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优文化在汉代人的日常娱乐中,是如何发展的?

如题所述

在古代,但凡处在一个非战乱的社会安定的时期,人们安居乐业之余,不管是宫廷贵族还是民间乡野,文艺娱乐活动总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现代娱乐生活一般,丰富多彩。

除了听曲唱戏,酒茶牌花,骑射猎武等等这些或高雅或通俗的娱乐,古代民间还衍生出另一大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说唱,而民间艺人表演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了。古人诗中云:“众人观俳优,诚有可笑时。侏儒笑人後,所笑动未知。非桀是尧舜,诸生同一词。不能解其会,何笑侏儒为。”

俳优就是古代的艺人,大多与现代演员类似。《说文解字》中说到,俳是指古代那些关于杂戏、滑稽戏,比如优俳,或者俳;俳又指诙谐,滑稽,幽默之意,比如文学创作中的俳文。而优,即,指美好的,优良的,在古代是指表演戏剧的人,比如优伶。

古代优伶

所以俳优便是指那些专门滑稽杂耍的艺人。这样看来,关于古代俳优,其实算是相声的老祖宗了,与其颇有渊源。汉代典籍中记载,“优,饶也,一日倡也。”而“倡是指乐也。”“俳则戏也。”由此观之,汉人所记录的俳优有时也可以叫做“倡”。

先秦两汉俳优的发展历程

1、俳优文化与乐舞的渊源

《韩非子·难三》有曰:“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作为古代专门从事乐舞谐戏的艺人,他们通过一些基本的技巧,譬如夸张的妆容,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传统的乐舞,以及杂技、说唱等表演形式来进行戏剧娱人的活动。

而在先秦两汉前后,俳优们最主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便是乐舞与化妆的结合。从原始乐舞到祭祀乐舞,再到宫廷乐舞,每个历史时期的功能和手法不尽相同,表达的含义和目的也在不断变化。




俳优

在先民的劳动生活中,氏族社会之间发生战争烽火是常有的事,而舞这种表演形式就被作为一种军事演习和情感寄托兴起发展于原始社会。而乐舞这种形式最常见表现于世人眼前的是与祭祀活动的结合碰撞上的。

每朝每代都少不了乐舞活动,从帝王的祈福到避灾解难的愿望,在原始社会早期,一种巫的形式体系便孕育而生。而巫与俳优有着极大历史渊源;巫史更像是俳优的前身,它在原始先秦时代对经济、政治和古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且享有崇高的地位。

巫通常被帝王和民众认为是神的代言人,在政权统一的年代,它是王权的代表,具有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预言能力。是朝代几乎所有关乎重大问题的礼仪活动的主持者,它们与神沟通,是传承历史的重要手段,通过乐舞和语言的技巧,在原始礼仪活动中不断发展。




原始巫舞

在《尚书·尧典》中都有记载到皇帝的乐师伶伦,这些在祭祀活动和公众场所下的乐舞表演者,大多进行娱神和颂功的活动,在这个时期还并未成为通俗意义上贵族阶级享乐的附庸。

2、迎合历史,社会需求

而在优伶杂糅的时代就要追溯到周秦时期,在这奴隶封建制的特权阶层盛行的时期,一种宗教性的乐舞表演脱颖而出。它们开始从服务于公众社会发展到娱已个人的方向上演变,《山海经》,《周礼·春官》中都有相关记载。

优人们在庙堂祭祀、宫廷中继承和改造,最终成为了统治阶级和贵族们的娱乐工具,特权阶层们利用他们满足自己的层次需求,精神上,社交上,还有生理上。

伶伦

在经历过礼崩乐坏的战纷时期后,社会经济政治不断转型,宫廷文化开始走下坡路,那些所谓的宫廷雅乐开始与民间乐舞有了碰撞,并得以交流和紧密联系。在众多奴隶恢复自由之身的时局下,开始成为自由的表演职业者。

因此优伶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宫廷发展到世家官宦,最后开始流行于民间,成为平民的娱乐。而俳优们的技艺也由单向的乐舞表演扩展到滑稽戏剧,语言说唱等多项杂糅的艺术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断进步,地主雇农形式也随之产生,士大夫和农民的地位迅速提高。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推行,下层百姓的生产耕作方式也在变革,对社会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优伶艺人们的表演技巧也在发生更新换代,他们开始迎合大众的心理,解剖新兴贵族阶级的爱好和上层社会的趋向,顺应历史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语言技巧的表达和滑稽诙谐的表演,并不断提高技艺和拓展更多艺术方式。

