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个人的字迹可以联想起这个人么?

语言,一个人的语言可以联想到的是古代不同的人所交流的话语就如同在不同的国土

见字如见面

可以的!我记得去年在媳妇家,丈母娘给我们每人一份福利。拉着我和老婆还有小舅子每人去算了一卦,算命先生是个瞎子,说了一堆方言我似懂非懂。如果通过看面相再结合生辰八字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由上面这个例子就延伸出一个话题,看人的艺术。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看人很准,通过五官面相、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等各方面去观察一个人,从而去判断此人的性格。记得清朝有一位大官,他是通过别人走路的姿势去看人。

由于个人的职业原因,我习惯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去看人。比如一个人的字写得很大,说明这个人的胆子很大,字小则胆子小。一个人字迹的横笔画写得长,说明这个人心胸开阔。一个人喜欢把竖画拉得很长,说明他的人生格局大不,一个人的整体笔迹向右上倾斜,这个人很有上进心,积极向上,反之则他的人生很消极沮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1
专门有一章叫做笔迹心理学.笔迹心理学(简称笔迹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的一门科学。通俗地讲,笔迹心理学是以笔迹为窗口,来研究不同的人是如何把人性的属性以与众不同、独一元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科学。 笔迹心理学,对于现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做为一门古老而又悠久的学科,它在我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却未形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笔迹与心理的关系,我国历代书法家、文学家、文献学家、医学家、哲学家等都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例如:西汉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唐代韩愈在评论张旭的草书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逸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不草书焉发之。”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断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就是著名的“书如其人”的观点的来历。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相人不如相字”、“见字如见面”的说法。可见,笔迹学在我国的流传即久远而又普遍。 国外的笔迹心理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笔迹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德国耶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Wilhelm Preyer根据对笔迹的探索,提出了大脑决定笔迹的假设。后来经过对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脚趾写字的残疾人进行实验,发现他们的笔迹特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而证实了他的假设,并在他后来出版的《笔迹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美国心理学家爱维也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 现今,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以色列、捷克、日本、瑞士等国笔迹学非常发达,许多国家还建有专门的“笔迹学学院”,很多大学都设有“笔迹学专业”,例如法国的马赛第二大学,德国的波恩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英国笔迹学研究学院、比乌尔比诺大学高等笔迹学研究学院、比利时的心理笔迹学学院、意大利的莫海蒂笔迹学院等。在这些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笔迹学学会和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如国际笔迹学学会,欧洲笔迹学学会,美国的国家笔迹学会,美国笔迹基金会等。在这些国家笔迹学已成功地应用于刑侦、司法、、军事、经济、商务管理、人才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招聘等广阔领域。英国心理学会在一份题为“选拔中的笔迹学应用”的报告中这样写道:“目前,75%以上的法国利用笔迹学作为人员选拔的基本方法,而在瑞士,该比例还要高一些。笔迹学还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等国得到常规应用。欧洲大陆的报纸在招聘中常常指明需递交手写应聘书,而申请者也希望进行笔迹测试
第2个回答  2020-03-21
见一个人的字当然可以想起这个人,就是字如其人,是指书法家与他的作品相似即作者的性格特点像什么,字的风格就接近甚至完全相似,比如作者高大魁梧且体型显胖,那么他的字通常是豪放、粗狂,线条浑厚丰腴,瘦者则线条纤细等。
一,字如其人, 是有科学依据证明的,不仅是书法家的作品字如其人,普通人写字亦然,只不过他与书法家的有所区别,因为写字是大脑的意识形态通过手转向笔,也就是说,手把脑的意识形态转入笔端,那么,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便体现什么样的字迹来。

二,普通人体现作者的性格只是因为头脑这个心电图支配手中的笔流露出作者的心迹,当然,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普通的写字谈不上风格,只能说他的字里有本人的性格与情感的东西(非字本身的风格和情感) ,通常普通人写字要通过“鉴定”才能确定什么样的性格和情感。比如经鉴定得出作者的某些心理活动以及性格情感特征等的属性。而书法家的字通常不需要鉴定便可右出其个性(性格)等特点,当然,鉴赏者必须是具有一定高度的艺术中关眼光以及美学理论才能正确判断的。

