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拥兵三十万,为何却打不过只有两万兵的左宗棠?

如题所述

石达开拥兵三十万,却打不过只有两万士兵的左宗棠,这一战指的是1859年的宝庆攻防战。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石达开,最终却败给左宗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石达开兵力虽多,但大都是没有经过实战考验、没有经过良好训练的乌合之众。二是石达开在战术指挥上犯了重大失误,最终酿成此次失败。


一、宝庆之战

1856年9月,“天京之变”爆发,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严重内讧和激烈内斗,大批将士死于自己人屠刀之下,从此元气大伤。翼王石达开虽然侥幸逃过此劫,但却受到天王洪秀全猜忌,愤然离开天京出走,从此踏上独立发展之路。

石达开威望素著,为人正直,在太平军活动区影响很大。石达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手下队伍实力迅速壮大。他转战江西、浙江、江西等地,客服了种种艰难险阻,队伍实力最终扩张到三十万人左右。石达开雄心勃勃,计划进攻湖南和湖北,横扫湘军老巢,并计划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根据地。

1859年2月,石达开攻入湖南,目标直指湘军大本营宝庆。宝庆是当时湘军的后勤基地,储存着大批粮草饷银,一旦攻克会对湘军造成重创。当时宝庆守军仅有两万余人,在左宗棠、骆秉章等人指挥下,展开了宝庆保卫战。

但遗憾的是,石达开预想中十拿九稳的这次战役,最终却大败亏输,经过长达数月的激战,石达开最终被清军击败,落荒而逃。

二、石达开战败的原因

石达开兵力虽多,但基本都是临时汇集的各地饥民百姓,极度缺乏实战经验和系统军事训练,战斗力并不强。而他的对手左宗棠麾下两万湘军,却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师。而且石达开在战术指挥上也犯了明显错误,未能抓住时机迅速发动进攻,而是采取了长围久困的战术结果给了清军以充足的备战时间。调集援军时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可见,石达开在绝对优势兵力前提下败给实力远不如他的左宗棠,不是偶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日落西山呗
第2个回答  2020-11-25
太平天国统治者心生猜忌,位置没坐稳就起内讧这必然让自己损失惨重。试问哪个朝代不是天下已经平定之后才会这样的,可惜他却天下未能平定然后就猜忌功臣,致使自己损兵折将。
第3个回答  2020-09-19
1.石达开使用了自己不擅长的攻防战,战术死板不灵活

石达开最擅长的就是趁其不备的偷袭和两面包抄,但他在宝庆和左宗棠对线的时候,选择了在城下围困,而不是进攻。当时的宝庆城内全都是新兵,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相反,有经验的清兵都在城外与石达开的军队纠缠。按道理,攻打城池肯定是要从弱处下手的,石达开却偏不,他要把宝庆城团团围住,将他们困死。

石达开的目的是四川,但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宝庆城上,趁此机会,左宗棠早就派遣湘军往宝庆来。这个时候的石达开如果想要去四川,要么一举攻破宝庆,要么反过来进攻兵力空虚的湘军基地,总而言之不该待在宝庆城下屯兵,但他却偏偏这样做了,顾此失彼,能不失败吗?

2.石达开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后勤跟不上,他的士兵也没有经过训练,战力太弱

石达开自从离开太平天国以后,就一直居无定所,没有方向,打到哪儿就在哪儿,完全没有建立一个老巢的想法。没有根据地,粮草弹药、士兵装备都没有稳定的来源,这样是根本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就比如说围困宝庆,石达开的士兵足够多,但却没有足够稳定的粮草来源,也就没有了消耗的资本,但他却还要坚持不进攻,不合时宜的战术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石达开一方所谓的三十万大军,其实大部分也就是杂牌军,没有什么战斗力,与左宗棠手下两万杂牌军并没有什么区别。石达开为了扩大自己的军队,疯狂吸纳百姓,这其中,包括地痞、流氓、农民,甚至连体弱多病的人和吸食鸦片的人也愿意接收,这群人不仅没有经验,而且没有受过训练,吃的又多,反而成为了石达开的负累。

第4个回答  2020-09-08

在杨秀清掌管太平天国那些年,石达开风光无限,作为太平天国的主力战将,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在他单干之后,却几乎没赢过几场战争,尤其是在与左宗棠的交战中,他拥军三十万,却打不过左宗棠的两万士兵,贻笑大方。

