼻咽癌可能性很大。
7. X线诊断:颅底颏顶位照片,鼻咽部软组织与颅底骨相隔1㎝以内,因此,鼻咽癌极易侵犯颅底骨。受侵部位骨质呈溶骨性缺损,或正常孔道扩大,边缘不规则,其中以卵圆孔破坏最常见,其次是岩骨尖和斜坡等处。颅底骨破坏较容易出现颅神经损害及发生头痛。
8. CT或MRI检查:鼻咽癌的CT检查具有高密度的分辨率和图像清晰的特点,可了解鼻咽腔内肿瘤的部位,管腔是否变形或不对称,咽隐窝是否变浅或闭塞。此外,还可显示鼻咽腔肿瘤向外及邻近组织侵犯,如引起咽旁间隙狭窄或消失。还可以显示鼻腔、口、咽、上颌窦、筛窦、眶内、腭翼窝等部位的肿瘤侵犯和颅底骨质破坏等情况。MRI的横轴和冠状图像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边界,对海绵窦肿瘤的侵犯、前颅窝中颅窝骨质破坏的图像比CT显示更加清晰、准确,对放野的定位很有帮助。MRI检查对放射性脑损伤图像也比CT更清楚。
【临床分期与分型】
1.临床分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期主要采用TNM分期法,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今将1979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鼻咽癌会议推荐的分期法介绍如下:
T0 未见原发癌。
T1 肿瘤限于鼻咽腔的一壁或两壁交界处的局限病灶。
T2 肿瘤侵犯两壁以上,但未超腔。
T3 原发癌超腔,有颅神经侵犯或有颅底骨破坏之一者。
N0 未摸到颈部淋巴结肿块。
N1 颈深上组活动的淋巴结肿块(3㎝×3㎝以内,作参考)
N2 颈深上部位以下至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肿块活动受限制或固定。
N3 颈淋巴结肿块大于3㎝×3㎝,或锁骨上窝有转移。
M0 没有远处转移。
M1 有客观指标,证实远处转移。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2 N 0 M0,T0~2 N1 M0;
Ⅲ期 T3 N0 M0,T3 N1 M0;
Ⅳ期 T4 N0 M0,T4 N1 M0,T4 N2 M0,T0~4 N3 M0,M1。
此分期法,能反映病人的预后,简明扼要,容易记忆,便于推广,有实用价值,但仍不够完善。1981年在广州举行的国际鼻咽癌学术会议,又在长沙分期法的基础上作了详细的补充,统一了鼻咽癌的分类法,比较全面,但较复杂。
2.临床分型:鼻咽癌在自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到了晚期,可表现出各种类型,国内分型尚未统一,常用的有综合谢志光、林代诚等的4型分类法。
(1)局限型: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2)颅神经型(上行型):简称A型或N型,有Ⅱ~Ⅳ对颅神经受侵犯和(或)颅底骨质破坏,但没有颈淋巴结转移。
(3)颈淋巴结广泛转移型(下行型或D型):有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灶大于8㎝×8㎝,但无上述颅神经侵犯,也没有颅底骨质破坏。
(4)混合型(上下型或AD型):有单侧或双侧局限于一组的颈淋巴结转移,小于3㎝×3㎝,兼有上述的颅神经侵犯或颅底骨质破坏。
【鉴别诊断】
1.鼻咽增生性病变:本病呈孤立的单结节、双结节或互相重叠如山峰状多结节,直径0.5~1cm,表面粘膜淡红色,有时表面有微血管扩张。如增生病变粘膜呈灰白、粗糙、糜烂、渗血,要警惕癌变。
2.腺样体增生:腺样体的前顶中央形成纵行山脊状隆起,表面光滑,常见于幼儿、青少年腺样体体质。当增生结节进行性增大,表面有糜烂时,应注意癌变。
3.萎缩性鼻咽炎:常合并萎缩性鼻炎,表现鼻咽前顶粘膜浅表溃疡,其表面有痂皮附着,周围有黄绿色分泌,易与鼻咽癌混淆。
4.鼻咽重度炎症:粘膜粗糙,或有滤泡增殖、分泌物多、表面凹凸不平,呈紫红色或橙黄色,鼻咽粘膜浸润癌亦常有此表现,要靠活检鉴别。
