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羊皮筏子的渊源和发展?

如题所述

据史载,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算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甘肃皮筏历史因缺乏记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定》载,兰州羊皮筏子从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兴起,至少在320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渡河,之后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一直传承不断。

  黄河皮筏子是中国黄河地区特有的一种皮船,旧称“革船”,用牛羊皮制成,是世界著名皮船之一。用羊皮制成的称羊皮筏子,用牛皮制成的称牛皮筏子。俗话说“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可见筏子和黄河的紧密关系。

  羊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一路浩浩荡荡,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是何等壮观

  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技术高超、水性好的筏子客也留下许多闯荡江湖的神奇传说。

  黄河数千公里,平缓处甚少,特别是从兰州往下游的大峡、桑园峡等地,水流湍急,怪石嶙峋,稍有不慎,就会有筏翻舟覆之险,这些都要靠筏子客去掌控。现在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羊皮筏子渐渐退出了江河,大多成了景区旅游增收的一种工具,供游客体验和感受当地的风情的一种摆设,早已脱离了它原有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性。

在这里,黄河上漂来荡去的羊皮筏子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

  兰州是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在这里,黄河上漂来荡去的羊皮筏子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

  我本来想去了解一些仍在担当原始运输工具的羊皮筏子,可是多方了解,最后未果,据说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尚有一些羊皮筏子用作私家的运输工具,估计得花时间细细追寻。

 筏工介绍,这些羊皮筏子大都是宁夏或青海地区制作生产的,但不知道其中具体的详情。据资料介绍,黄河皮筏子制作先要制皮囊。首先要剥皮,杀牛宰羊后,去头,去后肢,将其倒挂起来,从臀部剥皮,最后剥至颈部,牛羊皮则被囫囵剥下。

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

  皮剥下后就要鞣皮,把它变成“熟皮子”,其方法是:把带毛的皮囊浸泡在水里,待其发酵,取出淋干,用刀将毛刮净,再把皮囊翻过来。然后脚踩蹂制,使其变软。之后在皮囊内注入适量清油、盐水,使柔韧,可防腐。再用细麻线将颈部、臀部。一只前肢扎死,从另一只前肢充气,再用活扣扎紧。羊皮囊由筏客子口吹充气,牛皮囊特大,需气量甚巨则用“火皮胎”充气。火皮胎实际上是个便携式风箱。

  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这种筏子目前应该是绝迹了;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

  在兰州黄河旅游码头看到的羊皮筏子,大多由十二三只羊皮组成,游客坐在上面,由一名筏工操作。现在黄河的水情不像从前那样险恶,为了游客安全,羊皮筏子也只在比较浅的水域行驶,因此坐筏子的感觉也少了些惊心动魄。

坐在筏子上,看黄河水滚滚东流

  坐在筏子上,低头就能看见黄河水从羊皮胎的空当中悠悠穿过,向下一伸手穿过木架子就能撩到凉凉的河水,更奇妙的是筏子随着水波荡漾晃晃悠悠,乘客却不会被水打湿,有点“我自端坐,任他风浪”的味道。河面上凉风习习,浑黄的河水打着漩涡缓缓东流,河心小岛上芦苇摇曳,河对岸的山上白塔峭然屹立,看“筏子客”使出“压”、“抓”、“提”等招式划桨,听他高亢地扯着嗓子唱几句颤悠悠的“花儿”……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黄河的独特韵味。

  皮筏浮力极好,容易操作控制,遇上湍急时快如飞箭,给人飞流直下的痛快感。长途漂流要用大筏,游人可在筏子上走动,乘上它可在黄河里漂流半天到两天长的时间,一路欣赏黄河上的壮美风光。

  皮筏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所以已经被淘汰。然而羊皮筏子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视野宽阔等优点,如能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观景,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自小我们便知黄河上游,水流湍急,一条赤练撕裂大地,河两岸的来往变成了最大的问题。但是勤劳智慧的兰州人民就地取材,发明了一种稳定而又安全的渡河方法——羊皮筏子。

