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对经济有什么作用~

我金融考试的题目,
好好答,别误导我.

总体上使我国NX增大 但长期下去会导致通货紧缩
1.模型测算依据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直接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这一影响的大小主要由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提高0.4个百分点。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外,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回波效应(间接影响)。对进口而言,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导致进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却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国GDP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进口增长率减少1.33个百分点,因而进口的回波效应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出口而言,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不仅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国经济贸易减速将导致世界经济贸易趋缓,又会进一步减少本国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实际出口增长率减少2.7个百分点,因而出口的回波效应对减少出口表现为叠加效应。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进口的刺激作用,国内国际经济减缓对进出口的影响,强于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2.测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币升值1%、2%、3%和5%四种情况,经模型测算,其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影响,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和表2,人民币升值2%,出口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按2004年数据计算,相当于出口减少91亿美元,进口增加12亿美元,贸易顺差由320亿美元减少到217亿美元,减少净出口需求852亿元人民币,大约影响当年GDP增长率(当年支出法GDP为140776亿元,增长9.5%)中0.6个百分点。汇率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相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下降,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同时,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消弱企业投资意愿,综合作用的结果,名义投资下降0.2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下跌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受经济增长减慢的影响,收入水平会有所下降,实际消费增速降低0.1个百分点。考虑到三大需求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额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增速分别下降0.4、0.5和0.4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显示,一次性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递减,第二年影响减弱一半,两年后影响基本消失。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主要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由于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消费需求也相应减小、投资略有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行业的增加值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测算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1.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2%,按2004年数据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减少94亿元,增速减少0.4个百分点,占当年增长率6.3%的6.3%;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减少544亿元,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占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1.5%的6.1%;建筑业增加值增加7亿元,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减少122亿元,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占当年增长率8.3%的3.6%。
2.对工业部分行业的影响
工业部门中,出口份额较大的行业如纺织、机械、电子、化工等受到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较为明显。
人民币升值2%,作为我国出口大户的纺织业出口减少20亿美元;增加值减少90亿元,增速下降近2个百分点。机械工业出口减少14亿美元;增加值减少110亿元,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电子工业出口减少18亿美元;增加值减少85亿元,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出口减少8亿美元;增加值减少85亿元,增速下降1.4个百分点。

三、对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几点看法
1.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但影响不大
人民币升值2%,一次性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这一影响是严格假定其他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理论结果。实际上,由于我国汇率是在国民经济仍处于繁荣阶段中调整的,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仍然较强,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没有理论测算得那么大,汇率小幅度调整不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相反,从中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2.当前是汇率调整的良好时机
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看,上半年,GDP增长9.5%,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既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1~6月新增城镇就业59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就业形势良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处高位,消费增长加快。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抵御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带来冲击的能力就强,对经济造成的负面会较小。从金融体系和外汇市场看,目前,我国外汇管理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工具逐步推广,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企业抵御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增强。从升值的预期看,近几个月来,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等多数货币走强,大体升值在5%~10%之间;美元利率相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利差在扩大。这些因素的出现,弱化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利于防止投机。因此,目前是推进汇率改革的有利时机。
3.灵活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应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我国采取了一次性升值2%,继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市场预期大大高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人民币有可能在多个交易日连续上涨至浮动的最高点,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升值过大的情况。获利投机资本也可能迅速流出我国。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农业、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一要根据国际收支变动状况,适度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二要利用各种可用贸易保护措施,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尽量减少对农业等行业的冲击;三是根据国际热钱流入或流出动向,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稳定国内需求增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2
一)出口弹性小于一,决定出口数量与金额呈反方向运动而不是同方向运动,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减少出口金额

“汇率升值必定打击出口”,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理由,有学者竟然进行可怕的描述:人民币升值40%,出口价格提高40%,出口,就业和经济滑坡,中国经济崩溃----不知有何根据?大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经济发展某阶段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出口不降反升。中国大陆1994---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此间中国对美欧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4.4%和14.1%;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率超过20%,1997 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之声不绝于耳,但人民币不贬反升,出口在90年代翻了一番。可预料人民币升值即使20 30%,我国出口增长率可能有所下降但不会绝对下降,贸易逆差会扩大,但可控制于300亿美圆之下,而且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不是人民币升值,而是国内经济过热。