5.纤维血管瘤:主要症状是鼻塞、反复出血。鼻咽部检查,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宽,表面光滑,色深红或浅红,粘膜下有扩张血管,触诊瘤实体有弹性。
6.颈淋巴结慢性炎症:肿大淋巴结光滑,活动,直径在2cm以内,常因上感、扁桃体炎或龋齿发炎、疼痛而增大,随着感染灶的痊愈而缩小或消失。
7.淋巴结核:本病起病缓慢,迁延数年,此起彼伏,肿块软硬不均,有时红肿变软,用指按有波动感,常有午后潮热或盗汗,用抗结核治疗有效。
8.淋巴肉瘤:长于颈部的淋巴肉瘤肿块质地较软,增长迅速,常伴发热,腋下及腹股沟、纵隔及其他区淋巴结也常同时被侵犯而肿大,活检可作鉴别。
9.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可从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和其淋巴引流的来源追查原发灶,另方面可进行病理活检,根据组织形态判断转移源。
10.颅内疾患:有些颅内疾患,如听神经瘤、颅内动脉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纤维瘤、颅骨、眼眶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单侧突眼等一些症状和体征,往往与鼻咽癌侵犯颅神经或颅底骨、眼眶及周围组织所出现的症状相似,应根据各种疾患固有的独特表现,结合病史、体征及特殊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
1.放射治疗:鼻咽癌对放射较敏感,放疗后5年生存率在30%~40%之间,如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疗效可提高到58%~68%,因此,放射是治疗鼻咽癌的重要方法。
(1)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①放射治疗适应症:一般情况良好,无远处转移,无明显颅骨质破坏,颈淋巴结直径小于3cm、活动,尚未达到锁骨上窝者,可给足够剂量的根治性放疗;颅底有骨质破坏,颈转移淋巴结直径超过3cm、固定或达锁骨上窝或仅有局限性远处转移,全身情况中等,可行姑息放疗。
②放射治疗的禁忌症:全身情况太差,有广泛颅底侵犯及远处转移,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
(2)放射线的选择:因鼻咽部位深,周围有骨组织包绕,应选择穿透力大、皮肤吸收量低,骨吸收小的高能射线为宜,如60钴、加速器等。加速器照射深部肿瘤量较高,较均匀,周围正常组织受影响相对较少,比60钴为优。以往没有60钴和加速器的设备,采用深部X线治疗,皮肤反应大,骨吸收量高,疗效差(5年生存率20%),现已不用。
(3)放射治疗布野及治疗技术:请另参考专著。
(4)放射的时间和剂量:常用的有连续分次放射,即以6~7周(每周5次)完成整个疗程;分段放射即把全部疗程分成两个治疗段,每段约3周半(每周照5次),中间休息4周。分段放疗能减轻副反应,提高5年生存率,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顺利完成放疗的疗程,对年老体弱尤为适宜。放疗剂量:根治性,鼻咽部剂量为5 000~7 000cGу;颈部剂量为5 000~
6 000 cGу;姑息放疗则为4 000~4 500 cGу及3 000 cGу。
(5)放射失败的原因:一是肿瘤向远处转移,二是局部肿瘤未能控制(乏氧细胞的存在),三是副反应严重,机体抗病力减弱。
2.化学治疗:鼻咽癌由于病情隐蔽,当发现就诊时75%已是Ⅲ、Ⅳ期,况且鼻咽癌95%属低分化和未分化,恶性程度高,容易向远处转移,病期越晚,转移率越高。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药的主要作用是减轻放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或歼灭向全身播散尚未安家落户的癌细胞或微小癌灶,但对已形成较大的癌组织已无能为力,此时如能配合化疗,对有些病例的转移灶可直接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局部放疗加全身化疗加中医中药扶正治疗,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实践证明,疗效比任何单一手段为优。