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可以创设哪些情境

如题所述

一、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不论大小,儿童都欢迎。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轻松欢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完乘法口诀后,为帮助学生牢记口诀,我在复习课上采用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玩“口诀接龙”游戏,即教师先随便报两个1位数,如“2”和“8”,指名学生口答其相乘的积“16”(口诀:二八一十六);再让他提问下一位学生:用所得的“1”和“6”相乘得多少,第二位学生口答“6”(口诀:一六得六);接下去,第二位学生又提问第三位学生:两个“6”相乘得多少,第四位学生口答:“36”。(口诀:六六三十六)……如此循环,学生争先恐后,兴趣很浓。二是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即把单纯的口诀计算题(“小蝌蚪”)给出答案(“妈妈”),让学生找一找,寻一寻。这种游戏形象生动,最能吸引学生参与。
二、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我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简短有趣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明算理,知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三年级数学第六册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用‘6小时’编一道求工作总量和一道求路程的应用题”。有的同学是这样编的:“猴大伯下山替孙小猴妈妈收玉米,他脚勤手快,每小时收100千克玉米,6小时收了多少千克玉米?”这是问工作总量的应用题,至于用“6小时”编问路程的题目,同学们更是编的故事各异,生动有趣,但颇有特色的是一个同学竟接着前面的故事续编:“孙小猴妈妈打工回家,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地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孩子,这50元你拿上,赶快给你猴大伯送过去。他是个老寒腿,生活也不容易啊!’已知孙小猴从家里出发,每小时行驶5千米,经过6个小时的跋山涉水,才到达了猴大伯家。请问他们两家有多远呢?”
三、利用活动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说、做、听、看、想”的口、手、眼、脑感官的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了常见的四种乘法数量关系之一——单价和总价的关系后,我让学生扮演“小小采购员”,将讲台布置成商店,讲桌当柜台,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举1名数学学得好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先从买文具开始,练习模拟购物,再“买”日常用品,从针头线脑到高档电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物品的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这节活动课上得非常成功。
四、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理解。例如,针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差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学完乘、除法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后,我让学生帮家里买米买菜,进行实际的应用练习。对几个差生,我还特意将现金交给他们,让他们替老师“跑跑腿”,使他们在实际的生活运用中,逐步学会计算单价、总价和差价,知道“长退短补,公平交易”的原则。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培养了实际应用能力,还灌输了诚实、守信的做人道理,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