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为什么用双鲤这意象代指书信而不是鲤

如题所述

双鲤,是指古人把书信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称呼由此而来。后成为对书信的称谓。

古代的“鲤”,因为有“鲤鱼跳龙门”这一民间传统吉祥话,已经另有代指含义。

“鲤鱼跳龙门”形容普通人家的男孩子通过科举考试,有了出头之日,就好像常年生活在水底的鲤鱼一朝跃出水面那样非同寻常。古代的孩子在家人迎接贵客到访的队列里总是站在最后边,站在里屋门前,就好像生活在水底的鲤鱼,所以叫做“童”。

“童”字从立从里,意为“站立在最里边”,因此,“鲤”和“童”两个字中的“里”是一个意思,所以才有了“鲤鱼跳龙门”的比喻。

扩展资料: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

《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宿昔 一作:夙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释义:

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鲤 (鲤形目鲤科动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0
语本乐府诗集卷三十八˙相和歌辞十三˙古辞˙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古人常将书信结
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
简称为双鲤。

鱼雁传书,其中的鱼是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
而雁是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
用它来送信,只是後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後来改用飞鸽传书。

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段「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
信件。

因此,後世就用[鱼雁往返]来代称书信往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26
双鲤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