但是鼻咽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不高,临床上,只能选择全身情况较好,转移灶直径在3cm以内者,能够耐受化疗冲击的病人。对于体质虚弱,转移癌灶超过3cm,如用化疗攻克,超过机体耐受程度而损伤正气,往往导致病情恶化,就此一蹶不振。因此,对化疗病例的选择及剂量疗程的掌握极为重要。化疗可在放疗前或放疗后进行。放疗前化疗的目的是抑制已转移的微小癌灶,以免接受放疗后防卫力量降低,转移灶乘机作祟,如果放疗前体质虚弱,不要急于先行化疗,避免由于化疗打垮正气,而失去放疗主攻的机会。放疗结束后何时进行化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血像及全身情况良好即可紧接着化疗,但有此条件者不多,大多需要休整2~4周才能接受,倘若体力不支,千万不要为化疗而化疗,以免攻邪不克,反伤正气。
常用的化疗药:首选顺铂、卡铂、平阳霉素、环磷酰胺、氟脲嘧啶,前四者能直接作用于DNA,后二者能干扰DNA的合成,次选药物有羟基脲、氨甲喋呤、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联合化疗优于单一用药,大多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常用方案有:
(1)PF方案:顺铂100mg/㎡静脉滴注,第1天,氟脲嘧啶每天1 000mg/㎡,第2~6天,21~28天为1周期。如在PF方案基础上加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 mg/㎡,与氟脲嘧啶同步使用,可提高疗效。本法是晚期鼻咽癌常用方案,往往PF方案无效时,加用CF还可获效。
(2)PFB方案:顺铂100mg/㎡,第1天,静滴,氟脲嘧啶650 mg/㎡,静滴,第2~6天,平阳霉素16 mg/㎡,静滴,第2~6天,21~28天为1周期。
(3)PFA方案:顺铂20 mg和氟脲嘧啶500mg静滴5天,阿霉素40mg,疗程第1天静推,3~4周重复1次。
其他非铂类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按上述单味化疗药的不同药理性质,结合细胞动力学原理进行组方。化疗同时为减轻副反应提高疗效,应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维生素B6,ATP和预防呕吐的灭吐灵,恩丹西酮(枢复宁),格拉斯琼(康泉)等。使用顺铂如大剂量的应配合水化。
(4)化疗期间中医的扶正治疗:参阅总论第六章第三节。
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978年在湖南省郴州的全国鼻咽癌会议上,按病机将鼻咽癌分为放疗前的三型:痰浊凝聚,气血凝结,火热内困;放疗后三型:阴血亏损,津液耗伤,脾胃失调。作者参照各家分型,结合临床实践,归纳修改如下:
(1) 放疗前的辨证分型施治:
①肺热痰凝型:病期较早,症状较轻。
主证:涕中带血或晨起第1口回吸痰有血丝,有时鼻衄或鼻塞,偶有口苦、咽干,或头晕、头重、舌质正常或微红、苔薄、脉滑有力。
治法:清热润肺,清痰散结。
方药:金瓜蒌15g 北沙参15g 野菊花15g 金银花12g 石上柏30g 茯苓12g 甘草3g 山慈姑15g 麦冬10g 随症加减。
②气郁痰结型:原发肿瘤压迫周围器官,瘤灶溃烂,且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主证:精神抑郁,烦躁多梦,口苦、咽干,或呼吸有异味,耳鸣,耳聋,颈部有肿块,唇红易干,舌淡红或淡赤,苔黄、白、厚或腻,脉滑数或小弦。
治法:疏肝泻火,软坚散结。
方药:龙胆草12g 太子参15g 夏枯草15g 金银花15g 野菊花15g 绞股蓝15g 山药15g 白花蛇舌草24g 茯苓12g 甘草3g 白术9g 随症加减。
③热毒血结型:原发癌灶合并感染,上行侵犯颅底神经,下向颈部淋巴结转移。
