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学佛高人?如何供佛?

谢谢!我看《华严经》上说王子因为累生累世供养诸佛和修行功德而成毗卢遮那佛,可见供佛功德很大,那怎样做才能算供养诸佛呢?是多去寺庙烧香磕头吗?多见家烧香磕头吗?还有别有方法吗?

在商店买来的或者别人赠送的清净之物,都可以供佛,先供佛,再自己使用。供佛的时候念供佛偈(附後)。供佛之後将供佛物撤下来的时候,要用香或者花来赎回(一般家庭用香赎),念赎果偈(附後)。如果既没有香也没有花,可以为佛像和供桌打扫一下卫生,以此来赎回供佛物。

如果是要马上吃的食品,可以供上去之後,然後用香赎回,再食用。放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如果是自己不急用又不易变质的物品,可以在供桌上久放一些。

至於如何供佛能令福德增进最快,真观老师在《劝发普贤行愿》一文中有详细的开示。

在外面吃饭或者不方便行礼拜时,可以在自己使用食物前,以恭敬心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六道众生,阿弥陀佛!」,然後再食用。

供佛偈

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
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赎果偈

愿此清净香,赎回供佛物,
祈求佛加持,增长诸福慧,
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注:供佛偈的第一句「愿此香花果」,根据您供佛物的不同可作不同的说法,如果您仅上香,就说愿此清净香;如果您仅供花,就说愿此清净花,若是鲜花,可以说愿此鲜洁花,等等;如果仅是水果,可以说愿此清净果;如果您供的又有吃的又有用的,就说愿此清净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3
这里“佛”,就是指十方如来,“莫忘”就是要念佛之意。念佛的范围很广,《三千威仪》上说:“当念有五事,一当念佛功德,二当念佛经戒,三当念佛智慧,四当念佛恩大难极,五当念佛精进乃至泥洹。”这里着重是从念恩上说,因为教言是说“莫忘大慈大悲佛”,诸佛以大慈大悲护念我们,这是主要从大慈大悲具有恩德的方面讲。为什么要时时忆念佛陀呢?以经说明,《楞严经》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十方的如来怜念众生,就象慈母忆念孩子一样。孩子如果逃离,母亲虽然忆念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孩子忆念母亲,能象母亲忆念孩子一样,那母子生生世世都不会疏远。同样,如果众生的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决定会见佛,去佛不远,不需要其他的方便,自然能够心地开明。)所以,佛既以大慈悲护念我们,我们怎么能忘掉佛陀呢?
忆佛念佛具有大功德,经云:“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三摩地王经》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没有远近之别,我们诚心忆佛念佛,一定能得加持。
以本师而言,我们都是释迦佛教下弟子,出家人都名释子,释迦佛对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都具有大恩德。佛不出世,万古如长夜,我们根本不可能值遇佛法,连三宝之名都听不到,相续中不可能生起一点智慧,决定是在无依无靠的状态中沉溺生死。在这个世界,任何一本经书,任何一座寺院,任何一个僧团,下至经中一字、一片袈裟,都是释迦佛事业的体现,都是以本师无尽悲愿所成就的。
在因地时,其他菩萨发愿摄受净土,本师以大悲摄受具诤浊世秽土,发了如白莲花一般的五百大愿,普遍摄受浊世众生。今天虽然生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佛已圆寂,不能亲见佛颜,但是本师的遗教还在对我们作摄受,作饶益。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本师的恩德,时时应念佛恩

不于狡者起信心:
什么是狡者呢?表里不一的人,就是狡者。《萨迦格言》说:“狡者伪装语甜蜜,未经观察勿轻信,孔雀身美声悦耳,然彼所食皆为毒。”狡诈者外表装得很好,语言特别甜蜜,未经观察,不能轻易相信他。就象孔雀,外表非常美丽,声音很悦耳动听,但是它所吃的都是毒物。所以外表上好看,话说得好听,并不代表内心的贤善。作为一个修行人,对于好坏、是否有意义等都应该观察、辨别而作取舍,对于狡诈者不能起信心,因为这对自己不仅毫无利益,反而是祸害无穷。
有时候观察人是很困难的事。藏族有句俗话说,孔雀老虎等动物的斑纹现在外面,有形相,容易看清楚,而人的内心没有形相,不容易了知。人的狡诈往往深藏在心里,不是现在外境的形相上,所以,不观察容易上当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赞叹能阅华严!念佛是供佛法身
第2个回答  2013-03-04
 乞丐终日祈求富人,也无法使自己成为富人;平民终日巴结贵人,也无法使自己成为贵人;除非他们自己获得财富和权势,使自己的人生达到那样的层次,否则,怎么祈求、怎么巴结,也没有用!在精神方面也是一样,人们没有佛的境界,能够进入佛国,和佛在一起吗?凡众整天念佛、求佛、拜佛,而不知做佛、成佛,不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不和贫贱之人巴结富贵之人一样吗?佛不是空念成的。存佛心、说佛话、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
  什么样的心灵和思想,造就什么样的现实。佛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他有佛的心灵和思想;魔之所以为魔,是因为他有魔的心灵和思想;凡众之所以为凡众,是因为他有凡众的心灵和思想;狗之所以为狗,是因为他有狗的心灵和思想。因此,只要看一个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就足以了解他供的是什么。。。
佛,不在你的对面。 佛,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第3个回答  2013-03-03
此为下法,小乘声闻都算不上,没用,是外道的功夫。多看大乘经典,受益不浅,觉悟成佛,不应求人,佛之所以离开,就是为了让你们没有了依靠,自己去修行,不要期望别人能给你什么,一切佛从来都不做这种事。
第4个回答  2013-03-03
心中有佛,即是供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