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里的派系之争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国民党军中,嫡系和杂牌之争是尽人皆知的事。其实,就是在蒋的嫡系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派系斗争。蒋介石手下的几员干将,如何应钦、陈诚、汤恩伯、胡宗南等,都在军中有自己的班底和人马。这些“二级”派系,在共同歧视杂牌的同时,内部也不无时无刻在勾心斗角。 比较有名的陈诚的土木系和汤恩伯系的斗争。抗战后期,汤恩伯在河南战败之后,陈诚来收拾残局,趁机把汤系的部队拆散。在内战之中,十三军和五十二军在东北战场,而八十五军一直在华中。八十五军在淮海战前配属陈诚系的十二兵团,仓促之间就投入徐沣战场。特别是廖运周起义之后,八十五军实际上已经是处处被监视。后来黄子华部又投降。兵团司令吴绍周到了最后崩溃的时候,连分给他的坦克车都不坐,就和卫士一起等着被俘。因为他知道,即使他能跑得出去,等着他的也是军法审判。由于他的部下的起义,断送了十二兵团,陈诚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陈诚集团的另一个主要对头是何应钦系统。47年陈诚接杜聿明和熊向辉的位置,到东北统管军政,大刀阔斧地扩编军队,并以此为借口扩张他土木系的实力。东北的国民党军的主力都是过去的远征军,其中新一军的五十师和新六军的十四师过去是属于陈诚系统的,但是相当多的干部,包括杜聿明和他的副司令官郑洞国,都是何应钦系的。于是陈诚就把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借故调走,让五十师师长潘裕昆任新一军军长。他又把十四师从新六军划出,以此为基础单独成立了新三军,让十四师的师长龙天武任军长。特别是他借口陈明仁的部下贪污,把守四平立下大功的陈明仁撤职查办。这种种作为,都让杜聿明遗留在东北剿总的老部下感到齿冷,涣散一些部队主官的士气。47年林彪发动了冬季攻势,新五军被围。陈诚急得手足无措,周围东北剿总的杜聿明时代的老参谋站在一边上看笑话。待到新五军覆灭,蒋介石飞到沈阳来追究责任时,廖耀湘、刘玉章等将领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无奈之中,陈诚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沈阳。 就是在同一派系之间,人事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小圈子是一个套一个。整七十四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也是对山东重点进攻的主力。这时与之并肩作战的是整编八十三师,这两支部队都是王耀武的基本队伍,整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还做过七十四军的副军长,按说这种兄弟部队应该是同舟共济了。但是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狂妄自大,看不起李天霞,嫌他能力不强,生活腐化。而李天霞又自恃资格老,做过张灵甫的上级,对于张盛气凌人的作派很不买帐。两人面和心不和。当张灵甫孤军深入时,汤恩伯电令整八十三师掩护张的左翼,李天霞怕被包围,又不敢违抗命令,就把八十三师中不是自己基本部队的罗文浪旅派出执行任务,让他带着电台,伪装八十三师的主力。这样实际上给解放军放了一个大口子,最后张灵甫被围,全军覆灭,这和李天霞的这套鬼把戏有相当的关系。就是在七十四师的内部,也是有亲疏之分。七十四师是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这个部队的各级主官大部分是王耀武一手提拔起来的,包括张灵甫本人。但等到张灵甫做了师长之后,又刻意培养自己原来做旅长的五十八旅,而疏远其它两个与王耀武关系更近的旅长。在分配作战任务时,总是让五十一旅和五十七旅担任更危险的突击或守备任务,而把五十八旅留做预备队,到战斗快要定局时才撒出去。所以七十四师内部有一个说法,“打冲锋五十一,捡便宜五十八,挨死打五十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孟良崮战后,也是五十八旅的旅长卢醒和副旅长明灿和张灵甫一起战死,而其它两个旅的旅长都被俘了。可能他们觉得与张同生死不值得吧。黄伯韬国民党军杂牌之中的佼佼者。他从一个小军阀的传令兵干起,一些做到统领五六个军的兵团司令。他在临败亡之前,对总部派来的督战官说,古人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们是做不到的。其实这个他自己也没做到。七十四师被围孟良崮,他因救援不力,最后几乎被军法审判。派系林立,实际上是蒋介石这个最高领袖一手造成的。他就是喜欢下面有些派别集团,大家对着干,都向他争宠,这样他的地位就稳固了。等到他的党国生死存亡之刻到来之时,他已经无暇玩这种权术游戏之时,已经太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4
目的和支持的人不一样,有日本支持的,也有美国支持的,所以就诞生了不同的派系
第2个回答  2013-07-14
只要是 有不同的帝国主义支持 加上矛头指向也不同 加上相互也有矛盾。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