主证:头晕、头痛或偏头痛,复视或视力模糊,眼斜,舌歪,颈部肿块,口干口苦,或吞咽困难,失眠,烦躁,耳鸣、鼻塞,流有异味浊涕。
治法:清热解毒,平肝凉血。
方药:麦冬15g 天冬18g 北沙参15g 牡丹皮12g 茯苓12g 金银花15g 僵蚕10g 钩藤12g 太子参15g 白毛藤30g 甘草3g 绞股蓝15g 川芎8g 独活9g 随症加减。
(2) 放疗后的辨证分型施治:从中医观点,射线是一种热性杀伤物质,热可化火,火能灼律,引起阴虚火热症候。阴津不足,必会导致阳气衰微,致使气阴两虚。气虚则阳微,脾阳不振,则运化消导失职,呈现脾胃失调症候。
①阴虚热毒型:为放疗后最常见的热性反应,约占80%~90%。
主证:头晕或耳鸣,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喜凉饮,口腔粘膜糜烂或破溃,重则吞咽疼痛或困难,纳减神疲,有时五心烦热,间有盗汗,偶有便秘,尿短赤或正常,舌赤或绛,少津,无苔或少苔,或披黄白厚苔及黑苔。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泻火。
方药:扶正生津汤(作者常用方剂)
麦冬15g 天冬15g 北沙参12g 生地黄12g 玄参9g 绞股蓝15g 石斛12g 金银花9g 白茅根15g 白毛藤20~30g 党参12g 茯苓12g 白术10g 太子参12g 甘草3g
(本方义及辨证加减参阅总论第六章第四节)
②气阴两虚型:病情较晚,伤阴较重,阳气亦衰。
主证:头晕,耳鸣,气短,心悸,倦怠,乏力,低声少言,纳食低下,舌淡红或微红,口干或不干,有时舌苔厚而腻,尿正常或清长,大便正常或稀软,气虚则小便次数增多,阴虚多见便秘。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培本。
方药:生黄芪18g 党参15g 茯苓12g 白术12g 甘草3g 石斛12g 何首乌15g 女贞子15g 麦芽15g 鸡血藤30g 肉苁蓉15g 枸杞子12g 山茱萸9g 麦冬12g 黄精12g
③脾胃失调型:放疗、化疗之后,出现消化道反应,或营养不良。
主证:食欲不振,胃胀不舒,喜温怕冷,有时恶心,面色苍白,或有虚汗,四肢发凉,口淡无味,大便正常或溏稀,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或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方药:黄芪20g 党参15g 茯苓15g 白术12g 大枣8g 莲子肉15g 芡实15g 木香9g 鸡内金10g 陈皮8g 砂仁9g 佛手9g 当归9g 随症加减。
(3) 放疗与中医药结合应注意的问题:中医认为电离辐射是一种热攻的手段,攻邪虽起到扶正作用,但因火热灼津,会导致阴液亏损,产生局部及全身副反应,因此放疗期间应投以养阴生津,健脾益气中药治疗。癌细胞的分解代谢,以及肿瘤合并感染,会增加体内热毒废物的淤积,因此在扶正生津的同时,应使用清热解毒之品,以清除淤积的废物,降解体内的毒素,从而促进恢复。放疗失败原因之一是乏氧癌细胞的存在,而对放射不敏感,在扶正方剂之中,如配伍活血化淤的丹参、赤芍之类药,能改善微循环,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含量,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放疗之后,坚持较长的扶正培本,抗癌抑癌的药物治疗,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长期服用寒凉药物,易伤害脾胃,组方用药必须配伍健脾益气之剂,如四君子汤等,以保护后天之本。
4.单方验方:除辨证分型施治外,中医的单验方大都属于清热解毒,滋阴生津,健脾扶正之类。
(1)鼻咽清毒剂(广州):野菊花 夏枯草 七叶一枝花 党参 茅莓 苍耳子 龙胆草 入地金牛等
(2)鼻上方(广州):适用于鼻咽部原发癌肿块较明显者。
钩藤12g 蜈蚣3条 蜂房10g 莪术15g 走马胎16g 葵树子30g 山慈姑12g 半枝莲15g 桑寄生15g
