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请简述《三国演义》中陶谦三让徐州的经过。2.钟敬伯总评《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曰:“兴王定霸,似收拾英雄为本,如孙策之于太史慈之类是也。彼视英雄如草,妒英雄如仇,安能举大事耶?”请简述孙策收太史慈的故事。3.“温侯神射时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简述吕布辕门射戟,劝和刘备袁术的经过。4.曹操征讨张绣,却与张绣之嫂私通,亏得典韦死战,才保的性命。请简述这个故事。5.“宁教我负天下人,体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处世哲学,“借首平怨”恰是其这一处世哲学的范例,请简述之。6.“拔矢去眸枯一日,啖睛忿气唤双亲”,“拔矢啖睛”为《三国》中经典场面,请简述之。7.简述吕布丧命的经过。8.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官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关于反映曹操凶残奸诈的奸雄本色的故事
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有两种解释,一是,治、乱都是形容词,整句意思是,社会稳定时,是一个英雄;社会动乱时,是一奸雄。另一是,治、乱为使动,原句为,使社会安定的英雄,使社会动乱的奸雄。
1)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后就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诉曹嵩。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2)、杀吕伯奢一家(4回)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遂怀疑对方要抓自己去领赏,惊恐之下而杀其全家。后发现是误会,连忙逃走。在路上又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杀了。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曹操杀粮官王垕(17回)
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 曹操生怕士兵们生变故,就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曹操竟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将粮官斩首示众,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4)、代人捉刀。
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5)、曹操“梦中”杀人(72回)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6)、杀侍从
曹操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曹操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曹操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
3、张翼德义鞭督邮(2回)
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不久,督邮前来巡查。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消息传至张飞耳中,张飞大怒,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而后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4、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第3回)
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董卓许之。果不其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干爹。
5、曹操献刀(4回)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6、捉放曹(4回)
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改编的。下面是京剧中陈宫唱词:“我先前自道他(曹操)宽宏量大,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马行在狭道内我难以回马。”陈宫为何骂曹操“无义”?“狭道内难以回马”又为何事?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相关的情节。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患。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7、关云长温酒斩华雄(5回)
三国时期,董卓专权,曹操联合袁绍等人,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去应战,先后斩杀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此时,关羽自告奋勇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得以出战。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于是提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杯中酒尚温。
8、刘关张三英战吕布(5回)
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9、王允巧使连环计(8回)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几天后却把她作为歌伎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私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10、请简述三让徐州的故事(12回)
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刘备辞谢不受。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而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106字)
11、割发权代首(17回)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法不加于尊”。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于是拿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13、青梅煮酒论英雄(21回)
或:“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此时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趁机以被雷惊吓才掉了筷子将此掩饰过去。而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14、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15.《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16、张飞用计:张飞醉擒刘岱(22回)
或“张飞性格粗豪,但也有细心的时候,举一故事说明。”
刘岱、王忠奉曹操之命进攻徐州。关羽擒了王忠,张飞邀功心切,刘岱却任其叫骂,坚守不出。张飞情急计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误传信息,诱使刘岱上当,最后将刘岱一举活捉。
17、屯土山关公约三事(25回)(能体现关羽忠义性格的故事)
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1分)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等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1分)虽然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1分)但关羽在探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仍决然挂印封金,(1分)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而去。(1分)
18、关羽千里走单骑(27回):(能体现关羽忠义性格的故事)
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挂印封金),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19、《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性格。
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他与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20、关羽过五关斩六将(27回)
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而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斩杀曹操六员大将。
21、简述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 (26-27回)
(这一典故常用来比喻人在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宫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但绝不能背叛刘备。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
22、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水淹七军 ④彝陵之战:
(!)官渡之战(29回)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2)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数十万渡江南下,孙刘联军抵御。两军隔江对峙,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巧用火攻,火烧连船,大败曹军。曹险被俘,后华容道遇关羽义释之,才得以重返中原。这是有名赤壁之战。
(3)关羽水淹七军(74回)
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4)火烧连营(81-84回)或:三国大战中积极防御战——夷陵之战(即彝陵之战)
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刘备得赵云救应,方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结陆逊?