看过太平天国的人都知道,他是太平天国有名的大将。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时,石达开因功被封“翼王五千岁”,他的领军风范和治军方略是其他太平军将领所不能媲美的。1852年,在西王萧朝贵战死长沙后,情势一度危机的太平军正是靠着石达开的东征西讨才稳定了局势。

1854年,翼王石达开和曾国藩在九江、湖口一带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而这次战役,也是石达开史上“最辉煌”的一次,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被太平军各种吊打。但是,1859年他亲率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左宗棠,结果被反包围,大败而逃,这又是为何?

太平天国爆发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被杀,韦昌辉和秦日纲先后被处死。见勤王有功的石达开深得人心,此时的天王心生疑忌,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再次发生内耗,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选择了"另立门户"!在其出走时,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部下大多数都同行,之后又陆陆续续收编了慕名而来的其他太平军士兵,加上后勤部队,总兵力共计30万。

左宗棠,1812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从小就生性颖悟,胸中怀有大志向。18岁,在城南书院读书时,就喜获贺熙龄老师的赏识与钟爱,并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左宗棠潜心经世之学,参加了多次乡试,会试。并与湘军重要首领胡林冀共撰祖诗《燕台杂感》,关心国事,谈及了新疆形势。

1852年,太平天国大军进攻长沙,省城危急之秋,左宗棠掌握军事大权,并与太平军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激战,这就是著名的宝庆会战。左宗棠率领两万军队,石达开率领30万大军,双方实力悬殊。左宗棠领导的湘军与石达开领导的太平军周旋三个多月,最终致使太平军灰心,撤围北去。在宝庆会战期间,石达开虽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勇将,且想出的用兵计策兵巧妙,而且善于帅兵偷袭,拥有过人的谋略,但他却不擅长攻防战。

而左宗棠帅兵则略为沉稳,在战役中的策略懂得稳中求进。且由于保庆城易守难攻,石达开流窜式的作战方法很快就让兵力速减,加之之前石达开就屡战屡败,对左宗棠来说打胜仗也是比较容易的,加上左宗棠训练的部队纪律严明,军心统一。作战后方粮草补给充足,左宗棠科学的指挥战略,宝庆之战,左宗棠打得石达开落荒而逃,取得大胜,也成为历史中左宗棠的丰功伟绩。

为何却打不过只有两万杂牌军的左宗棠?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三十万大军战斗力却非常弱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因受到猜忌而出走时,所带走的数十万精兵,其中大多是离开广西后从太平天国攻取地区不断增补的新兵,由于常年打仗,所以新兵的训练一直跟不上,战斗力自然十分的弱。同时,为了应付战争损员,石达开一路招兵买马,在1859年进入湖南后,虽然麾下兵力已达三十万,但这其中基本上是沿途裹挟而来的平民百姓,有经验的士兵更是少之又少。

二、没有稳定的后方根据地

在攻打宝庆时,由于常年的东征西讨,石达开并没有一块完整的后勤供给地。没有根据地就没有比较可靠的给养来源;没有根据地就没有办法给士兵提供长期休整和训练的可靠场所。所以,在攻打坚城宝庆时,湘军坚守待援,缺乏给养和攻城装备的石达开自然是一筹莫展。

三、所谓的两万杂牌军

与石达开率领的部队不同,坚守宝庆的这两万杂牌军实际上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正规军队,都是曾国藩一手组建和训练起来的部队,只不过这两万人的统兵将领是左宗棠。再加上湘军已经开始朝着近代化军队迈进,军中装备了从洋人手中购买的洋枪洋炮,所以这两万人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四、清军的及时救援

在得知石达开将宝庆围住后,原计划攻打安庆的三路湘军星夜回师,全军急行军朝宝庆奔来。众多的湘军精英汇聚一起,共同应付一个石达开。再加上此时的石达开,由于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在会战中并没有强攻城池,而是与城外的清军激战。直到湘军主力全部到位后,士兵战斗力弱,又没有后勤补养的石达开便被打败了。

1878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积极操办洋务,发展军事经济,有异于常人的军事头脑。林则徐曾说他:“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他日西定新疆,非君莫属。”收复新疆和平定宝庆之乱是左宗棠将军不朽的功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