(3)鼻下方(广州):适用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川楝子9g 石菖蒲9g 白芍12g 玄参12g 瓜蒌15g 生牡蛎30g 夏枯草30g 皂刺15g 生硼砂1.5g(冲服)
(4)养津饮:
雪梨干30g 芦根30g 天花粉15g 麦冬9g 玄参15g 生地黄9g 桔梗9g 杭菊花12g 茯苓12g 甘草4g
(5)绞股蓝:每天20~30g 煎汤或冲泡开水代茶经常服用。
(6)志苓胶囊:对鼻咽癌合并感染或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热性反应,发热,身痛或远处转移,癌毒浸滛等症候有较好的疗效。3粒,3次/天,饭后服,连服2~4周或更长。
5.手术或其他治疗:鼻咽部深藏,四周结构复杂,手术切除原发灶有困难,况且,本病大都为低分化癌,转移较早,手术效果亦不佳,因此,对原发灶手术已不采用,但对颈部转移癌,放疗虽有缩小,因残癌出现抗放射,如放疗之后观察2~3个月,未见再缩小。为防止复发,在病人无张口困难情况下,可考虑手术切除。
6.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详见总论第七~十章。
【预后】鼻咽癌未经治疗的自然病程,因人而异,据一组93例的统计,72.2%于出现症状之后3年内死亡,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13个月,平均18.7个月。晚期病例从对症治疗开始至死亡时,最短1个月,最长31个月,平均7.9个月。病属上行型,细胞分化较好,癌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鳞癌Ⅲ级,精神乐观,家庭护理条件较好者,预后较佳,反之则较差。
单纯放射,5年生存率多在30%~40%之间,分期分段放疗可提高到49%,放疗同时配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坚持较长时间,5年生存率可达58%~68%。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中西结合肿瘤临床治疗“准”字号专利新药——“志苓胶囊”近日在陕西上市。该药是由16味中药辅以5种西药的中西药结合大复方制剂,是由我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国际医学界誉为“克癌圣斗士”的著明肿瘤专家潘明继教授在研发了抗癌药物“三尖衫酯碱”之后的又一个科研成果。
志苓胶囊是潘明继50年临床经验与他首创的“扶正培本”治癌理论相结合的结晶,该药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攻补兼施、经济方便、疗程短见效快,适合于早、中、晚期各类型恶性肿瘤的各个阶段治疗,特别是对于中晚期癌症诸多痛苦,只要服用1~2天即可见效,一周内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看得见,部分患者服用可延寿多年甚至奇迹般治愈。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亲自题词“书赠潘明继教授:融汇中西医,造福全人类”。
咨询电话029-87551113 87561113

参考资料:《癌症扶正培本治疗学》作者:潘明继教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6
医生指出,引起鼻塞的原因很多,除了感冒、流鼻水或过敏发作会导致鼻塞,一些鼻病也会引起鼻塞的病状。只是单侧、持续性的鼻塞症状可能是良性的鼻病,也可能是鼻癌的前兆。这些状况自己无法判断,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鼻科门诊用科学仪器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通常是良性鼻病引起的单侧、持续性鼻塞。包括鼻中隔弯曲、息肉性或霉菌性鼻窦炎,获释一些良性的肿瘤,但是除了单侧、持续性鼻塞问题外,还伴有流鼻血、耳朵肿胀感获释颈部有肿块时,就更要当心,一般是鼻癌的前兆,应尽速就医切勿延误治疗良机。
怎样辨别鼻受伤卤窦的肿瘤症状?