天时:曹丕篡汉,刘备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不利。
地利:刘备孤军深入,不谙地势。于森林茂盛处扎营,当时天气干燥,给陆逊可乘之机。
人和: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之计,内部不和;枉自托大,小看陆逊;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而孙权结盟曹丕,上下精诚团结。陆逊一时人杰。
23、跣足迎许攸(30回)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袁绍很冷淡。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送信给袁绍,说许攸家人犯法被逮。袁绍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24、请简述许攸问粮(30回)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为袁绍所逼而投奔曹操。曹知许来投,跣足出迎,还先拜于地。攸说明来由,并问曹军军粮多少。操先答可支一年后改口半年,攸拂袖出帐,操为挽留攸曰“三月耳”,攸笑操果为奸雄。操就附耳说只有此月粮。攸大声道“粮已尽矣”,操愕然。而后,攸出谋取乌巢,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使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25、刘皇叔跃马过檀溪(34回)
刘表夫人蔡氏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遂与其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在襄阳设宴欲害刘备。宴上,荆州幕宾伊籍将蔡氏阴谋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逃脱。蔡瑁闻讯,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马遂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26、简述元直走马荐诸葛(36回)
徐庶之母被曹操取许都,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叫徐庶归曹。徐庶接信后念母,与刘备告别,刘备置酒饯行,泣留不肯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匆匆离去。后因树林隔断视线,刘备命尽伐之,以免阻挡自己望徐庶之目。忽徐庶拍马而回,荐诸葛亮后再别刘备。27、三顾茅庐(38回)
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冒雪来访,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的出场与《红楼梦》写贾宝玉的出场有相似之处,请简述诸葛亮的出场及与宝玉出场的不同。
诸葛亮出场之前先有徐庶的郑重推荐,刘备的思之若渴,后有司马微等人的评价,这些从侧面说明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和对刘备的重要。小说还以关羽的质疑和“众皆愕然”,从反面强调诸葛亮之才非常人所能想象。这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为诸葛亮的出场增加了悬念,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悬念。但与宝玉出场的欲扬先抑不同,诸葛亮的出场主要是正面烘托。
28、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6-37回)
谋士徐庶曾经辅佐刘备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捉得其母,并伪造徐母亲笔信,将徐庶骗去许昌。徐母得徐庶为尽孝而离开刘备后,痛斥徐庶,并上吊身亡以绝徐庶尽孝之念。从此,身在曹宫的徐庶便践行离别刘备的誓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29、隆中对(38回)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正确战略:占领荆州、益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鼎足而立。
30、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39回)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对诸葛亮的才能心怀疑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调兵遣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结果夏侯悙轻敌上当,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31、火烧新野(40回)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32、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1)刘备摔阿(ā)斗(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41、42回)
当阳长坂之战时,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寻得刘备之子阿斗后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一生尽忠蜀汉。
(2)刘玄德携民渡江(41回) [评论:这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于是,刘备不顾众将反对,坚持认为“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因而行动迟缓,被曹操的铁骑追上,却也使刘备赢得了民心。
33、赵云单骑救主 (第41回)------赵云大战长坂坡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刘备之命保护主公的妻儿,但混乱中走失。赵子龙杀入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再杀入曹营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赵子龙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赵子龙一战成名。
34、张飞大闹长板桥(42回)
或:《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或:《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
曹操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带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一字摆在桥头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候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使刘备在关羽、诸葛亮的接应下退入江夏。
(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35、《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42回)
通过曹军看到张飞和听到张飞三喝后的种种表现来侧面突出。(1分)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1分)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1分)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1分)第三次使曹军大将“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1分)
36、《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42回)
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军众也仓皇逃窜。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曹操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37、舌战群儒(43回) (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外交故事。)
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38、智激周瑜(44回)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39、简述周瑜的反间计(45回) 或“蒋干盗书”“蒋干中计”
