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是不是就已经彻底灭亡了呢?

如题所述

甚至,整个中国的历史,也因为安史之乱,被分成了两段。原因就是:安史之乱,在内结束了豪族社会,在外也结束了帝国雄心。

安史之乱后,可以说,唐朝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了。唐朝余下的时间,只是靠着南方新财源的输血,勉强维持着。


暂且不论中国历史,只说唐朝历史,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从政治到社会,从军事到外交,完全是质的变化与跌落。

1.政治从有序到无序,豪族被挤出权力的游戏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权力格局,始终进行着有序的变化。

武则天之前,就是关中贵族垄断朝堂;武则天之后,关中贵族被打压,山东豪族兴起;玄宗执政后,关中贵族再崛起,山东豪族被排挤。

玄宗执政后期,发生了一个大变化,成为安史之乱的重要诱因。为了压制崛起的关中贵族,唐玄宗李隆基开始重用胡人将领,也就是安禄山、史思明这伙人。


安史之乱后,唐朝有序的朝堂斗争,就彻底无序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宦官势力崛起,宦官依托神策军,不仅掌握了朝中大权,而且能够干预皇帝继承。政权和皇权,宦官全面插手,比明朝的太监牛多了。甚至,因为宦官的权力实在太大,所以宦官里面还产生了派系,如神策军派、内诸司派、枢密使派等。

二是持续了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直接导致朝政和国家的风气败坏。党争,源于科举,但也与宦官派系勾结在一起。直到唐武宗继位,党争才算结束,但是皇帝与朝堂已经彻底割裂。皇帝不信任大臣,大臣也不信任皇帝。


三是地方与中央的持续斗争,甚至说是战争。安史之乱后,唐朝苟延残喘了150多年。就在这150多年里,由将领和节度使发起的兵变和叛乱,竟有200多起。可以说,帝国早已不是一个完整的帝国,挑战中央和分裂割据才是天下大势。

而豪族呢?那些关中精英和山东豪族去哪了?基本上都被安禄山和史思明给解决了。安史之乱主要活动于河北、中原和关中地区,而这两个地区就是豪族的根据地。

那豪族就不会跑吗?有钱有马有车的豪族,就不能学习两晋,也衣冠南渡啥的。关键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太突然,根本就来不及跑。平民轻衣简从全跑到南方种地了,而豪族要么被干掉、要么变成平民。后来有来了一个黄巢起义,基本上豪族就完蛋了。

而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对朝廷大臣彻底不信任,皇帝信任的是宦官,这是中央。地方呢?地方基本上就被几十个节度使把权力给垄断了。所以说,豪族已经没了生存空间,他们被挤出了权力的游戏,以后也别想出来玩了。

2.社会彻底失控,地方分裂而且走向军事化

唐初实行的是均田制和府兵制。

这两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中央帝国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对地方的控制。

州县的老百姓得靠帝国分田,633个军府拱卫着帝国安全。但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段时间,均田和府兵,基本就被瓦解了。国家无田可分、府兵也不再重要。

关键是大唐帝国走向了彻底的分裂,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唐帝国首先丧失了对河北地区的控制,河北三镇就是国中之国,自己招募军队、自己任命官吏、自己收取赋税。

其次就是河南和山东地区,先是被平卢节度使控制,后是被分割成三个小节度使,但都是独立性极强的地方军阀。

第三是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节度使,规模小、财力弱,但也是一种牢固的世袭制,而且也发挥不了拱卫朝廷的作用。


唐初,帝国的统治原则是把行政区域能划多小就划多小,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控制。最重要的行政层级是州,也就十几万人口。

但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边境和前线地区建立了藩镇,内部划分了40个道,基本上就相当于今天的省级单位。所以,地方势力已经具备了对抗中央的实力。唐朝后期又任命了大批垄断军权和地方财政的节度使,所以真正掌握帝国权力的是50个藩镇节度使。而朝廷,开始是要兵没兵,后来则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

唐初的地方权力,名义上掌握在那些中央命官手中,也就是朝廷任命的行政长官,但实际上却控制在吏的手中,同时地方豪族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安史之乱后,就不能在这样人理解地方了。

地方的权力,掌握在节度使手中。而节度使要打仗,地方又残破、百姓又流离,于是地方逐渐走向军事化。以前的府兵,彻底被募兵所取代,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职业军人群体。如果更形象点,可以称其为军人阶级。这伙人在唐朝极有力量而且极有发言权。承接唐朝的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权力秩序就是皇帝听将军的而将军听士兵的。这些全是因为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格局。

3.对外战略全面收缩,帝国被打了回来,而且难再有雄心

说安史之乱把中国历史分为两段,就是因为以后的中原帝国已经不再有对外征伐的雄心了。能力或许还有,但是真得没心思思考草原和西域的问题了。只有元清两个草原政权,还有这份雄心。

公元790年,吐蕃占领安西和北庭,唐帝国基本上结束了对西域的控制。之后,甘肃、关中地区,也因为战乱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逐渐由农耕的生活方式向着草原的生活方式转变。所以,唐帝国以及后世的中原帝国,很难再以关中和甘肃为基地,实施对西域的控制。


因为河北三镇基本独立,边境藩镇也基本不听帝国号令,加之财力只能勉强维持,所以唐帝国在后期已经没了对外征伐的实力,当然也就没了野心。草原也就不会得到帝国的关照了。

之前,李世民自称天可汗。而安史之乱后,为了能够平定国内叛乱,帝国中央不得不借助于回鹘骑兵,酬劳则是放任其在帝都烧杀抢掠。

所以,在对外关系层面,安史之乱的唐帝国,已经没有了唐初的雄风与骄傲,甚至就是像汉初那样玩和亲,也换不回尊严。

4.唐帝国为何能够苟延残喘150多年

因为帝国皇帝获得了一个新财源。这是从隋炀帝开始的历任皇帝都在追求的东西。

历史都是极为相似的:

北魏孝武帝迁都,隋炀帝也迁都;北魏孝武帝打南朝,隋炀帝打高丽。结果六镇起义,北魏灭亡;结果关陇洗牌,隋朝结束。而唐朝呢?唐朝也差不多。

武则天建都洛阳,跟孝武帝迁都、隋炀帝迁都,都是一个目的:摆脱既有贵族集团对皇帝的控制。到了唐玄宗时期,为了摆脱既有关中贵族的控制,他实施的手段则是重用胡人将领。但是,却引来了跟六镇起义、关陇洗牌一样的结果:安史之乱。

皇帝一直在寻求独立自主,一直在试图摆脱关中军事贵族和山东豪族的控制。但是,他们一直都做不到。原因就是钱,就是物质财富,没钱啥也玩不转。

但是,安史之乱却打出了这个新财富。

南迁的中原百姓与江南的肥沃土地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在关中、河北以及中原之外提供了又一财源。


唐初,关中已经养不起帝国中央了,所以财源在河北,肥沃的华北平原为帝国输送着财富。而安史之乱后,担当这个任务的则是江淮富庶。韩愈说江南财富占到了帝国收入的九成。足见,南方对唐帝国的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不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从繁荣强盛开始逐步走向落寞,从经济和文化上都是衰败之势,真正彻底灭亡是140多年之后。
第2个回答  2020-10-14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并没有彻底消亡,只是说国力大大的损耗,各个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唐王朝的中央集权受到威胁,特别是各个地方的节度使,他们可以佣兵自重,唐王朝的衰落从这里开始,从安史之乱开始,
第3个回答  2020-10-14
不是,虽然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势力非常强大,但唐中央政权依然有一些掌控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