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马踏飞燕的来历?

如题所述

“马踏飞燕”是一件青铜马的工艺品,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

昂首甩尾,

头微微左侧,

三足腾空,

只有

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

量,

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

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

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龙雀身上。

它嘶鸣着,

额鬃、

尾巴都迎风飘扬,

充满了“天

马行空”的骄傲;

龙雀似乎正回首而望,

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

这简直就是

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

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

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

人所

共知,

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

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

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

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我们的无名艺

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

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

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

翔的燕子。其神采正如汉武帝的《西极天马歌》所吟:“天马来兮从西极,径万

3

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叫人见了此马凌云飞奔之感

油然而生。

巍巍中华国富民强,

真是神采飞扬,

气势磅礴,

不愧于“千古一马”

之美誉也!

飞燕的构思另一个高妙之处在于,铜马三蹄凌空飞驰,作为摆设的工艺品,

其独蹄的支点又当如何稳定呢?有了这只飞燕,

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这既合乎力

学原理,

又将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的稳定双双得到完美的解决。

欣赏了这件千古一

马,怎不叫人为我国古代艺术家们的精湛艺术而肃然起敬呢!

骏马,

在中国古代是作战、

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

强大的骑兵

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

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

所以汉人

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

国力强盛和

英雄业绩的象征。

因此,

大量骏马的形象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中。

设计师

以娴熟精深的技巧,

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

并浑然

一体的贯注在昂扬的马首、

流线型的身躯和四条刚劲的马腿上。

虽然它全身的着

力点集中于一足,

却完全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

在三维空间达到了,

"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

形妙而有壮汽”的完美境界。

那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曾使得一代诗

人郭沫若深深折服。

场泼墨挥毫,

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

人人争说金缕衣”

的豪迈诗句。后经郭老推荐,外交部长陈毅安排铜奔马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

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发动了一场“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国家

展出期间,观众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

"

天才的中国马”。从比,铜奔

马名扬世界。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

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

汉高祖的亲征、

文景的盛世、

武帝时卫青、

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

使得西域各国慑服於大汉天威,

而纷纷遣使

通汉,

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

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後,

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2
在甘肃武威!
第2个回答  2021-02-26

第3个回答  2013-06-22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