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也有年假各衙门也有值班,清朝是如何管理的?

如题所述


按制,清代各中央衙署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即停止办公,直到次年正月二十日开印,即恢复办公。因为封建时代很讲究黄道吉日,因此每年的封印、开印日期并不固定,需要钦天监选择“吉日”,所以每年开封印的日期往往于基准日错过一二天。

清初,在各中央衙署封印以后,外省如果有文移册结到部,是一概不收的,即使勉强收文也不拆封处理,其中有紧要文件,也无从得知,更谈不上及时处理了。乾隆二十九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建议以后各省有文移册结到部,即使正值封印,也要照常拆封处理。此后乾隆帝谕令,凡重要军务、政务,不论封印与否,皆正常办理。


从年假的时间来看,清代官员比明代的福利要好得多。明朝年终只有四天假期,而且要到除夕夜官府才能封印,不再收发、签署各种文件,至新年正月初三重新开印。清代的年假根据《康熙起居注》的推断,应该在康熙初年已经实行了。实际上,清代官员的年假往往多于三十天。

当然了,官员放年假并不意味着中央各衙署都得关门,所以得要安排轮流值班,以防突发事件。值班这种事自然不会轮到各部院堂官,一般都是新来乍到的实习人员。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除了一甲三名外,一部分分发外省授予知县,剩下的就是派往各部当差,也就是有一个试用期,如吏部试用期为三年,学习期内,当差最多的就是“当月”,即值宿。每天满、汉各一人,满员早晨起来到内阁送题本,多不住宿。汉员则在衙门里住宿兼用印。


值班的地方叫“当月处”,一般只有两间屋子,外边是用印的地方,设有公案,里间设有炕和一个柜子,屋里狭下简陋。值班时间享有工作餐,晚餐是一碗两碟,次日早晨还有一餐。直到次日下午有人接班才出衙门。最难熬的是夜里,偌大的衙署,只有一人。这个苦差事只有等到正式授职时,才算熬到头。

上面说的时平日里值夜班,年假期间情况又有所不同。根据《春明梦录》的记载,年假期间,在京各衙门值日的制度是因八旗而设定,以八天为一个循环周期,各衙门都有一定的顺序。由于在京衙门太多,为了便于记忆,各以一个字代表一个衙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值班“三字令”。如:


初一为吏部、内阁、翰林院,简称“吏内翰”;初二为户部、通政司、詹事府,简称“户通詹”;初三为礼部、宗人府、钦天监,简称“礼宗钦”;初四为兵部、太常寺、太仆寺,简称“兵常仆”;初五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简称“刑都大”;初六为工部、鸿胪寺,内务府,简称“工鸿内”;初七是国子监、理藩院、銮仪卫,简称“国理銮”,等等。都是将三个衙门省略为三个字,口熟易详。晚清时期设立的总理衙门,有要事随时陈奏,不以值日为限。

凡是值日衙门,该日奏折就要呈递,尚书、侍郎等堂官,也在这一天递绿头牌请安,皇帝要召见就把绿头牌留下,如果不留牌,表示不召见。如果有要事,不等轮流值日期,通常还要加班,递牌、递折的办法与正常上班基本相同。


如果遇上节令、庆典及特别事故,则推辞当班一天,事先传旨某日推班,第二天仍按原班次序轮换。各部司官遇值日有要紧公事、文书,堂官要带上司官引见,时间都在当天丑、寅(1-5时)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放假期间,还要单独造花名木牌,值班人员凭着木牌进入紫禁城,其制度也是十分严格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