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蛋的真正含义

如题所述

少年时读过一部笔记小说,书名记不得了,那上面关于骂人的话“忘八蛋”一词的解释颇有新意,也最能说服人,虽此书书名忘记了,这个解释却记忆至今。

现在的人都将“忘八蛋”骂成“王八蛋”,虽一字之差,其义远甚。现在的人,将这个词,解释为从乌龟、甲鱼之形态引来,骂那些说话不算话、遇事缩头的人。但“王”字终无从所来,无从所解。实际上是忘八蛋,而不是王八蛋也!

这就要谈到三纲五常了!那记载上说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这八条,是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最根本的标准,是士大夫包括一般人的立身于社会的根本,作为一个人,忘记了这八条做人的根本,就是“忘八”呀,加一“蛋”子以示轻蔑之至,就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你背叛朋友,骂之曰“忘八蛋”;你坑蒙拐骗,骂之曰“忘八蛋”;你停妻再娶,养小秘,包二奶,骗情人,骂之曰“忘八蛋”;你打爹骂娘,欺兄杀弟,骂之曰“忘八蛋”;你寒窗十年,好不容易弄个官当,却要贪污受贿,卖官弄权,不体恤老百姓的艰难困苦,一味骄睢淫逸,人民就骂之曰“忘八蛋”!如此等等。

你看看,这仁义礼智信,五常啊,在老百姓那里就被赋予了日常的平凡得多的实际意义。相对于士大夫来说,天高皇帝远,君为臣纲离一般子民太遥远了,就是那“五”个“常”,是日常生活经常要面对的“常理”,为了大家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必须有个契约性质的东西,这五常呀,几乎变成了那时的“乡规民约”了。这就是下层人民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改造呀。

为什麽俺说他改造了呢?举例吧,比如这个仁,什麽叫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是克制人们自己的欲望,回到忠君那个礼上去,孔子说呀,这就叫做“仁”了;而老百姓呢,就接过他和孟子的另外一些话,把这个仁呀,更多地解释为仁爱的意思,呵呵,这就和西方的那个“博爱”的民主自由的理念沟通了。呵呵,俺们华人能不高兴吗?你西方有博爱思想,主张一切人生来平等,才几百年呀,俺这个仁,都两千多年喽!比如那个礼,在现代就是人们互相往来的礼节,而绝不是鞭响三声,对皇帝的三跪九叩。其余也大至如此,不赘。

为什麽海外华人社会,华夏文化圈对我们这个传统文化这麽感行趣?大家要生活,要做生意,要互相发生经济的和政治的一系列关系,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就是说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那不是乱了套吗?!你没有新的令全体华夏儿女认同的行为道德规范,那就只好从传统文化那里,也就是说,从孔子、孟子那里吸收现存的东西,并加以新的内容,就是旧瓶装新酒,用得挺好呀,讲了这个,起码假货比国内少得多呀,做生意也有了互信,不会到处都是骗子呀。

另有忘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谓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3
中国古籍中,最早出现的“王八”,是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史书简单记载这个名叫“王八”的人的故事时,并无任何贬损或嘲笑之意。如果不是“王八”日后成为传播最广的骂人话之一,这个“王八”也许会像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被淹没在汗牛充栋的历史之中,但是,“乌龟”一旦变成了“王八”,这个名叫“王八”的人便名垂史册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23
乌龟生蛋!!
第3个回答  2021-03-30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谐音讹传而来的:
王八蛋:“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 “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些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忘八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不知怎地,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的写法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没有汗腺,但狗却长有一条比较特别的舌头,炎炎酷夏,狗就借助这条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于是,后来人们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这个成语变成了“狗屁不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