赤壁之战前,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盗得书信连夜逃回,生性多疑的曹操一时中计,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
40、黄盖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46回)
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尤其是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冲向曹军战舰,曹军因此损失惨重。
41、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46回)
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立下军令状说三天可完成。诸葛亮利用大雾的掩护,以绑满稻草人的船只靠近曹营,击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箭纷纷射在稻草人上,天明后清点,箭已超十万支,周瑜之计未能得逞。
42、庞统献连环计(47回)
赤壁之战前夕,庞统向周瑜献连环计,瑜设计使蒋干邀庞统到曹营。操与统同观营寨,又共论兵法。统对答如流使操敬服。统乘机提出:大江中风浪不息使北兵易生疾病。可将大小船配搭,首尾用铁环连锁,铺阔板以便人马行走。操闻之大喜,派人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这为周瑜火攻曹军提供有利条件。
43、横槊赋诗(48回)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立于船头唱《短歌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虎牢关:董卓派华雄扼守汜水关,亲与吕布防守虎牢关。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大破董卓。
跨江击刘表:孙坚率水军杀向樊城,要讨伐刘表,以报过去之仇。刘表兵马打不过孙坚,被包围在襄阳城中。部将蒯良设计让吕公领五百人马出城向袁绍救援。孙坚领兵追赶进了一条山道,被吕公埋伏的兵士用乱箭射死。
连环计: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
三让徐州:由于徐州刺史陶谦的手下杀了曹操的父亲,所以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于是陶谦便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由于刘备击退了曹操,又因为曹操的根据地兖州被吕布攻克,曹操退兵。所以陶谦见刘备英勇,必能保徐州百姓,所以三让徐州。
小霸王孙策(汗。没这个故事啊?这是孙策的介绍。):孙策。中国东汉末军阀,三国时吴国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字伯符。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由于得到周瑜的帮助,注意延揽人才,善于采纳妙计,在加上他本人又武艺高强,总能亲冒矢石,冲杀在前,因而在江东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赢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奠定了江东的基础。在厉兵秣马、准备逐鹿中原的时候因单骑出猎而被刺客暗算。死时二十六岁。
辕门射戟:袁术在淮南欲进取吕布所占据的徐州,于是派大将纪灵领兵攻打小沛,这时,刘备写信求助于吕布。处在举足轻重地位的吕布,却已看破了袁术的野心,于是在徐州设下酒筵,分别下书请纪灵和刘备赴宴。席间,吕布说明要为他两家解和,并且施展本领。于是约定好吕布把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并在离辕门外一百步用弓箭射,如果射中,两家就此退兵。于是,吕布一箭射中画戟,两家便按约定好的退兵。
白门楼:曹操把吕布吊死的那个地方。吕布绑到曹操面前时,曾对曹操说:我愿认丞相为义父。当时曹操还要答应,但是站在曹操一旁你刘备说话了:曹丞相,您好好想想,吕布认丁原做义父,但是把他杀了;后来又认董卓做义父,不久前还是把他杀了;现在他要认您做义父,您觉得可行么?曹操一想:对啊、吕布是认一个,杀一个啊!于是,便将吕布吊死在白门楼。
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刘备开始不干,后来百姓苦求,才接受徐州。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100字左右
1、单刀赴会:赤壁之战后,刘备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向西扩张。东吴一直想索回荆州,鲁肃便设宴邀请关羽。关羽明知是计,却带着周仓毅然赴宴。在宴会上,关羽假醉,巧妙地摆脱了东吴士兵的围捕,单刀返回荆州。2、三顾茅庐:刘备在初期创业时,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缺乏良谋。直至遇到徐庶,情况才...
简述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情节(100字左右)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借东风」的故事是众人皆知的经典情节。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刘备和孙权结成了联盟。然而,孙权的大将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心存嫉妒,设下陷阱欲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将面临严惩。诸葛亮机智应对,利用长江的雾气,夜间用数十艘装满稻草...
三国演义一些情节的100字内简述
虎牢关:董卓派华雄扼守汜水关,亲与吕布防守虎牢关。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大破董卓。跨江击刘表:孙坚率水军杀向樊城,要讨伐刘表,以报过去之仇。刘表兵马打不过孙坚,被包围在襄阳城中。部将蒯良设计让吕公领五百人马出城向袁绍救援。孙坚领兵追赶进了一条山道,被吕公埋伏的兵士...
三国演义几个情节的100字概括
关羽到了汜水关,守将卞喜在镇国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约定以摔杯子为暗号,要杀关羽。寺中主持普净和尚是关羽的同乡,将卞喜的阴谋告诉了关羽,关羽大怒便斩了卞喜。关羽到了荥阳,荥阳太守王植是韩福的亲戚,要杀关羽为韩福报仇,所以暗中准备要放火烧死关羽。王植手下的胡班将王植的阴谋告诉了关羽,关羽...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100字左右
1、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
《三国演义》中孟德献刀的情节100字概括
概括:董卓专权,欺凌汉室。曹操自告奋勇,求的王允宝刀,假意献给董卓,以谋行刺。到了董卓家里,碰到吕布一会儿走了。董卓睡在床上,曹操欲刺董卓,被卓发现,于是假称献刀,骗过董卓,赶紧逃走了。行刺没有成功。这个故事给三国演义小说增添了生动的情节,推动了小说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对曹操的...
急求三国演义经典情节100字梗概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
概括三国演义主要情节50~100字 不低于十个
2011-01-29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50字以上100字以内 463 2012-08-24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概括),50~120章节的都要,每章100... 7 2009-07-27 三国演义每一章回概括(100字左右,不要太少) 746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全球首张奥密克戎毒株图公布:新变异株传染性或增强500%? 河南天空坠落不...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100字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
概括三国演义中的情节100字内
与吕布反目成仇,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通过不断的战争。这是一部古典名著,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后来天下分成三足鼎立,魏蜀吴,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势力逐渐扩大,最终统一在孙皓手下,有东山再起,最终被美人计而打垮一开始董卓作乱,但在众位正义人士的起义下 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