三,关于书法家作品的字如其人,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品与作者外貌特征相似,这种情况要相对普遍些。比如作者长相眉清目秀,他的字往往男秀文静;另一种是与外表形成反差,如外表温文尔雅,但作品气势磅砖,犹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

如我们看毛泽东的字就与外表不甚相符,但是他的作品与其强大的精神世界一拍即合,伟人的风范和政治家力挽狂澜的气魄,很自然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这也是他内心精神风貌的写照。其实,字如其人所指的不仅仅是外表特征,还应指作者内心。弱不禁风的作者写出气势磅礴的作品,是因为内心拥有的豪气与强大,以及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

四,显然,真正的字如其人应该是指作者内在精神与书法作品的风格的“暗合”而成,而外表的字如其人则不能体现、至少不完全体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说字如其人(外表)是种浅层次的“字如其人”,书法的高境界是个性(性格),那么,只有作品像作者内在的精神性格,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字如其人,而像外表的字如其人则无法体现。从这个层面上讲,书法应是字如其心,而非字如其人。
第3个回答  2020-03-21
笔迹分析常识 不同性格的人写出的字是不一样的,热情的人字粗大,专注的人字细小,正直的人字简洁,高傲的人字花怪,性急的人字潦草,多情的人字软弱,孤僻的人字紧凑,等等。在笔迹分析时通过对一个人字的篇幅章法,字的形状,笔画特点和字句的气势作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他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20年,他藏有4万份笔迹档案,以字的笔画轻重、匀称性,字迹的棱角或圆润,写字速度的快慢,字的间架结构,字体的形状、长短、大小,字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字行的高低,倾斜度等特点的排列组合起来看人的心理,他发现: [一]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划过重的人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二] 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个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的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反之,字迹圆滑者则是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唱百合,善于搞公关工作的人。 [三] 凡是在字的上部书写得干净利落而又能紧紧护住下面的书写者,象征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好学,这些人是培养做领导者的好材料。 [四] 凡是字体丰润、笔划搭配匀称,书写速度又较快者是个理解能力强、忠于职守的人;而在字的结构方面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是个记忆力强、办事认真的人;字体方圆、长短、大小错落有致者,其适应性及变通能力强,适宜做交际及公关工作。 [五] 凡能模仿别人的笔迹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强,但难能独当一面;如果字迹书写得较小,运笔轻重适度,阿拉伯数字写得很美而签字却显得比较拘谨者,是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和能沉着应付大事的人。 [六] 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笔迹求异变形者,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在字行间起伏不平的书写者富于外交手段,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时越写越往上者是个乐观主义者,而越写越往下者则是个悲观主义者。[七] 字体大小也是个性的一种表现,字体写得过大的人是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做事比较草率的人;字体写得过小则是有观察力和会精打细算的人,字迹过于紧凑则具有吝啬和善于盘算的性格。
第4个回答  2020-03-21
从一个人的字迹我们大致可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刚强的人一笔一划都显得干净利落、方正坚硬;而性情软弱的人,则字体就相对无力、柔弱得多。这其实并不玄,笔形分析在我国古已有之。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说:“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 目前,在西方,笔迹分析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招聘、升学、择业、司法鉴定等各方面均可见其踪迹。 另外,笔迹心理学家还认为笔迹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着显著的联系。他们通过分析字的力度与斜度、字体与字的结构、空格与空白、签名风格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书写者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早在1980年,美国的几位笔迹心理学家通过私下的研究便发现,里根总统笔迹下垂部分的结构特征有异常反应,从而推断其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缺乏自制力等心理缺陷。1994年11月,里根果然被诊断为患上了早发性老年痴呆症,由此证实了专家的推论。 笔迹学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它们分别是: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4.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会关系的反映。 6.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 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尚年轻的学问,但它也是一项有趣而充满活力的事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讯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