优伶艺人

秦汉时期俳优文化迅速发展,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再加上迎合时代和新贵们的需求及高超技艺和艺人们的努力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提高,新的技巧种类和纯熟的技艺表演使得俳优文化趋向成熟,并稳步前进,然后从伶人这一大群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新形式新的艺术风格的表演种类。

《汉书·徐乐传》中说道:“汉武帝时,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俳优者,击鼓歌吹作也。发展到汉代的俳优,大多是利用传统乐舞的基础,融合的动作表演取悦百姓,以“滑稽戏娱,调谐乐人”为基本特征。

汉武帝

俳优的社会地位及其影响

1、俳优的组织形式

俳优的构成与来源主要是民间的原始舞者,杂耍卖艺的民众。这些乐舞表演人员一般社会地位低下卑贱,江湖艺人、平民百姓、狱中罪犯甚至奴隶都可以充当俳优的角色。

从乐舞说唱到诗歌民谣,他们涉及的领域很广,但目的性基本只有一个——娱乐。探究民间大众对统治阶级的意见反馈,以此采取相应措施和技巧来告知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建议和反应及对策,这是后来走向成熟而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一定时期,士大夫们对这些诙谐弄笑,戏娱浅俗的迎合贵族的俳优十分厌恶和排斥,俳优文化中的世俗之乐却往往得到很多帝王将相的宠爱,虽然在一部分士人群体中处于卑微鄙夷的状态,却并不妨碍他们行走于贵族圈,并且给贵族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力。他们的组织和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对上层阶级的娱乐生活和方式给以冲击。




俳优文化

2、俳优的士化

俳优被儒道仁直的士大夫所轻视,又为君王贵族所亲近,他们夹在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之间,小心翼翼地占的一方席地生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颇为尴尬和矛盾。但事实上,他们通常是被歧视的对象,一方面君王贵族看不起这些社会底层的乐舞说唱表演者,毕竟他们属于通俗笑弄的俗乐,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另一方面,上层权贵们的娱乐生活又离不开他们,俳优们的表演可以使其得到精神压力上的释放,同时是他们赏玩娱乐的工具,并且醉心于他们的才技。而面对世俗对自身地位的抨击和不认可,那些有志的俳优们不屈的精神意志开始放大了。

在贵族的打压和强权的凌危下,政治朝堂的高压和生存的羁绊让一些有识有才却又出身低贱的士人开始另寻他路,社会的良知和责任意识人一些士人开始认同俳优。俳优者既能贴近下层百姓的生活,感知民间疾苦,随之利用说唱滑稽的表演反馈给上层阶级,这亦是实现抱负和为国为民的一种有效途径,于是谏优便产生了。

谏优

在服从贵族强权的同时,俳优化的士人通过滑稽诙谐的戏唱表演,一方面得以自保,一方面向统治阶级诉说民间疾苦和社会变革,他们通过故事的展现来实现齐家治国的理想和抱负。

3、俳优文化对政治与文学的影响

随着世俗对俳优文化的偏见越来越小,甚至偏于喜爱后,士人的俳优联系愈发紧密。在直谏之臣与君王之间产生矛盾之时,优谏的作用便都到发挥。

古往今来,君臣关系十分微妙,若是直谏之臣无法迎合帝王的旨意,杀身之祸是很常见的。而俳优型的士人的谏议形式就相对婉约迂回,他们将讽谏寓于嬉笑之中,规避祸端,可以畅所欲言不被约束。著名的谏议俳优型的士大夫便是汉武帝时的东方朔。

俳优文化在君王讽谏上作用很大,同时它与秦汉的寓言关系密切。隐语作为俳优语言的一大特点,对文学寓言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隐语是俳优者语言说唱表演的桥梁,一方面在政治谏议上发挥作用,一方面促进寓言文学的形成。

东方朔

俳优文化中的语言大多手法夸张,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叙述故事,这就对汉代赋体的写作标准产生了深刻影响。

结语

秦汉时期,俳优本身是作为贵族百姓娱乐的表演艺术者,他们通过说唱杂技娱人,方式滑稽诙谐。俳优文化作为通俗的艺术文化却在西汉专政统治,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高压下,出现了俳优士人化、士人俳优化的现象。

这一现象是历史发展特地时期的一种特征,同时反映了西汉时期集权专政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统治阶级的用人方式,士人社会地位的变换及汉代现实的君臣矛盾。俳优在朝堂与江湖之间,连接上层阶级的贵族文化与下层阶级的平民世俗文化,将娱乐的形式不断提高,以语言与诙谐见长,对汉代乃至后世的政治和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俳优的语言特点》

2、《士与中国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