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愚昧”和“暴力”来评价义和团,这真的公平吗?

如题所述

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运动,是封建王朝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清朝已然走向末路而列强越发虎视眈眈的背景下,许多农民走出农田,走向战场。义和团虽有团名,但义和团有其自发性和复杂性,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强。纵观历史,义和团既有愚昧迷信之处,也有罄竹难书之罪。

既然如此,为何世人多对义和团高度评价?


义和团最为人诟病之处莫过于它的作恶多端和愚昧迷信。义和团出发点确实是好,不为名,不图利,只灭洋。但当这场运动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几乎席卷南方时,其不足也渐显。首先,义和团杀教民,连妇女也不放过,甚至会挖坟掘尸。早已入土为安的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坟地也被挖掘。保定多教民,义和团捉住妇女,会挖坑使其头朝下埋起,露其下体以取笑。


义和团虽然灭洋人,但也杀中国人。据史料记载,凡是惹义和团不快者,则会被指认为教民,一家皆被杀戮,连婴儿都难以幸免。除此之外,义和团还行劫盗之事。

义和团在京师盛行时,常常有劫掠的行为,使得坊市萧条,人们不敢轻易外出。


义和团的愚昧体现在两处,一是滥杀无辜,二是迷信无知。义和团只知仇恨洋人却不能明辨是非,以致许多无辜人惨死。

《天津一月记》中说,义和团最恨洋货,见洋货便勃然大怒,毁之而后快,甚至杀人毁物。凡是用洋伞洋袜的,动辄就被处以极刑。有一少年,因不舍两箱洋书而未丢弃,被义和团杀害,而跟随其多年的仆从仅因为主人辩驳两句,也被杀死,唯一幸存的只有马夫而已。不能分清主要敌人,而滥杀无辜,着实愚昧。义和团的迷信之处数不胜数,他们对超自然力量极为迷信。不仅有请神仪式等迷信活动,还自称刀枪不入。


当然,义和团的恶行与愚昧都是有原因的。义和团中并非全是忠义之辈,而是鱼龙混杂,王侯将相与娼优隶卒同列。

当时甚至有"假团"。所谓假团,有两种,一种是因反抗清政府而被恶意指认的假团,另一种不良分子甚至是教民假扮的。他们有的为寻仇,有的为劫财,都只是借义和团之名而已。义和团短时期内发展迅速,人数众多难以管理,再加上农民阶级缺乏领导能力,出现恶行不足为奇。

缺乏教育,又受到民间传说故事等的熏陶,义和团的迷信也在情理之中。


义和团纵然有恶行,世人仍对义和团高度评价,这是为何呢?

首先,义和团的出发点和目标有“正义”的一面。帝国主义借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这本身就是非正义的。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存在对农民的压迫剥削。江西巡抚曾在民间密访时,曾问民众为何与教士搏命。民众回答,传教士既占地,又要民众赔钱,实在逼得农民忍无可忍了才激起民愤。

袁世凯、曾国藩等大臣也曾说过教士嚣张,逼得民反。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扶清"虽是愚昧,但"灭洋"是出于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家人,这是无可置疑的。


能在洋人嚣张之时与其拼命,让洋人知道中国尚有蓬勃生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向德皇报告,中国的好战精神并未完全丧失,从"拳民"可以看出。也正因为义和团运动,他坦言,各国没有瓜分中国之力。列宁、马克吐温等甚至都对义和团持同情态度。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它让世界看到,中国仍有蓬勃生机,并非可以肆意欺辱的,让列强放弃瓜分妄想。


义和团的影响还在于它促进了民族觉醒。

义和团运动激起了民众对于列强的反抗意识,让更多国人意识到,站出来,反抗洋人是必须的,也让国人意识到,洋人会死会伤,并非多么不可战胜。与此同时,义和团的失败也是由于清政府的背叛。这也让国人看清,清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连骨气都不存在,只是洋人附庸而已。中国人若想站起来,指望清政府是妄想,只能另寻他路。


有人将义和团归为乌合之众,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在下层百姓缺乏教育的年代,在活着都是困难的年代,有一群人敢于赤手空拳与手拿荷枪实弹的洋人抗争,已经是了不起的壮举。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绝对称得上悲壮,义和团中也绝对存在一群热爱国家与这片土地的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相对来说,义和团的目标是非常的正义的,而且他们确实是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认为单单通过这两个词语来评价是不公平的。
第2个回答  2020-10-24
这是不公平的,至少义和团前期的作为还是很不错的,一心想要灭掉洋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