鼻腔和鼻窦的恶性肿瘤称之鼻癌或鼻咽癌。鼻癌常见的表现应掌握,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1、鼻衄和鼻涕带血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当癌肿组织较小,仅局限在鼻腔或鼻窦内时,这个症状是唯一的“报警”信号,而且往往出血不多,有时只是涕中带血,所以常不受病人重视而包略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40岁以的中年人,如有这条症状,不妨请医生检查一下。 2、单侧鼻塞和流鼻涕 鼻腔癌出现单侧鼻塞较早,而鼻窦癌出现较晚。随着肿瘤组织增大,鼻塞便愈来愈重,呈持续性鼻塞。这与一般鼻炎两交替性鼻塞不同。滴入1%的麻黄素液后,不像鼻炎那样能使鼻通气明显改善。此外,肿瘤组织坏死或混合感染时,会有特殊臭味的鼻涕。 3、面颊肿胀、疼痛麻木感 这主是上颌窦癌的症状。其中有些病人可在局部的皮下摸到隆起的硬块。 4、眼部症状 包括单侧实眼、复视、红眼、流睛、眼胀疼、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一般较早出现于筛窦癌。当上颌窦癌和额窦癌向眼眶扩展时,也可以出现眼部症状,病人多先到眼科就诊,最终还是转到耳鼻喉科。 5、口腔症状 最常见的有牙痛、牙松动和张口困难等,这些症状主要与上颌窦癌有关。因陋就简口腔的顶盖就是上颌窦的底壁,所以上颌窦的病变往往会出现上列牙齿的症状,其中以患侧第一、二磨牙和第二双尖牙的症状明显。有的端正人因牙痛几乎把所有的上牙拔光了,但牙痛仍未缓解,后来癌肿就在疼痛的部位钻出来。诊断明确了,但病变已经扩散了。 6、其他症状 有的鼻部膨大变形、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全身健康情况恶化等,这些多属癌肿较晚期的症状。 说到这里,有一点必须指出,即上述是鼻癌的常见症状,但作为一个单独的症状,鼻癌却不是引起这些症状的最常见的原因,而多半是其他疾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否则易患癌症。一些共同症状的病如:鼻出血常鼻中隔疾患;鼻塞常见鼻炎;眼部和口腔症状常见眼、牙病。因砦警惕鼻产吕的同时,还应细心地去求医生检查和鉴别。

著名演员李雪健患了鼻癌,大家在惋惜之余,还有了一种说法:鼻炎会导致鼻癌(据报道,李雪健就长期患有鼻炎)。这让很多鼻炎患者担心不已,惟恐这鼻炎哪一天就变成了鼻癌。这一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记者专门采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华清泉副主任医师。
华主任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任何研究表明,鼻炎会导致鼻癌。华主任介绍说,鼻癌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属高发区,武汉发病率居中。至于鼻癌的发病原因现在还不明确,只知道该病具有家族性,并与EB病毒感染有关。华主任指出,这也并不是说鼻炎与鼻癌就毫无关系,因为EB病毒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有时这种感染会有鼻炎症状。
令华主任担心的是,鼻癌的症状与鼻炎较相似,都会出现头疼、鼻子不通,这使得一些病人,特别是有鼻炎病史的病人,往往到晚期才来医治。华主任提醒患者如经常出现回吸涕中带血(即吸一下鼻子吐出来的痰带血)这一鼻癌的典型症状,就一定要看医生。另外,耳鸣、上颈部有肿块(晚期症状)也可能是鼻癌的征兆。
据了解,一般经过放疗,鼻癌晚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0%-40%。
1 鼻咽癌的流行特征
鼻咽癌系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病情况因地区、种族、年龄不同而差异悬殊。鼻咽癌主要以东南亚,尤以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多见,黄种人</A>发病率高,白种人</A>及黑种人</A>少见。在我国广东省,操广州方言人</A>群发病率明显高于以闽南和客家方言为主的人</A>群。其发病率在30岁开始迅速上升,50~59岁达最高峰。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5~4∶1。
2 鼻咽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1 涕血和鼻衄 73.7%病例有此症状,尤其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或肿瘤表面溃疡型或菜花型者症状更为典型。轻者引起涕血,重者可致鼻衄。
