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与历史有关的文章(人物、历史、遗物均可)字数500字

快点,最好是自己写的。谢谢!

-带着一份沉甸甸的仰慕,在风和日丽的四月,来到了位于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的三苏坟。
也许是某种机缘吧,三苏坟就在我支教的学校东面,仰慕已久,终于能来到这里,穿过时空的隧道,和三位文豪相约在这灵山宝地,感慨万千。
远远望去,整座院落庄严肃穆,雅致中透着历史的底蕴。一路走过,槐花香飘四溢,洁白粉红交相辉映,特别是那红色的槐花,别有一番风情,微风送来阵阵花香,沁人心扉。园中一汪清澈,碧波荡漾,青鱼悠闲的在水中畅游嬉戏。可能这里不是神佛道场的缘故吧,没有看到香火缭绕,香客穿梭顶礼膜拜的场面,幽静中让人感受的是,一方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不知不觉中,有一个向右拐的小路,美其名曰金蛙迎宾道的。不知为什么起一个这样美的名字,正在寻思的时候,同行一位当地同仁侃侃而谈,却原来是,回声的原理,走在小道上不管是拍手或者是跺脚,都能清晰地听到青蛙鸣叫的声音,神奇中透着神秘。上去台阶,是苏东坡高大的塑像,手拿史书凝望西方,像在沉思着什么。向前,翠柏,遮天蔽日,青竹,婆娑送爽,布局合理,左右相得益彰,神道两旁,石人、石马……精雕细刻,功力古朴非凡,美中不足的是被盗了几块儿遗憾,遗憾。
穿厅跨院,记录的是苏氏父子的传说典故,有神奇的红顶神龟,还有左右对称的钟鼓楼,美轮美奂的壁画雕刻。最值得看的是全国一百名著名书法家同时书写的苏东坡著名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字体或苍劲中见飘逸,或工整中多灵气,或娟秀高雅,或古朴典雅,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极品中的极品,收获甚多,看客无不啧啧称奇。最为奇秒的是被誉为郏县八大景的“苏坟夜雨”。月明星繁的夜里居然能听到小雨沙沙飘落的声音,好浪漫令的夜景,人遐想翩翩。
最后来到苏氏父子的坟冢前,整个坟园柏叶送香,郁郁葱葱,幽静肃穆,神奇的斜柏到底有多少棵谁也不知道,高大的牌坊,上书苏东坡“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这里的故事颇令人伤神。唉,可惜了一代文豪。
中午时分,带着对苏氏父子的敬仰,恋恋不舍的离开这里,心中的那份崇敬还留在园中,特别是苏东坡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感慨他的横溢才华,感叹他的命运多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6
欢迎各位来到《三国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iphone27王,今天我们的节目的嘉宾是三国后期的第一勇将文鸯。
主持人:文鸯先生,我想可能认识你的观众多数都对你的成名战比较感兴趣,因为这场战争您展现出了与吕布匹敌的武力以及与赵云不相上下的胆气。
文鸯:主持人,武将之间可没有匹敌、不相上下。只有更勇、更强。只可惜我晚生了几十年,否则也不会这么寂寞,吕布也不会获得“人中吕布”的称号了。
主持人:好好好,那您可否为我们讲述下您的成名战?
文鸯: 我老爹文钦是大魏的忠臣,因为看不惯小师师(司马师)随便欺负自己的同僚、皇帝,所以跟着毌丘俭在淮南一起起兵。当时还是十八岁的我也因此上了战场。
主持人:十八岁就上了战场,文鸯先生你当时害怕吗?
文鸯:害怕?你以为我的羽翼像你们这群养在笼子中的小鸟一样啊?当时我还嫌自己上战场的时间太晚了呢。要知道马孟起十四岁就已经杀人无数了。我当时。。。。。。
主持人:还是继续介绍吧,文鸯先生。
文鸯:我当时建议趁小师师立足未稳之际夜袭之,老爹同意了,于是我二人兵分二路,前往敌营。我到了小师师营寨时,老爹还没有来会和。所以与其干等下去被敌军发现,不如好好在这段时间挫挫他们的士气。于是就在寨门口骂了起来,顺便还杀了百来个不长眼的喽啰。骂了一夜,杀了几百人,那死鬼老爹还没有来,所以我只好愤愤离去了。可谁知,小师师那回居然被我活活吓出了只眼珠子。哈哈哈。
主:文鸯先生的胆子可真如斗一般大啊。
文:斗一般大的是姜维。后来我又老爹要率军回寿春,我不甘心就这样离去,于是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接着小师师追兵来到,我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喽啰,进出六七次,那群鼠辈都不敢靠近我了。
主:这便是你的成名之战,可真是惊心动魄啊!
文:哈哈,我只不过是武力高了点。那样的胆色其实每个年轻人都有,只不过现实把他们的胆色都磨平了。知道吗,主持人?我一生中最反感的三句话就是“好麻烦、办不到、不可能”。因为那帮“年轻人”总是拿着三句话来抹杀自己无限的可能性。人就是这么“老”的。
主:想不到文先生还是个哲学家,那么您后来也“老”了吗?
文:我要是“老”了,就不会在老爹死后投降了。如果自己的命没了,那么那么多的战场由谁来开辟呢?我的武力、胆色又在哪里展现呢?地府吗?抱歉,我不信这个。
主:好,感谢文鸯先生来到我们《三国焦点访谈》。大家掌声欢送一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2-18
三元里抗英斗争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