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153个汉字?

如题所述

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到现在简体字,尽管书写形式已经经历了甲、金、篆、隶、楷、草、行七个阶段的进化,但汉字的造字方法却是一如既往地继承了汉字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

所谓象形就是想表达什么就把它画出来,然后再进一步简化画像的结构和笔画,就成形成了一个象形文字。根据一个事物画出来的图像自然是一个整体,所以,象形文字属于“独体字”。比如,仰头看到太阳,太阳是圆的,而且还隐约觉得太阳中间有一个小圆圈,叫做太阳黑子。那就是用圆圈里面加一个点就是日了。最直接的就是十二地支,十二生肖这十二种动物的象形文字表达方法。那么,我们通过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到,用勾画象形的方式表达文字,尽管直接,但书画复杂,无法进行笔顺、笔画的规范。一千个人可能写出一千个奇形怪状的字,所以,不便于文字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象形文字作为基础造字法存在一定弊端,随着人们表达要求的提升,需要表达更细致,抽象的事物,那么象形文字就力不从心了。比如,”木“这个象形字表达的树木,但是当我们单独要表达树根时怎么办?难道需要在“木”下面画一些根须吗?画多少?多长呢?就很难规范了。还有树枝呢?所以,在原来的象形文字简化体”木“的上下加一横就可以了。就形了“本”和“末”。所以,本末倒置这个成语的本意就是将根和枝弄混乱的意思。所以,指事字的造字方法就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加减笔画或指事符,辅助象形文字表达更加抽象、细节的事物。所以,指事字也属于独体字。
还有“一”这个字,即可以表达数字的一,最初的意思就是大地,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平面。那么,所以,“上”、“下”、“卡“这三个字都是在”一“这个平面上加两笔指事符而构成的。那么常见的指事字还有:凶,一个坑里面布满荆棘;旦:在地平线”一“上加日,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白天的含义;刃:刀里加一点,代表刀锋的一面;甘:口中加一点,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食物;王:三字加“丨”,三代表天地人三才,加一竖,代表贯通天地人三才者为王;中:口中加“丨”,代表中间等等。
指事文字与象形文字相比,尽管能进一步表达更为细小和抽象一些的事物,但真正抽象的情感和思想是无法建立在象形基础之上的。所以,指示文字的范围和应用也不大,目前的汉字保留的指事字也只剩一二百个而已。
那么,以上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属于独体造字法,是独体字。在独体字的基础上,我们将多个独体字联合起来表达我们要表达的事物就是会意文字。所以,会意文字是合体造字法,属于合体字。所谓独体字也就是象形文字或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就是可以意会的文字。
最简单的比如“人”是一个象形字,那么将两个人组合就是“从”,代表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身后为从。三个“人”加起来组成“众”,古人用三表示模糊的数量词,很多的意思。所以,三个人组合就是很多人。比如:最简单的会意字“明”字,一个日加一个月两个象形独体字组合起来;“戈”字是殷商时期的武器,青铜武器,戈字再加一个止字就是“武”字,其中止是“趾”的简化;
“盥”字,双手+水+器皿,不就是洗手,洗东西的动作含义吗?“尘”字,是“小”下面加一个“土”字,小土且容易飞起来的物质,不就是尘吗?“妇”是一个“女”加一个“帚”,就是女人拿一个扫帚;“射”字,最初是“身”字加一个“矢”字,后来将矢字简化成寸的组合。
前文我们讲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三种造字法,都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说到根本还没有走出画字的范畴。而随着文字的进化与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思想的爆炸,前三种文字很难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而且,象形、指事、会意三种文字,音和形是分裂的。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研究出了将代表汉字本形、本义的意符和表示汉字读音的声符组合起来的造字方法——形声造字法。就是将用形旁代表汉字的意思、意义,用声旁指示汉字的读音,这样的组合就将造字变得更加简便快捷,而且音形统一以后,更利于文字的记忆和普及。这种文字也是使用最广的文字,形声文字占到所有汉字的85%左右!
同时,形声字的优势在于,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是形旁专表含义,声旁专门负责读音,声旁既可以代表读音,也可以辅助形旁表达字意。
比如,“茱”字,上面的形旁草字头代表草木,而朱即是读音指示,也能体现含义,因为朱本身是红色的意思。所以,茱萸本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小球状。所以,形声字的声旁不仅表达读音,还可以表达字的意义。注音读音为“zhu”的字很多,为什么要用这个“朱”,因为它能代表红色。
蛛字更有内涵,形旁是虫,确定了它的昆虫属性,而朱字在最初的篆字中形态与蜘蛛类似。所以,朱不仅是声旁,也在最初的字体形态上更接近现实中的蜘蛛。
还有这个诛字,言字旁为形旁,代表与口和言语有关。但与口和言语有关的事情很多,谈话的谈,语言的语。如果没有朱这个声旁辅助,很难确定造字本意。朱为红色,是醒目的颜色,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古代皇帝用红笔做出的批示叫朱批,是盖棺定论的结论。所以,现在人都知道,签名不能用红墨水。
形声字太多了,我们每天应用的主要是形声字。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会有一种直觉,尽管很多字我们不认识,但我们可以从这个字的声旁和形旁分析出字的大体含义。如果我们连这个本领都没有,那就说不过去了!
转注文字就是一种用字方式,它本身不属于造字方法。当人们面对同样一个事物时,因为历史文化和地域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会产生不同的称呼。就会产生两个字都可以表达同一样事物的现象。比如,“老”字和“考”字的本义都是长者的意思,但南北方用法,叫法不同。还有“巅”和“顶”字,都是头顶的意思,巅峰和顶峰也都是一个意思。
假借也不是造字法,而是一种假设代替法。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习惯上的口头语和方言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找文字中音与口语对应的字进行代替。比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的样子”意思。充当现在汉语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等等。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