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对吗?

如题所述

当然不对,这句话的语境是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时候,能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家族背景。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话出现。
但在现在的社会,知识很多时候是那些贫困家庭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并且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也都是靠这些书生们的科研才发展到现在。
所以像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俗语,用在现在是很不恰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从知乎上看来的,感谢作者的提供和分析。

脱离原诗谈体会,基本不是语文老师教材要求,就是断章取义耍流氓。

黄仲则写这诗,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全诗句句有典故。
首句说他一无所成,第二句“不平鸣”出自韩愈安慰孟郊““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所以一般都明白,这是黄仲则没考上。
第二联,泥絮,典出苏轼”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面”薄幸名“就是杜牧那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还是落拓江湖漂泊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里不是黄仲则憎恨天下读书人,而是自嘲愤激,再说一遍,自嘲愤激。古来自嘲诗太多了,陆游还”此身合是诗人未“,苏轼还”我为聪明误一生“呢。别当真,情绪话。

所以黄仲则自己都回答了。虽然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按韩愈说法:
“草木无声,风扰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无声,或击之鸣……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以鸟鸣春……以虫鸣秋”。

所以这诗简单翻译如下:
我没考上;心情不好;漂泊无根,到处碰壁。读书不见用,真惨啊……但是:
不要因为诗卷就愁,我还是找愿意听我的人,给他鸟鸣春,虫鸣秋吧。

虽然有自我宽怀的嫌疑,但黄仲则这话说得多好。
他先自嘲,承认百无一用是书生——当然这句话带情绪。
但是:
鸟都可以鸣春,虫都可以鸣秋,何况人。你未必功名见用,却依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来交流。
黄仲则自己不得志,但就这么春鸟秋虫,也成为有清一代大诗人了。

周星驰《国产007》说:哪怕是一条内裤,都有他的用处。
黄仲则就是这个意思。哪怕百无一用是书生,咱做个春鸟秋虫,也可以发出鸣声嘛。

当然黄仲则最后春鸟秋虫鸣成了大诗人,大家还揪着他的自嘲说话。
举另一个例子。托尔斯泰早年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呆着时,贵族子弟嘛,花天酒地还染了病,觉得写东西太无谓了,有些传记说他当时最爱嘲笑作家,说写小说没有价值。到后来他改头换面写出无数大部头青史留名时,你还去说托尔斯泰认定写小说没价值什么的,就特别没意思了是吧。
所以还是那句,离开原文和诗人的生活来断章取义,特别没意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6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是错误的。知识分子的力量不可低估。

第3个回答  2018-12-02

有文说:

随着大学生褪去天之骄子的光环,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大学生手高眼低的现象,“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开始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我们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常说“古人说”,也就是太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却是,相比较李白、杜甫这样名头巨响的大诗人来说,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实在是籍籍无名,他就是清朝诗人黄景仁。

显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是一个愤青的牢骚,是愤世嫉俗的“不平鸣” ...

所以还是那句,离开原文和诗人的生活来断章取义,只会误人误己...

第4个回答  2015-07-05
不全对,知识和见识是两码事,但是还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追问

我没有说知识和见识是一码事 ,我是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对吗?对还是不对?

追答

不全对

追问

为什么不全对?为什么不是对或不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