2.2 耳鸣或听力 癌灶位于咽隐窝或咽鼓管园枕区者常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由于肿瘤常浸润、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而出现渗出性中耳炎所致。
2.3 鼻塞 肿瘤位于鼻咽顶前壁,或原发瘤浸润至鼻后孔区均可产生机械性堵塞而引起鼻塞。
2.4 头痛 常表现为单侧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其发生原因:①神经血管反射性痛;②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在硬脑膜处受压;③颈淋巴结肿块压迫颈内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④炎性感染;⑤颅底骨质破坏。
2.5 眼部症状 表现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突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眼底见视神经萎缩、水肿。可因癌肿经颅内或颅外途径侵入眼眶,或颈淋巴结转移压迫颈交感神经节所致。
2.6 颅神经受损症状 受损部位主要发生在各颅神经离颅部位,而非中枢性损害。常见多对颅神经相继或同时受累,其中以三叉、外展、舌咽、舌下神经受累较多,因而出现相应颅神经受损症状。
2.7 肿瘤转移症状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9.3%,可单侧或双侧,以颈深上前组和后组淋巴结转移较早发生。远处转移相当多见,亦可经血道转移至全身。
2.8 EB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 均明显升高。目前普遍应用免疫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病毒IgA/VCA(壳抗原)和IgA/EA(早期抗原)抗体滴度。凡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者应疑为鼻咽癌。
3 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
3.1 WHO分类 1978年,WHO将鼻咽癌分为3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1991年修订后的WHO将鼻咽癌分为2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癌(分化型;未分化型)。其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明显的角化证据。前者角化明显,多见于老年人</A>,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密切。后者占鼻咽癌大多数,无明显角化,它们(尤其是未分化型)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非角化癌中,分化型之癌细胞境界清楚,呈多层或铺砌状排列,而未分化型之癌细胞境界不清,呈合体状,有些则呈梭形。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型)常见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
3.2 国内分类 国内较权威的分类将鼻咽癌分为:原位癌、浸润癌两大类。而浸润癌则又包括5个亚型:微小浸润癌、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腺癌(高、中、低分化)、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此种分类常被应用于国内病理诊断中。
4 常见鼻咽癌类型的组织学特征
4.1 原位癌 多数发生于表面被覆上皮,少数发生于隐窝被覆上皮。多数原位癌见于柱状上皮之间(柱状型原位癌);少数位于鳞状上皮中(鳞状型原位癌)。原位癌可累及上皮全层,也可仅累及部分上皮。鼻咽原位癌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特征。原位癌癌细胞在CK免疫组化染色和AB粘液染色上呈阴性或极弱阳性,以此可将原位癌与正常的、不典型增生和化生细胞相区别,后者CK及A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4.2 浸润癌
4.2.1 微小浸润癌 癌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向下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一个高位(×400)视野。诊断微小浸润癌一定要连续切片,确认浸润灶周围并不存在主要浸润性癌块。表面被覆上皮的微小浸润癌多数以梭形癌细胞向下浸润,而隐窝被覆上皮的微小浸润癌则多数以泡状核癌细胞向下浸润。