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早在千百年前,聪明勇敢的黄河儿女就钻进充气的牛羊皮胎里浮泅过河,那时的羊皮筏子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已经差不多了。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

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旧唐书·东女国传)载,"用皮牛为船以渡";白居易在《长庆集·蛮于朝》中诗云:"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宋史·王延德传》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至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兰州何时流行皮筏,因缺乏史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宝)载,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西宁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曾在张家河湾拆民房,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大破新城和皋兰龙尾山;六月,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企图渡河以逃,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迫使王辅臣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年在兰州黄河用于运输,现在已成兰州黄河上乘坐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遗产。

从光绪年间至今羊皮筏子世代沿袭,其不仅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更是浓缩了黄河文化数百年来的历史价值。另外,羊皮筏子造型美观、独特,非常具有观赏性,已被制作成各种类型的雕塑、工艺品等,离开了黄河水,依然展示着黄河文化的风采,其艺术价值难以估量。特别要提到的是,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随着一声令下,20架羊皮筏子依次摆开,筏子客们喊着起航的号子,兰州黄河段再现她的古老与沧桑。)"黄河滚滚波浪翻,羊皮筏子当轮船","筏子客"们吼着西北的豪放,在滔滔的黄河水中"扬帆起航",激流勇进。羊皮筏子唱着欢快的歌谣,穿过古老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沿河顺流直下,两旁古老的水车咿呀作响,伴着高亢的花儿,筏子在风头浪尖上飞渡,剪出一道又一道风景……岸上凉亭里,几个老人正在弹唱兰州鼓子,众人帮腔,韵味悠长的歌声飘扬在水岸上空……

对于非遗文化有兴趣的广大网友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江苏网洋河“千名匠人·千年匠心”全国摄影比赛活动专题页面了解或者投稿来参与本次摄影大赛。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为非遗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

请输入图片描

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要将整个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一点也不能破),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

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

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

有兴趣的游人可以体验一下“吹牛皮过黄河”的感觉

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

在旅游旺季,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你会看见,他们拿着不粗不细的竹竿,大胆得破浪而行在黄河上。如果有兴致,一番讨价还价后,便可乘皮筏在黄河急流中一游,不过,别忘了穿好救生衣,安全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敢乘坐,至少要在皮筏旁留一个影,别有情趣,也不虚了兰州之行。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那你也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第3个回答  2017-12-27

羊皮筏子(崔皓景/摄)

据甘肃旅游频道(崔皓景)作为水上古老的摆渡工具,皮筏为渡由来已久。《后汉书》记载,护羌校尉贵德渡黄河“缝革囊为船”;《水经注》记载,“汉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也就是说具体记载皮筏为渡距今2000年。这里的皮筏是指牛皮筏子,直到清代羊皮筏子才取代了牛皮筏子。

2006年羊皮筏子被甘肃省文化厅正式确定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从康熙时,也就是1675年2月,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西宁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在张家河用木料结合革囊夜渡黄河追击,后来,王辅臣兵也造皮筏上百企图渡河逃跑……因为黄河流域的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牛羊成群,所以皮筏的材料很充足。最初是用牛皮胎进行水运,以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将牛皮袋捆在木排下制成皮筏皮筏,再后来在实践过过程发现羊皮筏子要比牛皮筏子好用。

在清光绪年间兰州羊皮筏子大量应用,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皋兰县及省内的靖远县、永靖县、景泰县;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青铜峡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和青海省的循化县等地的重要水上运输工具。最终以的抗战时期的“羊皮筏子赛军舰”奇观展现羊皮筏子最辉煌的时刻。50年代之前在铁路还未开通,公路不方便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主要交通工具,随后的变化,很法克成了船长,只留下还在坚持的少许手艺人供游客消遣。

【推荐】兰州到额济纳汽车5日游纯玩无购物无自费

作者:崔皓景原名崔平安,甘肃康县人。摘抄过几本小说的文艺青年,没有游遍中国的导游,喜欢与文字交流的不入流的编辑。无良作家,分享旅行。更多文章甘肃旅游频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