流行的说法往往发生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忽视了理论的前提条件和历史时期的特点。所谓“贬值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升值促进进口打击出口”,首先是指一般贸易而言,而不是指加工贸易。其次忽视了进出口数量与金额之间的区别,二者同方向变动的其理论前提是:进出口产品价格弹性之和大于一,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小于一,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和金额之间就会出现反方向的变动,汇率升值反而会使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贸易顺差增加。范金(2004)计算我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绝对值小于一,就是说人民币每升值1%,假设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同比例提高,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32%,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提高。这本来是大学课本是上的基本常识,但是却被许多研究者所遗忘,他们根本不考虑出口弹性,就在那里盲目地鼓吹“人民币升值打击出口,加大贸易逆差”,造成“升值恐惧症”,说明我们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仍旧十分肤浅,人云亦云。

(二)中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因此汇率升值不会扩大贸易逆差。

加工贸易是推动贸易增长主要动因,占出口55%,超过一般贸易。
表三 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 份
出口总额
加工贸易出口额
占总出口的比重%

1991
718.4
324.6
45.1

1992
849.4
396.1
46.6

1993
917.6
442.5
48.2

1994
1210.1
569.8
47.1

1995
1487.8
737.0
49.5

1996
1510.5
843.4
55.8

1997
1827.0
996.6
54.5

1998
1837.6
1044.7
56.9

1999
1949.3
1108.8
56.9

2000
2492.0
1377.0
55.3

2001
2661.0
1475.0
55.4

2002
3256.0
1799.4
55.3

2003
4383.7
2418.5
55.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各年数据计算而成

第二,加工贸易“大出大进,两头在外”的特点使我国进口呈刚性,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2,即我国进口一个单位商品时,其中就有82%用于出口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任永菊,2002)。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40%,1997年达到49%,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

表四 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口总额
加工贸易进口额
占总进口的比重

1991
637.9
250.3
39.2

1992
805.9
315.1
39.1

1993
1039.6
363.6
35.0

1994
1156.2
475.7
41.1

1995
1320.8
583.7
44.2

1996
1388.3
622.7
44.9

1997
1423.7
702.1
49.3

1998
1402.4
685.7
48.9

1999
1657.0
735.7
44.4

2000
2250.9
924.8
41.1

2001
2435.5
940.2
38.6

2002
2952.0
1222.2
41.4

2003
4128.4
1629.4
39.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各年数据计算而成

第三,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即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进口成本比重非常高。 隆国强对565家加工贸易企业调查显示,原材料与零部件的国内采购,32%的企业在10%以下,66%的企业低于50%,在75%以上的只有18%,机器设备的国内采购率只有30%%。

表五 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比率

  原材料与零件的采购 所用机器设备的采购
  企业数 比重 企业数 比重
10%以下 187 32.2% 257 45.4%
10-25% 95 16.4% 81 14.3%
25-50% 105 18.1% 58 10.2%
50-75% 85 14.6% 62 11%
75-90% 104 17.9% 49 8.7%
90%以上 5 0.9% 59 10.4%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 581 100% 566 100%

资料来源:《加工贸易 工业化的新道路》第170页,

第四, 加工贸易净出口是中国外贸顺差主要来源,2003年加工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的比重高达309%。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受汇率变动影响,是因为全部使用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在国内增殖部分只有20%。人民币升值首先降低进口成本。从货币标价角度,既然进口的设备和原材料又复加工出口,进出口都是由美圆标价,那么人民币变与不变就没有影响。

表六 1996 2003年中国加工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的比重

年份
外贸顺差(1)
加工贸易顺差(2)
一般贸易顺差
(2)/(1)*100%

1996
122.2
220.7
-98.5
180.6%

1997
403.3
264.5
165.8
65.6%

1998
435.2
359
76.2
82.5%

1999
292.3
373.1
-80.8
127.6%

2000
241.1
452.2
-211.1
187.6%

2001
225.5
534.8
-309.3
237.2%

2002
304
577.2
- 273.2
189.9%

2003
255.3
789.1
533.8
309.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各年数据计算而成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可能改变进出口结构,减少加工贸易而促使一般贸易技术升级。加工贸易程度不高,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要进口,加工收益80%属于外国产值的转移,增加值低于制造业非来料加工部门。人民币升值可能减小出口对来料加工行业的依赖,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延长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价值链,增强上下游企业的关联。
第2个回答  2013-07-12
对外升值,使得本国的进口增多,因为我们买外国的产品更便宜,但不利于本国的出口!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