4.2.2 鳞状细胞癌 鼻咽癌多数起源于柱状上皮,但大多数则为鳞状细胞癌。肿瘤鳞状上皮的分化特征包括:角化珠;细胞间桥;细胞内或/和细胞外角化;癌巢中癌细胞鳞状上皮样排列。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级。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大部分癌组织中可见细胞间桥或/和角化。角化为细胞内或细胞外,有时二者共同形成角化珠。癌巢境界清楚,癌细胞分化好,核分裂少见。癌巢无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多数为纤维组织型,常伴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MA和CK(尤其是高分子量CK)呈强阳性反应。中等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可见一定数量的细胞间桥或/和角化,但数量远较高分化者为少。癌巢内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巢周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其间质特点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有时多数癌细胞核呈小、中等梭形,胞浆略嗜酸性或嗜双色性,癌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亚型);有时多数癌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境界清楚,胞浆透明,核较小(鳞状细胞癌,透明细胞亚型)。中等分化鳞状细胞癌中,常可见癌细胞核增大,空泡状,呈状核细胞变。EMA和CK常呈阳性反应。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细胞间桥或/和角化,但数量极少。癌细胞境界较清或隐约可见。核深染且显示较明显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可见瘤巨细胞。癌细胞梭形,或多边形透明状,或呈泡状核细胞。癌巢境界清楚或与间质交错混杂,癌巢内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呈淋巴细胞丰富浸润型,或为肉芽组织型、纤维化型、固有组织型,常伴有不等量浆细胞浸润。有时癌组织呈外生性生长,形成以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结构(乳头状鳞状细胞癌)。有时癌组织呈内生性生长,形成类似膀胱移行上皮排列型,且癌巢周边有一薄层限界膜包绕,境界十分清楚,过去称为“移行细胞癌”,现仍归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EMA和CK可呈阳性反应。
4.2.3 腺癌 极为少见。可源于鼻咽粘膜的小涎腺或被覆柱状上皮。按其分化程度也可分为高、中、低分化三个亚型。高分化腺癌,分为涎腺型和普通型两类。前者包括腺样囊性癌(多见)、粘液表皮样癌(较多见)、恶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基底细胞腺瘤(少见)等。后者包括粘液腺癌、乳头状癌、管状腺癌等。中等分化腺癌,癌组织中有一定数量清楚的腺腔形成,部分呈未分化癌结构。这一般是高分化腺癌进一部间变所致。低分化腺癌,癌组织中仅见少量腺腔形成,大部分则为未分化癌结构。可应用AB粘液染色来鉴别腺腔真伪。如癌细胞胞浆中含有粘液颗粒,腺腔内有粘液存在,则证实癌细胞为腺癌细胞。
腺癌对CK,尤其是低分子量CK呈阳性反应。
4.2.4 泡状核细胞癌 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即核体积增大,呈圆形、椭圆形或胖梭形,核染色质较稀少,使核呈空泡状,染色质在核膜下不均匀聚集,使核膜厚薄不均,可见巨泡状核细胞。核仁肥大,一个或几个。癌细胞胞浆浅染,界限不清。癌巢中常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在病理诊断中,只有当核呈空泡状变的癌细胞占75%以上者才能诊断为此型。此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CK免疫组化染色常呈阳性反应。
4.2.5 未分化癌 癌组织中缺乏明确的细胞间桥和/或角化,也不存在明确的腺腔结构。此型在组织学上有两种表现型式。一是癌细胞境界较清楚,形成明显癌巢结构,癌巢被纤维组织和淋巴样细胞所围绕。癌细胞排列类似鳞状上皮,但又找不到细胞间桥和/或角化,此即Regaud型。二是癌细胞呈小圆形、小梭型或多形性,不见细胞间桥或角化,也不见腺腔形成,癌细胞分布较弥散,此即Schmincke型,此型易与大细胞恶性淋巴瘤相混淆,但癌细胞对EMA和CK呈现阳性反应,或网状纤维染色呈现巢样结构,即可与淋巴瘤相鉴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