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英国却是重要的决策机构,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是大河文明,广阔的土地早就了我国的政治强调集中的特征。自秦以来就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专制程度不断提升。到明朝,持续千年的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终以丞相被废而告终。晃权空前强化,但同时产生的不良影响就是皇帝的工作量骤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设置内阁,作为有建议权的秘书部门。当然,明后期权力提升,清朝削弱。而英国在欧洲,自古希腊以来,丘陵地区产生的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影响深远。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早,国王权力很早就被法律约束。再加上英国议会的逐渐完善,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内阁逐渐掌握行政权。当然,我们不能忽略那个插曲,从德国迎回的乔治三世讲不好英语,委托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政务会议,逐渐,沃波尔成为了政府的实际首脑,成为第一位首相。英国内阁制就这样形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4
这和东西方文化和风俗不同有关。
中国自秦之后就是大一统的封建制
西方自西罗马、法兰克帝国覆灭之后的两个大时间段里,大部分是小诸侯国林立,联盟或者联姻,在中国看来是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实际上就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国王,很多时间里他只是整个联盟的盟主罢了,下辖的贵族——举个例子,西欧的骑士一年只有1~3个月是有义务为国王征战的,过期了,要么国王加薪,要么他就带着扈从回家。故而不是亡国的大战,很少有拉锯的,国库耗不起,这也是西方不歧视被俘者和善待俘虏的最初缘由,骑士忠诚度有限,量少且大多相互联姻——是可以不买国王帐的。
这样的环境下,在中国就是一个声音说话,君权和相权分配平衡的话,就会出现大治——君权需要有人为他有效的管理国家;相权需要一个最权威的人为他提供各种资源、便利和支持,这个度要把握好,哪边偏了都要出事故。
明代君权取代相权,这样一来,政府的行政能力很大程度上就要看国君的贤愚了。内阁只是执行者,或多少有些常务的处理权(蓝批)。所以明代没多少妇孺皆知的名臣,像于谦、张居正,不过是相权的短暂的逆袭。而到了嘉靖朝,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廷部级官员空缺了都没人敢做主补上。
西方还是遗留的习俗,他们看重贵族的身份,哪怕是只有一个村的男爵,也是极为人尊重的,人多,有权,历朝国王基本没怎么开杀过。这,呵呵,实际上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最原始的形成环境(不像罗马元老院,那不是上的了台面的贵族就进不去,但是中世纪后期,民主政治形成前夕,你只要有个大家承认的贵族身份,权力不是太大也没关系)
简而言之,西方的内阁,最初就是贵族们看国王这个盟主不顺眼,打翻了,我们直接走上前台,有什么事大家商量着办。(不是我编的,亨利二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路易十六,都是这样被打下的,其中查理二世是一世的弟弟,一世被杀后,贵族们请他回来捂坐垫,结果他太想给哥哥复仇了,根基不稳,又被打到,最后请的查理一世的女婿威廉从荷兰请回来做国王。这要在中国.....你敢把皇子请回来?除非那个位子根本不重要,否则就是你秀逗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04
事实上司礼监才是内侍机构,明朝很多时候就是所谓的士大夫与圣天子共治。甚至说,你说有些明朝皇帝很大程度就是类似摆设。文臣当权的事例在重文轻武的时代屡见不鲜,只不过看皇上手段如何能否有效集权,像万历年初期就是张居正一言堂。英国内阁决策是有历史原因的,包括大宪章等等。英国在限定皇权之前,也是高度集权的。
第3个回答  2013-03-09
明朝的内阁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为英国的国王是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从而来限制王权。也就是说俩者的只要不同是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
第4个回答  2013-03-05
文化结构不一样以及历史背景不一样,中国中央集权的历史近2000年,期间不断总结完备制度,形成高度集权。西方到1500年以后才逐渐形成民族国家,君权逐渐稳固。其次,西方向来有贵族议政的传统,而中国自唐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议会传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