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如题所述

勇于创新的“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首先在世界上研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省怀化地区安江农校任教。在从事遗传育种教学的同时,袁隆平常常喜欢在校实习实验田中搞一系列农作物的育种科研实践。

1997年,袁隆平提出了提高光合利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的技术路线,开始了对“中国超级杂交稻”的研究,这项将遗传学应用到农业上的先进技术,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及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果被称为是解决新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被国际上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